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迎 《教书育人》2008,(5):55-57
教师语言暴力,就是诉诸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属于精神损害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教师语言暴力指教师使用谩骂、诋毁、诬蔑、嘲笑、挖苦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受侵犯和损害。常见的教师语言暴力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不良现象屡屡发生,这种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一、语言暴力易被忽视所谓语言暴力,顾名思义,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岐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一些教师常常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或“后进生”使用“笨蛋”、“傻瓜”、“蠢猪”、“没有出息”…  相似文献   

4.
教师“语言暴力”就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上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的语言行为。学生们常遭的语言暴力可分为辱骂性、贬损性、恐吓性三类。  相似文献   

5.
教师语言暴力指教师对学生间接或直接采用的侮辱歧视性语言,给学生带来心理伤害的语言行为。教师语言暴力有诸多类型,其产生的原因包括教师素养欠佳、心理压力增加、个性品质不良等内在原因,以及教育体制束缚、教师培训忽视、教育对象个性独特等外在原因。预防和矫正教师语言暴力需要从多方面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注重外部环境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利用相对于学生的优势地位和制度授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使用有声及无声语言使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因其发生的隐蔽性、产生危害的迟效性和影响的持久性,对中小学生与教师自身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减少教师语言暴力对策:社会应积极引导舆论,努力营造包容氛围;政府加快改革教育体制,完善评价机制;教师正确处理角色转交,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校方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提升学生心理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梅 《教育教学论坛》2012,(14):228+215
教师语言暴力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引起了教育界和整个社会的关注。本文具体剖析了"语言暴力"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从而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种不合理现象,长期以来未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以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伤害性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儿童心理视角出发,对小学生遭遇教师语言暴力情景后,心理所受伤害性进行分析,认为教师的权威角色、家长的无视、小学生心理无助时教师语言暴力具有严重伤害性的重要原因。教育工作者必须从教师自身、法律制度、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考虑,全面保障学生不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影响师生关系的教师体态语言作出阐述,用正、反实例论证教师体态语言与副体态语言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教师运用体态语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语言暴力对学生一生的价格尊严、心理健康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坏影响,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丧失正常价格和健全心理,引发厌学、违法、自杀等严重后果。为此,呼吁提高教师素质和加大惩罚力度,相信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当前,语言暴力的客观存在开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所谓语言暴力,源自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精神施暴",是指使用粗俗、谩骂、蔑视、诋毁、嘲笑、挖苦等侮辱歧视性  相似文献   

12.
教育即沟通,语言是沟通的重要媒介,选择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与表达内容对教育教学至关重要。语言暴力作为一种不良的沟通方式具有表达的单向性、沟通的无效性和情感的冷漠性等特征。要消解这种负面的影响,教师需要转变师生沟通的方式,建构平等对话的教育情境,同时要提高语言沟通的技巧,在教学中进行自我反思,加强情绪的控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81.45%的被访小学生认为校园“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当今的中小学教育中,极少数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暴力行为遭到了公众的强烈谴责,但有一种暴力行为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那就是“语言暴力”。  相似文献   

14.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语言暴力在教师和学生中屡见不鲜,被认为是亟待解决的校园伤害问题之一。校园语言暴力看起来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却不容忽视。校园语言暴力源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因素,要医治校园语言暴力应让师生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学会自觉抵制语言暴力;让受害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表明自己的态度;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教育学生不要“以暴制暴”,也不能一味忍让;完善心理辅导机构,上好心理辅导课,聘请心理教师帮助化解潜在危机。  相似文献   

15.
校园语言暴力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呈上升趋势。校园语言暴力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治校园语言暴力则需学生、教师、学校、家庭多方配合,通力合作。  相似文献   

16.
教师挫折性语言的形成和影响呈复杂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可逆性,其影响深远。挫折性语言从心理学角度上说,是一种精神虐待,不是通过暴力行为解决问题,而是通过非暴力手段,对他人进行精神上、心理上的伤害和侵犯。师生交流中使用挫折性语言会严重影响教师自身的教学效能和学生的正常学习,给师生精神与心理带来后期伤害,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或避免教师使用挫折性语言,促进师生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着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探讨教师语言暴力的各种形式及其不良影响,并提出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建议,从而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8.
1.地理教学中"语言暴力"的概念 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  相似文献   

19.
当前学校教师中,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学生还是经常会受到教师的谩骂、嘲笑与歧视。这其实是一种精神暴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暴力行为。校园精神暴力,是指教师凭借制度赋予的权威地位,采取侮辱性语言、歧视或孤立等方式,对学生的内在心理和精神世界实施惩罚和伤害。它会导致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和病态心理问题,进而造成学生人格尊严的丧  相似文献   

20.
在教学实践中,由教师的语言暴力而造成对学生身心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教师语言暴力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学校和教师自身建设方面提出了消除教师语言暴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