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宗剑 《武当》2011,(12):14
"炁"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读音同"气",在实际使用中也常常写作"气",但它和肺呼吸的气不同,是人体内的一股潜在能量。我们的先人通过练功感觉到它的存在,但不确定它究竟是什么,于是就把这股潜在的能量叫做"元气"、"正气"。因为这股能量存在于人体的内部,为  相似文献   

2.
老六路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杨健侯宗师教家里人练的一趟以内功练法为主的.一趟传统的太极内功拳,它完全按照拳道学总则——阴阳修炼。阴指内功神.意、气的修炼.阳指外形肢体运动。练太极拳应包括肢体运动与气势运动两项.人的内气是先天具有的.人们后天的劳动.取代了先天内气的使用.先天内气变成潜在的能量。由于先天内气长期未被调动利用.所以未能有效地增长壮大。现在杨式太极拳老六路  相似文献   

3.
韩哲 《中华武术》2007,(10):36-37
第二步养真气充窍,练呼吸开合这一步主练采气、练气、壮气之功,其目的是练后天之气,养先天真阳之气,使之增强、充盛、壮大,而后归属于中丹田之"空窍",并逐渐促使"空窍"转变成真气能量充盈的"功态窍",自发地产生"窍呼吸",即"胎息"之功能状态,使习者内气之功发生质的升华。但是,为什么要练气?怎样练?真气与丹田、丹窍是什么关系?"窍呼吸"  相似文献   

4.
人体百科     
《健身科学》2015,(4):42
肺真的能气炸吗?很多人生气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我的肺都要被气炸了",以表达自己的愤怒程度。可为什么是肺而不是其他脏腑?肺真的会气炸吗?其实"肺要被气炸了"这句话的出处,和中医理论有关。肺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内处于五脏六腑的最高处,负责气的宣发肃降。而中医认为"怒伤肝"、"怒则气上",人在生气的时候肝气会往上冲,血也会跟着气上行,所以人在特别生气时会脸红脖子粗。这股怒气发泄不出去,郁积在体内,横冲直撞,就会伤到肺,这就是所谓的"诸气愤郁,皆属于肺"。由于肺主呼吸,"怒火攻肺"时肺气不畅,人就会出现呼吸困难、胸口发胀、发闷的情况,但还不至于真的把肺气出一个洞来。但如果肺部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体育,自它为独立存在的社会现象以来,就同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且更把它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美国教育家认为"体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具有潜在的力量";我国长期以来把体育作为培养学生爱国奉献、勇敢坚毅、开拓进取  相似文献   

6.
龙须子 《武当》2015,(2):57-58
中国道家的内丹术,说明白了,就是修炼自身经脉中的内气,内气的汇聚(实腹),内气的充盈(结胎),内气的运行(胎息),并用内气涵养腹部、胸部的脏器,涵养头部的大脑。把人的一生,从怀胎开始到死亡,内气在经脉中的状态变化,比作白昼与黑夜的变化。白天阳光明媚,看作"阳",黑夜阴暗,看作"阴"。画一张图,会看得更清楚。  相似文献   

7.
三昧真参法     
李兆生 《武当》2005,(1):3-5
衡量正宗与散流的标准是"三昧真参法"。 "三昧"指什么?三昧就是精、气、神。不光是练功、修道,中医治病人,享尽天年都离不开精气神。小腹里是元气、精,颅腔运化的是神,在精神之中往来者为气。精、气、神在体内各有各的位置,并相互转化,所以说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但在我们传统的内容里边,神传的修为是"化神为气",然后是"炼气还精",这个就是说,是人再造精神。  相似文献   

8.
"矮脚虎"是对足球场上身材矮小球员的统称,例如马拉多纳,例如佐拉。当然今天的主人公乔文科也是一个"矮脚虎",但他有一个更拉风的外号,叫做"原子蚂蚁"。原子和蚂蚁所蕴涵的能量想必大家都再清楚不过,而当这两种事物双剑合璧将会发生怎样的结果,我们无法预知,但乔文科在球场上所释放的能量我们却能亲眼所见。无可比拟的球场舞步,精灵般的盘带和摆脱让人过目难忘,精准且充满创造力的传球使得乔文科有成为球场指挥官的潜质。  相似文献   

9.
爆炸     
朱军 《上海集邮》2007,(11):35-38
所谓"爆炸",概括地说,就是物质在较小的空间内,从一种能量瞬间转变成一种或多种能量的过程,多数情况下会产生高温、高压现象,并伴随着巨大的声响。作为一种现象,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并且随着人类的出现,特别是爆炸物被发明,爆炸声更加此起彼伏不绝干耳,逐步成为人类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10.
扶风 《当代体育》2013,(12):100-103
NBA把自己的总冠军球队叫作"世界冠军",所以不论是总冠军旗帜还是总冠军戒指上面写的都是"WorldChampions"。这固然有美国人自大的一面,但NBA是最高水平的职业篮球联赛确实是不争的事实,更何况,如今国际球员已经无处不在,NBA这个原来叫做"国家篮球协会"的组织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为属于全世界的篮球联赛。了  相似文献   

