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学生获取知识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为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把知识变成思考的能力,感悟生活,塑造情感和价值观,升华人生体验。《水》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饿水》改编,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生活情景,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章在带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同时,更吸引我们的也许还是文本精妙的语言。对此课的教学我有以下设想。一、在课前及导入中感受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本课在学习了《认识物体》和《到处有水》这两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习《水是怎样的物体》,由于学生已经初步学会利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认识物体的方法,所以认识水的性质时,已有一定的能力。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本课通过观察、尝试、比较、研讨等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试行)》中列出了“研究性学习”的六条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教《水的压力》“水越深压力越大”这一部分时,针对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年龄特点,我采取了实验、观察、测量、讨论、总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目前研究性学习大多采用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确定课题开展研究。课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战场,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活》在呈现方式上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用鲜活的生活案例来呈现问题,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因此,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路径是:教材及教师情境化知识——学生探究、实践——学生提炼、获取新知识。为此,我在《文化生活》模块教学中尝试搭“台”.放飞学生的智慧和心灵,让他们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兴奋的状态,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是为了不教”,“学会”是为“了会学”。会学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原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能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独立地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知识获得、能力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他们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决…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认知的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教材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反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经验贫乏,认知的建构与知识的获取之间往往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认知过程与知识结构不能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在我国已经存在了一百多年,它在对学生的培养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经历了由重知识到重能力的转变.项目学习是近几年提出的学习形式,以学生活动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项目学习是在能力的提升中自主获取知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明确提出了“四基”,即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而项目学习,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更注重能力的提升,同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数学基本思想,这显示项目学习符合(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常用“跳一跳,摘果子”比喻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自我努力主动掌握知识的学习过程。“果子”,指的是知识,“摘”指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跳一跳”,是指学生为了获取知识,在克服困难中所做的努力,也比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那么,为什么不能让学生“伸伸手,接果子”呢?两者的区别在于: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是国家教育部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对研究性学习的内涵所作的明确界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由于对概念、理论、思想的理解不够透彻 ,有些时候只是流于形式 ,出现各种误区 ,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表面上看起来一招一式很热闹 ,实际上“新瓶装旧酒” ,对学生能力的形成没有多大作用。为了更好更深入的开展研究性学习 ,真正用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思想培养具有实…  相似文献   

12.
对比《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不难发现:《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强调学习的结果和以教促学,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而《标准》则关注的是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要依附在学生的学中。这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标准》要求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可见,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当前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徐园 《物理教师》2005,26(12):11-12,14
1设计思想新课程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本教学设计以“摩擦力”知识为载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旧知识和方法展开探索,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经历科学探索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2《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的大体分析(1)高中物理《课标》在这里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2)本节是粤教版《物理》共同必修模块I…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学习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拓宽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一、结合课内外生活实际搜集资料,获取知识
  在课外实践之中,学生能主动获取到课堂教学之中未能品尝到的知识营养,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教学语文S版四下《卫星比武》一课时,由于学生对“资源卫星”中的“资源”一词理解有些难度,我让学生在课外搜集有关“资源”一词的资料。第二天,学生发言踊跃:有的介绍了煤的种类、用途及形成;有的说了水的分类、分布及其在四季的变化情况;有的还介绍了石油、矿石、天然气、森林等资源的相关知识。从这些丰富的汇报交流中,学生一方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一个体验探究的过程。《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重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及获取新知的体验过程,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现以…  相似文献   

16.
自然学科《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取的知识,教师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多年的实践经验得知,引导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思考直接获取知识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就是说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启导,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这是深化  相似文献   

18.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由于过去的课程目标在设计上更多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状态,忽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造成了我们的学生过早丧失学习兴趣,抑或是生成了不良的学习动机。如:搞好学习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只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只是为了将来谋求富裕的物质生活。这与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相悖的,故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自然教学的基本过程是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能动地去认识自然事物和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我在教学《水的压力和浮力》一课,认识水具有浮力的知识过程中采用了“导学法”,即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  相似文献   

20.
一、在观察中学会发现 观察是科学课中的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生活小巧门。比如在教《水》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水槽中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他们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