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高立志 《考试周刊》2012,(75):31-31
“少教多学”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少教.不是数量的减少,而是教得更好,教得更精,教得更加有效。多学.不是数量增加,而是学得更主动,学得更科学,学得更有用。本文尝试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少教多学.从而实现语文教与学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正>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谈到自己的教学理想时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而现在国家积极倡导的"少教多学"正在接近夸美纽斯当初的理想。那么何为"少教多学"呢?"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并不是真的少,而在于教得恰当,教得有效。"少教多学"核心部分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贾丽 《考试周刊》2012,(55):46-47
语文教学亟待“少教多学”,目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少教”到底应该教什么。少教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才是最有意义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改革教学方法,必须抛弃旧的程式化模式.建立新的灵活高效的教学体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清代民族政策是清代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康雍乾时期,清政权采取了适当宽容和尊重的政策来对待回回民族及其伊斯兰教,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对三朝民族政策的实施及其变化,解读当时回民的境遇,以祈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也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认知不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法规尚未健全等。提升校企合作的对策包括:从外部环境层面优化校企合作相关的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和法律环境;从政策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理顺经费保障机制及其与产业对话机制;从制度层面构建校企合作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怎样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挖掘他们的最大潜能,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现代教育之父--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在<大教学论>一书的扉页上指出了该书的主要目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也成为了我们生本教育改革所遵循的一个原则,即"教少学多".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是全美目前唯一国家层面的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该体系主要用于总体衡量全国教育质量和发展趋势,为国家教育决策服务。同时,评估结果以教育报告卡的形式让公众了解和监督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NAEP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完善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何谓"少教多学"呢?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教师要少教,学生要多学。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叶圣陶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少教多学,变灌为导"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呢?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精心安排课前预习提前预习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也不例外。经了解,多数教师也注重让学生提前预习,但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评价的应然性及其现实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评价是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工具。素质教育评价发展过程是实然性和现实性两方面不断转化的过程,素质教育评价的应然性主要体现在评价应具发展性,教育性功能,评价主体应具广泛性,评价对象应具全面性,结果应具全面激励性。素质教育评价应然性向现实性转化是认识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认识层面的螺旋循环上升过程。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应是从认识,科学评价体系,以及有效实施机制等层面切入。  相似文献   

10.
从政策层面、产业层面、技术层面、市域层面指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构建的基本遵循。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主要包含政策系统驱动、产业协同驱动、数字技术驱动及市域主体驱动4个单元。产教融合“四轮驱动”体系的实施路径包括:打造“1+31”阶梯型顶层设计,助力政策系统驱动全面落地;构建“1+4”全方位协作机制,赋能产业协同驱动落地实践;构筑“1+3”平台型组织生态,切实发挥数字技术的应有之义;建构“1+5”融合式市际合作机制,切实发挥市域主体驱动功效。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有效性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政策评估问题。从宏观层面看,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主要指外部质量评估体系,它包括政府评估、质量认证和大学排名等。根据政府介入程度的不同,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可分为认可型评估和认证型评估。从问责制的视角看,中国实施的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实质上是一种政府对高校的问责制度安排,属于行政问责。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的有效性被认为"一般",基本上被认可,但改进空间巨大。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社会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少教多学"是理念,初中思想品德课要做到"少教多学",在内容上,要教在自学后、教在生活中、教在障碍点、教在体验里、教在整合中、教而有分层;在形式上,要鼓励学生"批"学生。通过少教促进多学,提高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的实施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其中,构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十分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影响素质教育的“瓶颈”。本文拟就构建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育评价机制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体系,努力形成创新机制 素质教育的深化,离不开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学校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直接关系到“教”和“学”能否有所创新及其创新的程度。只有坚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和综合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逐步建立和完…  相似文献   

14.
对少数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学生实施教育优惠政策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我国公共教育政策的内容之一。我国政府对民族教育的支持政策从身份优惠发展为精准差别化支持,是在时代变迁与社会进步中不断发展演进的。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内地民族班(校)办学、中考、高考、高校民族预科班、“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优惠政策体系。进入新时代以来,优惠政策从理念、内容及实施方式呈现新的样态。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深入广泛,基于民族身份的无差别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越加明显,致使教育机会均等失衡、民族差异固化以及政策实施效益较低;差别化支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以公平公正为主导,以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为基本原则;差别化支持政策淡化身份边界、注重绩效评估、强调实质教育公平;国家对民族教育要持续实施精准差别化支持政策,有效推动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差别化支持政策改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是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手段,科学的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的实施效率和转化应用。本文以金普新区为范本,从科技成果评估的角度入手,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金普新区科技发展状况,拟建立一个操作性强、价值高的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体系。在指标体系搭建的基础上,设置各指标间的相对权重,设计科技成果评估的计分方法,以期对金普新区应用类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估,并同时为建立金普新区应用类成果评估体系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民族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这个层面来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深受教育平等理论、民族平等理论、积极差别待遇与补偿理论的影响。从现实条件这个方面来看,我国制定民族教育政策主要依据是我国的国家制度与性质,我国的民族宗教状况,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民族主要工作任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现实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估,是高等师范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其毕业生实施有效的质量评估,首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完备的评估指标体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和构建毕业生评估指标体系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可见,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少教多学"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笔者认为,只有先有了老师的"少教",才会有学生的"多学"。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老师如果喋喋不休唱主  相似文献   

19.
教育政策评估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决策民主化的现实着力点,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在教育发展从规模向内涵转变的背景下,要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公众对教育政策的满意度,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政策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政府、学校、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利益主体。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指导,通过对珠三角地区20位产教融合性企业管理者的深度访谈,构建出包含办学实力、经济周期、政策增量、产权明晰、岗前培训、技术创新的影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六因素模型。对六因素归纳分析发现,政策环境体系不够完善、经济生态稳定性不足、职业教育供给与企业需求失衡是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三大主要阻力。为此,在政策层面,应落实政策存量清理,精准分层扶持;在经济层面,要拓展多元培养模式,打造共创共享联盟;在教育层面,要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塑职业教育声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