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当高中班主任期间,听到有家长倾诉:"孩子长大变得叛逆了,不与家长沟通了。""孩子在家不爱学习,整天沉溺网络,家长感到很无奈。"等等。近年我在教育孩子与家长沟通方面勤于探索,进行孝心教育是其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一、缘由与效果一位在校表现很好的学生,回到家就变得很叛逆,不与家长交流。家长一开口,他马上让家长刹住话题:"不用吵,你们不懂!""不用唠叨,知道了。"每次放假,他在家就呆在电脑前。在校时想着回家完成作业,可  相似文献   

2.
黄辉 《家教世界》2013,(8X):21-21
<正>如果问每一对父母亲,你们爱自己的孩子吗?回答多数是肯定的。但什么是爱?也许并不能说的清,或许认为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吃饱、吃好,穿暖;培养他们的特长,学习绘画,学习钢琴,学习舞蹈等等;开发他们的智力,从小就认识许许多多的字,会做许多的数学题等等。这些是爱,但不是爱的全部,家庭中父母如何爱孩子呢?本文想谈一谈。一、给孩子创造愉快的生长环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可能全部按照大人的意愿生活,当孩子们有叛逆的时候,有些父母就怒不可遏,甚至拳脚相加,相反孩  相似文献   

3.
最近,论坛上一篇中学生作文引出了"咆哮爸"这个概念。孩子在文章中写道:"父亲爱咆哮,母亲爱尖叫,他们总是不断对我发动进攻,目的只有一个:让我学习。"而不少家长跟帖表示:这是时下十分流行的"咆哮"式教育,甚至还有家长组成"咆哮爸"联盟,因为他们信奉教子原则:不骂不成才,不打不成长,咆哮是一种严格的爱。在我们周围,经常能看见咆哮的父母:孩子不做作业,父母严令"还不赶快回房间";孩子不愿意上补习班,家长便说"这事  相似文献   

4.
曾经,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对网络又爱又恨,爱的是网络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恨的是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积极用电脑,但是拒绝孩子上网,有的家长甚至特意向我表态,为了支持孩子学习,从来不让孩子上网。我不置可否。  相似文献   

5.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6.
爱在每一天     
爱自己、爱父母、爱伙伴、爱学习、爱生活,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让孩子——要在孩子心中播入爱的种子,这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那么,如何有效地呵护、支持、培养孩子的“爱心”呢?最重要的是将爱的音符融入每一天的生活细节之中,让孩子从本身做起,爱自己、爱父母……1.爱自己。孩子怎样“爱自己”,需要父母关心吗?如果父母过早地、苛刻地要求孩子“让梨”,却没有细心指导“把关心留给自己”,孩子甚至会误认为“爱自己”是不光彩的、自私的。其实,爱自己是人的天性与真本,也是爱他人、爱人民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之一。父母…  相似文献   

7.
葛妍 《家长》2014,(8):63-63
没有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注定会是天才,也没有一个孩子命中注定会碌碌无为。一切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则是其中最为直接的因素。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我们很多爱的方式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们当家长的往往比较急躁,轻则不厌其烦、苦口婆心,让孩子觉得我们唠叨,他们反而不以为意甚至不胜其烦。重则大骂,让孩子产生恐惧感,还美其名日:“这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活动理念】
  有人说,青春期是暴风雨的时期,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让人捉摸不透。近来,部分家长纷纷找班主任投诉,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说什么也不听,所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惶恐,有的家长甚至如临大敌。家长的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渴望长大,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但现实生活又让他们无法完全摆脱家长的约束,这种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与父母产生隔阂,亲子间冲突不断升级,并有意识地远离父母,漠视父母的爱。本课重点在于让孩子重新感受父母的爱,从心里接纳父母。  相似文献   

9.
鹰的启示     
有这样一个画面: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父母把鱼头给了年逾古稀的爷爷,把鱼尾给了年过花甲的奶奶,把味美的中间一段分给了孩子。对于这对父母的做法,我不敢苟同。也许很多家长认为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就是爱孩子;可我觉得如果家长们只一味地让孩子养尊处优,而不注重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给孩子多方面的锻炼和教育,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孩子,而是害孩子。  相似文献   

10.
王栋生 《师道》2004,(3):18-20
如果孩子们不懂得信任。有一次我问学生:“当你们出门时,父母对你们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们笑了,不说,我请他们说,大家都不好意思,异口同声地说是“外面坏人多”。是的,如今每逢孩子出门,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第二个问题:“小时候大人用什么吓唬你?”答曰:“老拐子”。——也难怪,社会有些邪恶现象是我们当年想不到的,尤其是在一家一个孩子的情况下,谁都怕孩子遭遇不测。我向许多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了解过,他们指着满街目中无人的汽车、摩托车和乱闯乱撞的自行车,无奈地说,他们宁可让孩子晚几年自立也不愿意孩子面临危险。当传媒批评中国孩子生存能力差,中国的家长溺爱子女时,可能应当先呼吁尽早健全社会法治意识,呼唤人们有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想提出的一个问题是:你自己意识中有没有很强的“防”的意识?“外面”的坏人多吗?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对一些父母说“你们把孩子当作了工具”,父母们肯定会觉得很委屈。为了孩子我们自己少消费让孩子上各种班;为了孩子我们放着自己家舒适的大房子不住,跑到孩子上的重点小学附近祖了一居室一家三口挤在一起;为了孩子母亲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做起了全职妈妈,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当作自己全部的工作内容……这难道是把孩子当柞了工具?  相似文献   

