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典名著是世界的宝藏、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数不胜数、浩如烟海,且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和思想深度也不尽相同,看看西方作家心目中的经典到底是什么,或许不无意义。英国著名作家毛姆曾应美国《星期六晚邮》周刊之邀写过一本《书与你》的小册子,向人们推荐文学名著。毛姆在书中开宗明义道:"我的目的只是为了给那些面对往昔著名作家的庞大遗产而不知所从的读者,开列一张书单,使任何人只要对这些精神财富有兴趣,就能愉快地欣赏阅读,并且从其中获益。"毛姆推荐的书包括英国文学、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三部分。  相似文献   

2.
经典名著是世界的宝藏、人类共同的财富。但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数不胜数、浩如烟海,且每个人的欣赏角度和思想深度也不尽相同,看看西方作家心目中的经典到底是什么,或许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有些作品写得也很生动,但是你感觉就是生动的素材和生动的故事,你得不到什么感受,很难完成一种精神和心灵的震荡。如果你研究生活,研究新的关于生活的观念,接受你觉得合理的成分,来提升思想,强化自己的思想,然后把这种思想化为无形的关于生活的一种体验,用这样一种思想照亮你拥有的生活素材的时候就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4.
当写作者抱怨读者越来越少,都被网络游戏拉走时;当文坛不是因作家作品受到瞩目,而是因一场场口水战惹来关注时,我们有必要重提一位诗人,重提这位诗人的生活和写作方式.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国道德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压力,“性”话语处于边缘化、缺席状态,在“男女平等”的宏大叙事的长期覆盖下,性别差异被彻底抹杀,女性作家处于失声状态。从“人的觉醒”到“女性觉醒”再到“身体写作”,20世纪以来,中国的女性作家们在历史的启示和当今世界女性主义理论的召唤下,对女性自身价值追求和角色定位作出了可贵的精神突破。  相似文献   

6.
除了1974年外,塞林格再也没有和媒体交谈过。当时,他反对未经授权而出版他的没有收入到选集中的故事。他告诉《泰晤士报》记者:“不出版作品带来了无比的宁静,我的生活变得平静。出版作品极大地侵犯了我的隐私,我喜欢写作,酷爱写作,但我只为自己写作,为自己的快乐而写作。”  相似文献   

7.
基础写作课在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经典文本在基础写作课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葛竞 《教学随笔》2008,(Z2):50-57
经常会有同学问我:你小学就开始写作,初中就出版了好几本自己的作品集,你是不是有什么秘密武器啊?我仔细想了想:没错,我写作还真有点儿小诀窍,今天,我就和你们聊聊作家的两个小秘密!作家的第一个秘密,说起来有点儿不好意思:作家其实都是调皮大王,我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4,(12):24-25
大张伟《大年三十》《大年三十》是大张伟加盟新东家恒大音乐后推出的第一张专辑,也是他暌违华语乐坛三年后又一张全新作品,首创“高端low”嬉哈曲风,再度“笑熬”华语乐坛。  相似文献   

10.
安武林 《小火炬》2012,(11):26-27
作家手记:这个谈童年阅读的故事与棺材有这个谈童年阅读的故事与棺材有关,似乎有点儿惊悚。实际上,这个故关,似乎有点儿惊悚。实际上,这个故事里包含了父辈深厚的爱,也让我对童事里包含了父辈深厚的爱,也让我对童年充满了念想。年充满了念想。我从小就很害怕死亡,尤其害怕左邻右舍办白事。那黑漆漆的棺材,总是让我不寒而栗。而母亲小时候给我讲的鬼故事,总是我想象力中最活跃的分子。我总在想两个问题:一、万一活人  相似文献   

11.
泱泱中华,闪耀着无数璀璨的艺术瑰宝。其中,经典诗文,便是最耀眼的一颗。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瑰丽诗篇浩如烟海。不管是隽永、典雅,还是婉约、豪放的诗文,都会深深地触动我们的心灵。我知道,每一次的诵读,我们的心灵都能得到一次升华,人格也能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在文中,我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体验,阐述了"经典诵读":经典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典诵读,可以营造书香校园;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经典诵读,可以演绎写作情怀等。也希望并借此来唤起广大灵魂工程师对"经典诵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祝福>是厚重的启蒙之作,也是不朽的经典,每次阅读总会给人以新的启迪思考,总会感到它不凡的艺术魅力.有时候,解读像<祝福>这样的经典作品,我们只能是在认真体悟和相互启发中永远"走在路上",而无法做到一劳永逸的"直接抵达".陈日亮老师多载批阅,集玩味求索之所得而写成的<<祝福>的十处点批>(<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2期),内容富足,批点精准,见微而知著,读后让人受益良多,十分感佩.  相似文献   