11.
1962年美国孩之宝公司以美国大兵为题材,以1:6的比例(大约30cm高)生产出兵人玩偶,又叫12寸军偶,得到了很多男性的青睐,喜爱它的玩家都把它叫做"男人的芭比娃娃",用来形容男人对  相似文献   

12.
梁凯明 《武当》2012,(4):23-24
杨式太极拳的最大特征就是体松柔和,舒展大方,外柔内鼓,有掤劲拳术之称。在杨公澄甫遗著《太极拳练习谈》中也讲到"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也"。这里的所谓"刚"和"针",指的都是太极拳的内劲。当前有许多人练拳只见软不见刚,把柔理解成软,把柔与软混为一谈。太极拳之"刚",就是以腰为轴,利用太极拳的缠丝劲,牵动丹田充溢的内气,在瞬间发出的爆发力,亦称弹簧劲。这种劲是通过长时间周身放松、拉长,用柔缓的动作在去僵求柔中练出的先天自然之气(常说的丹田之气)所产生的,并非后天之拙力。太极拳之"柔",《拳论》上讲,"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掌握柔并不是松软,而是去一份拙力、蛮力,得一份柔劲后的缠丝劲。此为太极拳的精髓,非千锤百炼、天长日久,不易轻得。由此可以看出练好太极拳柔刚途径就是学会放松。  相似文献   

13.
<正>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总结,是同行间交流经验的一种方式,是教师提高个人素质的"必经之路"。但正是这条"必经之路",我曾把它视为前行中的一道"鸿沟",认为它是我前行中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武术学理作为武术运动最为重要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是武术学术研究的核心.苌家拳的学理体系无论技法、还是内炼讲求"气的重要性",传统太极拳的学理体系则讲求"舍自从人"及"一气贯通".通过古籍查阅可看出二者拳理精点诸多贯通之出.  相似文献   

15.
第五章 动功     
动功是在静功基础上进行锻炼的桩势,它讲究以势运气,以气助力,以力带气,从而使气、力倍增,促进全身气血调和,经络疏通;它主练能量的贮存和释放,为“内气外放”打好基础。第一节双臂揽月预备姿势: 继马步站桩姿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形式逻辑对事物划分归类的基本原则,对现今武术项目管理和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武术"二分法"进行审视.认为:把武术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归类方法不符合形式逻辑的分类规则.它不但从理论上否认了传统武术中竞技成分,让竞技武术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人为地把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放在了矛盾和对立的两个不相容的平台上,成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矛盾升级的"催化剂",为未来武术发展埋下了潜在隐患.  相似文献   

17.
<正>武术与京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传统文化的瑰宝,他们两者之间在文化传承、历史发展、审美角度、哲学背景、文化亮点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虽然说戏曲是着重于欣赏,而武术则以技击为要,但是在不少戏曲艺术家的身上,都不难看出两者的共同点,武术注重形神兼备,一个武术动作或者一系列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的不同运动方式来完成的,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并且通过这个外在的"形"来表现内在的"神"即"精"、"气"、"神"而中国人往往把主体内在的情  相似文献   

18.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物"。和服最初被称为"窄袖服",明治维新后,日本与西方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为了体现日本服饰艺术的独特性,结合日本人口中90%以上都属于"大和"民族这一特征,"和服"一词由此诞生。除了保暖、护体外,和服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腰带,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相似文献   

19.
漫画战报     
Wisp  一跃猫 《电子竞技》2010,(23):70-72
"包子"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说的是邻居比亲戚还要给力;但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做"各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邻居之间的关系就由此从亲密变成了冷漠;而在魔兽争霸里却有这么一句话,叫做"不管你在哪,见到就要打,如果是邻居,就往死里打。"虽然这句话在魔兽争霸里面普遍适用,但在海龟岛这张地图上表现的更为淋漓尽致——毕竟两位选手只有在海龟岛上才能出现真正的"邻居"关系,至于在别的地图上,撑死了也就是村东头和村西头而已。于是海龟村的无数暴力的邻居之间发生了无数血腥的故事,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生长发育和已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我们只挑一场比赛和谐有爱的来说。  相似文献   

20.
杜子宇 《武当》2012,(4):20-22
太极拳显象于外,是以武演道的武功,又是有为造化的命功,故而人称"动气功",又称内功拳。气即命,命即气,有气则有命,无气则无命。功炼精气神,壮气则是太极拳修炼的中心内容。太极拳修炼由浅而深、由外到内、由低到高、由粗而精,是一个很长的功夫过程,渗透着招式、势象、见识、法理、感念和慧通的不断积累。这漫长的渐进过程虽然没有截然不同的明显界限,但确实存在不同的功夫境界。为了切合不同情况,因势利导,太极拳家都有学练层次的不同划分。李瑞东先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