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态以及读者群的转换四个方面分析了赵树理作品及其研究从喧嚣走向沉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昔日辉煌的赵树理方向与今日赵树理研究界的相对冷清同样是令人关注的文学现象。本文试图从时代背景、评论介入、创作心理及读者群的转换几个方面去分析赵树理的创作“命运”,并在此基础上体验赵树理创作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创作因“歌颂”了解放区的新生活被认为是《讲话》精神的体现。但是,这是对赵树理的一次误读。赵树理一直坚持走为农民创作的道路,他的作品是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在形式上与《讲话》的倡导一致。赵树理作品并不以“歌颂”为主,这是赵树理在解放后陷入写作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文章站在现实的角度来反思赵树理的创作原则、创作思想和艺术风格,指出其民间立场和大众化的创作方向不但没有过时而且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5.
“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走红”与受冷落。这与时代和创作本身密切相关。不同的境遇引发对赵树理的小说的重新认识和再评价。当下赵树理的小说的价值犹在,依然有着熠熠闪光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7.
赵树理是一个真诚"写农民"、"为农民而写"的通俗乡土作家。在那个时代,一方面他自觉追求文艺大众化的审美方式,一方面又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在不违背创作初衷和审美追求的同时,又要紧跟政治的节拍是何等的艰难。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前后经历了两种不同的命运,即从走上顶峰到跌入深渊。这一戏剧性变化是一面透亮的镜子,显示了文学赖以生存的政治环境的多变性,同时也表明了赵树理坚持文学立场的可贵品质。  相似文献   

8.
9.
以1959年为界,赵树理在解放以后的小说创作,其修辞行为呈现为前后否定的状态。“现实”“历史”与“权力”是构成其修辞语境的三个重要因素。赵树理在其小说本中,通过对这三在修辞预设与动机、修辞语境与策略、修辞效果与检测等方面作用的不断调整,使其主体性始终贯穿于修辞全程中。赵树理创作的独特性,在其修辞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交织状态里,被体现得极为明晰。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与中国小说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选择小说观念的时代背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小二黑结婚》绝非偶然的几乎同时出现、赵树理的小说方向的坚实的生活依据,赵树理是小说创作中从艺术到思想情感的全方位的大众化、作为一种文学观念的小说观念的演变等五个方面,站在20世纪中国小说观念演进的角度探讨了赵树理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的小说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文艺“民族形式”的发展成为解放区关注的焦点。赵树理将民间形式的创作和新民主主义内容巧妙结合,为充分利用旧形式建构民族形式的内涵提出了一种可能性,继承了旧形式话本“偏听性”的文学选择、旧白话小说“通俗化”的语言方式、传统戏曲“可演性”的创作方法“。可听“”可说“”可演”的文学形式组合成富有中国气派的文学创作,具有丰富的“民族形式”创作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对中国二十世纪文学有着重要影构。农民作家赵树理的小说反映了农民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创造了一种知识者缺席的农民化的小说范式;而坚持人文品性的作家孙犁传承了中国古典诗性文学的精华,创造了荷花淀派的诗化小说。  相似文献   

13.
新文学的引导、为封建意识所笼罩的现实世界的需要、博大的爱心三者交互作用,使赵树理萌发了思想启蒙的创作动机。为农民而创作,创作适应农民欣赏心理的艺术形式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新异独创的大众化风格,使赵树理成为名动一时的人民作家。  相似文献   

14.
贾平凹的病体直接导致了他的病人心态。这种病态对他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正反两个方面,即:(一)病使贾平凹牺牲了正常人应有的很多乐趣,病使他对读的批评很不耐烦,病使他的思想有时发展到神经质的程度,病使他的作品笼罩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二)病使贾平凹获得了不少有关创作的奇思妙想,病使他观察事物、人物的角度多维而新异,病使他的想象力极度活跃,病使他的体丰富而混茫。  相似文献   

15.
赵树理以他的写作真正实现了文艺大众化的方针,在特定的时期被树为"方向",成为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楷模;建国后,赵树理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人生境遇上都遭遇了磨难,"方向"的意义完全被剥蚀,从"宠儿"变为"弃子"。造成这种转变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赵树理写作与特定时期的接受语境特别是意识形态语境对他的规约有关。因此,从接受语境的角度分析"赵树理现象",可以揭示在不同历史情境中意识形态话语对作家的创作要求与作家执著坚守自我写作理论主张两者之间的协调和冲突关系。  相似文献   

16.
赵树理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命运多舛的作家,他曾经被推崇,也曾经受冷落,被批判,最后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他的人生和创作大起大落,誉毁兴衰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生活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赵树理的人生被戏剧化了。解读他坎坷的人生和尴尬的命运,可以引发我们多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对《边城》的读解为发端,在闽析《边城》的结构、人物命运关系及发展流程的同时,对人物、情节、结构作统一的把握,进而透视沈从文的创作美学思想、创作理想、创作情结等。  相似文献   

18.
为问题而写作是赵树理小说的一大特点,而清官断案模式乃是其作品结构形式上的鲜明特色。为问题开药方,为农民兄弟著书,是形成赵树理问题小说清官情结的重要原因,从而为读者再现了“明君型”、“法官型”、“钦差型”等多姿多彩的清官形象。  相似文献   

19.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的小说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开创了"山药蛋派",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赵树理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许多论者归功于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也有归功于邓小平的五点希望讲话。本文此作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