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从梁实秋散文创作中的幽默特色入手,具体地分析了梁实秋幽默散文的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表现的是一种学者加绅士式雅隽的风格;其次表现为内容的丰富多彩,艺术上的多层次多侧面;再次表现在语言上,他往往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其幽默特色。  相似文献   

2.
幽默的产生依赖于语言的含糊特征,以比喻、反语、夸张等为表现手段,因此,幽默可以说是对含糊中的寓意特征的总体表现。关联理论对幽默的产生机制和语用功能具有强大的阐释力。文章主要探讨关联理论对幽默语用层面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振起 《新疆教育》2012,(13):62-62
教学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基本范畴。对于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来说,必须娴熟掌握教学幽默艺术。 1 教学幽默的主要功能 教学幽默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幽默感,是教师运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的富有艺术性的行为方式,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相似文献   

4.
幽默考究     
采用例证的方式考究了幽默的类型,分别对意逆式幽默、解嘲式幽默、曲解式幽默、必胜式幽默、应变式幽默、即兴式幽默、诡辩式幽默、警譬式幽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刘敏 《时代教育》2012,(19):124
以前关于英式幽默褒贬不一,现在有位"憨豆先生"已经将它演绎得淋漓尽致,并令其风靡全球。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憨豆先生"的精彩表现让人们再一次见证了英式幽默的独特魅力。本文从文学视角研究英式幽默的渊源和特点,揭示憨豆式幽默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幽默是人类智慧的映射,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与思想启迪,具有批评、交往、讽刺、谴责等多种功能。逻辑规律的逻辑形式及其要求是构建幽默的空框,只有巧妙制造逻辑矛盾才能产生幽默效果。概念、命题、推理按照一定的逻辑形式、逻辑方法及逻辑要求表现出来,在构建幽默中功能各异,从不同方面构成产生幽默的合力。可见,逻辑是构建幽默的空框。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元功能角度看话语幽默效果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语篇三个元功能。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探讨人们在使用语言实现其元功能时幽默效果的产生,结果发现:某一语言单位在实现某一功能的同时,可能也具有另外两种或一种功能,只是以前者为主;概念功能实现过程表现的幽默可能是由于夸张或对话双方的接收方对语言表达的物质过程的误解造成的;人际功能的幽默效果产生于对人际关系的巧妙运用;而语篇功能的幽默效果产生于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8.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概念、人际、语篇三个元功能。从语言元功能的角度探讨人们在使用语言实现其元功能时幽默效果的产生,结果发现:某一语言单位在实现某一功能的同时,可能也具有另外两种或一种功能,只是以前者为主;概念功能实现过程表现的幽默可能是由于夸张或对话双方的接收方对语言表达的物质过程的误解造成的;人际功能的幽默效果产生于对人际关系的巧妙运用;而语篇功能的幽默效果产生于逻辑连接词的使用上。  相似文献   

9.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另辟了一种具有谐谑风格的诗风,给儒家文艺思想禁锢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空气,并调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谐谑风格。文章归纳总结出这些表现方法:自嘲式、漫画式、寓言式、戏剧式,并试图列举实例来来逐条论证,来探索运用这些表现方法所产生的谐谑幽默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教学幽默是一种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它通过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能愉悦身心,启迪心智。英语教学幽默具有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疲劳、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功能。在教学中要注意正确得体地使用幽默,为教学内容服务。  相似文献   

11.
以260首含有英汉语码转换的歌曲为语料.运用Verschueren提出的顺应论分析词作者进行语码转换的动机.结果表明流行歌曲中的英汉语码转换并不是任意行为,而是词作者为了达到特定目的而预先设定的一种言语行为,旨在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探讨中学英语课堂师生对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的态度差异,有助于教师正确运用语码转换策略,挖掘语码转换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潜能,发挥语码转换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指出语码转换中现存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并简单介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既得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的案例分析分成两部分:课堂语码转换和校园交际语码转换,着重对校园英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系列案例进行了试行性分析,试图在这个前人很少研究调查的领域取得进一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尹慧昕 《海外英语》2014,(13):271-272
On the basis of the them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ode-swit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e paper summarizes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ode-swit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empirical studi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ode-switching to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It aims to help people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de-swit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相似文献   

15.
课堂语码转换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现象,既与双语社会的语码转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的模式.从英语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交际互动中的语码转换模式,从而阐述语码转换在英语课堂中的三大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化的扩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放,语码转换成为流行的社会现象,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次和领域.不同类型的语码转换有着不同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通过数据统计,运用明示一推理模式和身份认同理论,对《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中的中英语码转换进行分析,从而探究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得出人们的交际意图决定了语言形式的选择,语码转换是身份的体现,有助于交际意图的实现;建议人们恰当地使用语言,保护和尊重汉语.  相似文献   

17.
刘斌 《培训与研究》2009,26(5):45-46,63
本文以流行歌曲歌词中的英汉语码转换为语料,从语用学的顺应论和模因论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从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三种情况来分析该语码转换;第二部分分析该语码转化中存在的文化模因、语言模因和信息模因。  相似文献   

18.
19.
本研究以语言顺应论为依据,对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语码转换是师生双方在作出语言选择时,对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进行顺应的结果。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功能对于英语教学实践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考查五位教授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并利用帕普拉的语言接触理论来解释语言学习高级阶段的课堂语码转换现象。结果表明语码转换在这一阶段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应根据学生水平,课程设置等因素适时适量使用语码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