13.
狄马 《教师博览》2012,(10):53-56
写于"这里和那时"的作品翻阅苏联的文学史时,发现一个奇异的现象:苏联文学中后来成为不朽经典的作品都不是为发表而写的,相反,他们在写作时就明白,这些作品完全有可能在生前无法出版;非但不能出版,书稿如被查获,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但他们仍然凭着一种超凡的意志,越过贫穷、疾病、死亡的危险,构筑着属于自己的精神圣殿。那么,有人会问,究竟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世界》2013,(17):20-21
1谭杰希《赖校生》 最近,谭杰希的第一张个人唱片《赖校生》正式发行了。这张专辑紧紧围绕蓿“学校”的主题,全情抒写了适用于所有现在是学生、曾经是学生或者之后还想再当学生的人们的“赖校”情结。这张专辑是谭杰希全原创的作品,词曲创作全部由他亲力亲为。在充分考量整张唱片的听觉感受、歌词抒写内容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呈现在大家耳前的,有温暖动人的《快乐的时光》、有歌如其人,活力满满、充满奇思妙想的《花插锚了地方》、《吃柠檬》、《瞎混的夏天》,还有态度鲜明的《英雄是首难唱的歌》以及展现他温情柔软一面的《以后我们住这里》、《开饭了》。他的音乐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可以任性、直接、淋漓尽致地把美好的“期望”变成可听可感的真实作品,为大家提供了亲切俏皮却又省人深思的好音乐。  相似文献   

15.
正作家论是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上世纪30年代便蔚为大观,以其独特的意义促进着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尽管伴随着文学创作的历史进程,批评者运用的理论、手法愈益丰富,作家论的形式也呈多样化发展,但其写作难度却从来没有减小过。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丰富,各类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作家的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参与文学批评的群体也越来越庞大,这就更需要清醒地认识作家论写作的意义和难度。总体而言,作家论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楚辞演绎为例,阐述了一种古代文学教学实践中接受度高、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的综合教学法,即作家作品演绎法.该方法建立在角色扮演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古典作家作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世界》2014,(4):24-25
最近,胡彦斌再次带着新作《太歌》回归歌坛。专辑中,他将曲目选择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四酋歌是《全能星战》中对他最具意义的四蓖歌,是对节目和节目观众的回馈:第二部分三首歌是胡彦斌翻唱自己的作品,《全能星战》中胡彦斌是唯一一位没有唱自己作品以示诚意的歌手,这次他特意收录自己的歌曲翻唱,让自己对这些歌曲焕发新的激情,也作为对一路支持自己的歌迷的感谢:第三部分三首新歌则是胡彦斌成立公司厂牌“太歌”后的第一批诚意作品,代表了当下胡彦斌的心声。除此之外,这张专辑的影像部分则由台湾著名摄影师许熙正拍摄,所有拍摄都在录音进行的过程内抓拍完成,完整记录下了乐队同期录音状态下,歌手、乐手、录音师的真实工作状态,传达了音乐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的必然趋势.声乐教学作为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高校声乐课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个性以及能够让高校教育更加和谐的发展,所以大力推进音乐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兴趣、追求以及艺术天赋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个学生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感受不尽一样.经典声乐作品之所以能够称为经典,是因为在时间的证明下依然闪烁着艺术之光.高校声乐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是一门将技术性和艺术性合二为一的课程.经典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是如何得以运用的呢?本文将从高校声乐教学的特点及基本理念、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经典声乐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世界》2013,(20):30-31
苏打绿《秋:故事》 苏打绿的新专辑《秋:故事》从开场曲《故事》到最后结束的《小星星》每一酋歌都是一篇一篇的心情故事。歌曲《故事》作为专辑的开场歌,这首歌可说是青峰的言志之歌。歌曲《从一片落叶开始》则是一首与PriscillaAhn童话般合作的作品。东方乐器加上西方语言的神话感,语言上与音乐上神秘的混搭,呈现了一种无比美妙的意境。歌曲《偷闲的翅膀》是贝斯手馨仪首次发表的作品,也首次独挑大梁担任主唱,甜美的声音,似乎在提醒你,放下手边的烦务,给自己一点喘息。生活是不是充满了,你无力抵抗的过程,是不是,让你连停下来无奈的空间都没有。《说了再见以后》是一首让青峰录音时流泪的作品,属于一个人离别后,反覆在内心纠结的自言自语。《秋:故事》延续春夏,唱醉许多人的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