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歌是一种从内容到结构都充满了美的一种文学形式。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切身体会到诗歌给人的美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诗歌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曾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也忽视了诗歌教学,忽视了领悟语文教学那诗意的美。新课程在这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在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诗歌(特别是古诗词)的内容,并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对语文诗歌等文本内容产生更多体验与感悟,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丰富,对体验式教学法进行适当运用,进而对学生思想进行启迪,使学生能够从诗歌中发现更多的美。本文对体验式教学的运用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希望为幼师语文诗歌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启发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香 《中小学电教》2007,(11):13-13
<正>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学科,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种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  相似文献   

5.
德国著名诗人席勒指出:"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为审美的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入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其中蕴涵着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哲理美等。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功能,培养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诗歌艺术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艺术主要体现于语言的凝练,意象的丰富,主题的含蓄,形式的独特,等等。在诗歌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各个教学环节时要充分考虑诗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某种程度上讲,诗歌教学凝聚了所有语文教学中的精华内容,集形式之美、内涵之美、语言之美等众多美育因素于一体;某种程度上讲,我们语文诗歌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能够让学生领会这种诗歌之美,并将这种诗歌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曾被人指责为“误尽苍生”,在很长的时问里我们也忽视了诗歌教学,忽视了领悟语文教学那诗意的美。新课程在这方面改革的力度很大,在教材中大幅度增加了诗歌(特别是古诗词)的内容,并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通过诗歌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文章围绕加强朗读,体验情感熏陶美;动笔绘图,感受诗歌描绘美;陶冶情操,享受诗歌意境美;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欣赏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即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审美品格的塑造。诗歌是文学中最"美"的表现形式,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大量的诗、词作品,这为塑造学生审美品格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美、品味美、创造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品格。一、走进诗歌,感受诗之美。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语文教材中,最具美育功能的内容要教诗歌,它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美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诗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那么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渗透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主要应从诗歌的"三美"——音乐美、思想美、意境美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低段教材中选人了一些诗歌,文质兼美,洋溢着时代气息.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下面我就合理开发、运用DVD交互式教学资源教学二年级上册第九课的诗歌《欢庆》为例,谈谈在诗歌教学中,教师怎样充分利用教材和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钱伟春 《考试周刊》2013,(30):33-34
语文教学要想从被学生"对抗"的困境中走出来,充分彰显语文的人文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佳途径。文章本着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热爱语文的宗旨从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营造充满人文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人文性地参与语文教学等方面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对引导学生亲近语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当运用美育原则,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具体说来,有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诗歌富于想象,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图画美、想象美等特点,因此,诗歌教学应注重阅读教学的训练,使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去理解诗歌的内容,品悟诗歌创造的情境,感受诗歌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激情,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借鉴和吸收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探索出一条诗歌教学之  相似文献   

15.
实施美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崇高的审美理想,以及发展学生的素质、创造感受美的能力,使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做到教师具有"美"、教材中挖掘"美"、引导学生发现"美"和引导学生拓展"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离不开审美,“美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读来或令人感觉赏心悦目,或使人掩卷后凝神深思,它们都具有丰富的美的因素。诗歌的圆润、典雅,散文的优美动人,小说的跌宕起伏……陶醉其中,随处有实施美育的机缘。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他们键康的审美情趣。对于教材中提供的佳作,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培养学生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培养学生亲自实践、独立思考、发现美、探讨美、感悟美的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激起学生对外界的好奇心等几个方面就边远地区语文教学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邓志红 《中学文科》2007,(11):62-6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目前,文学教育的核心——诗歌教学逐步引起人们重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而目前诗歌教学的公式化,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发掘与提升,这就需要对诗歌教学进行改革。如何让学生从诗歌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如何有效带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能从读诗中发挥自己独特的想像力和鲜明的个性,成了诗歌教学甜基的核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教学需要达成的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中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中学语文也应注重朗读教学,应发挥朗读在课堂教学中的应有功效,使语文教学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应该因势利导,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诗歌和小说最适合运用朗读教学法,人物形象分析法,诱导学生发现美、品味美,进而创造美,以收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