12.
黄淑文 《生活教育》2014,(13):32-33
正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居然跟我说,她的同学很羡慕,希望可以当我们家的小孩,又自由又开心。我反问女儿:"你呢?如果有来生,你还要不要再当妈妈的孩子?"女儿调皮地扑向我,哈哈大笑说:"下辈子当然还要当妈妈的女儿啊!因为妈妈总是听我说而不是要我听妈妈的话。"你给出的爱,孩子了解吗?我想,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为什么有些父母给出的爱却让孩子拒于千里之外呢?有些父母是不是急于给出自己想给的,而忘记聆听孩子真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首先让我们看几组现象透视:“多看书,别再玩了!”“让我当书呆子算了!”──家长的期盼,孩子的无奈。“你不能跟那些学习不好的孩子在一起玩,听到了吗?”“你们能不能给我点自由?”──家长的关爱,孩子的不满。“考不到第一名,看我怎么收拾你!”“第一名又能怎样?”──家长因爱施加压力,孩子却深感爱的沉重。一、"种瓜得豆"的原因分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和老师的殷切期望,然而家长的关爱与老师的努力并没有从孩子的自身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孩子思想、观点、认识,没有如何使其成"龙"、成"凤"、成名、成才的正确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亲子游戏是通过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做游戏,让孩子在关爱和愉快当中体验天伦之乐,使得孩子在体能、智能、情感等方面的得到良好发展,并且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那么,在我从事的聋儿康复教育工作当中发现,由于孩子的失聪,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甚至溺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不在少数,因为对孩子过渡放纵,孩子变得"不听话"、韧性、娇纵.孩子很难配合家长完成每天的训练,让家长非常焦急,孩子不配合训练,训练效果肯定不理想,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家长的燃眉之急,我想方设法通过游戏去改善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在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当中,我尝试着让家长积极参与到训练中来.并让家长充分发挥她的热情和智慧,让家长和孩子之间逐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可以在父母那儿也能感受游戏之乐,激发学习和游戏的兴趣,习惯成自然.象这样父母参与训练的方式也被称为亲子同训.  相似文献   

15.
爱孩子 ,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情 ,难道我们做父母的还不会吗 ?但细细想来 ,现在不少父母关心的常常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物质生活 ,却很少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当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回家时 ,迎接他的常常是苦心地说教或严厉地训斥 ,孩子无忧无虑的天性一天天被泯灭 ,他们自由发展的权利被一点点剥夺。下面是一名三年级的学生 ,只因没考第一名 ,被父母责骂后写给父母的信 :“爸爸、妈妈呀 !你们爱我、关心我 ,这我都明白 ,我谢谢你们。可是你们知道吗 ?我很孤独 ,每次放学后 ,得赶快回家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接着做你们为我精心设计的难题。星期…  相似文献   

16.
张则妹 《亚太教育》2019,(8):190-190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但怎么爱孩子,如何当好孩子的家庭教师,特别是孩子叛逆时坚决说“不”的时候,多数家长表现出头疼、迷茫,有时甚至惊慌失措。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应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7.
张德芬 《小读者》2013,(2):76-76
孩子不敢报忧,是因为家长不接纳坏消息。这可不是件好事,一旦知道了就是大事。 我自己的意见是,威功的父母应该让儿女敢于跟你分享所有的事隋,不担心你会批判他、有条件地爱他,或是惩罚性地不爱他。也不用担心你会因此加重他的负担,整天无来由地为他担心。  相似文献   

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最重要的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人的自信,让孩子懂得爱、关心和尊重他人。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庭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力量。如何让家长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如果孩子是这一港湾中的一叶小舟,父母则是那个永远风雨无阻的舵手,他们的爱是无私的,是不求回报的,因此孩子们往往认为这种爱是理所当然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有一个心灵的触动,父母原来是这么不易,他们是这样爱我,那我该怎么做呢?活动目标1.认识目标:通过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2.情感目标:感受家庭的幸福,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孩子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心。3.行为目标:通过活动,把认识落实在今后的生活中。活动准备课件、写字板、几位家长的录音带,每位学生选好一张全…  相似文献   

2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且是最重要的教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激发人的自信,让孩子懂得爱、关心和尊重他人。当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家庭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力量。如何让家长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