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灿明 《教育学报》2001,(12):42-45
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不一,导致儿童创造力测评的许多困扰.目前儿童创造力基本上是从创造的作品、人和过程三方面衡量的,包括结构性的客观测量和带有一定主观性的开放式测量.儿童创造力评价应注意将专家评价与校园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教育评价与发展指导、评价与元评价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是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五一节。创造力的界定是创造力测评的前提,目前一般从过程、人格、产品、情境四个角试想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据此进行测评。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需将各个角度的测评方法相结合。这些方法主要有:发散思维测量创造性人格测评、创造性产品评价、主观评价法、创造力实验法。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生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力的测量和评价是鉴别中小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创造力的界定是创造力测评的前提,目前一般从过程、人格、产品、情境四个角度界定创造力的操作性定义,并据此进行测评。中小学生创造力的评价需将各个角度的测评方法相结合。这些方法主要有:发散思维测量、创造性人格测评、创造性产品评价、主观评价法、创造力实验法。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一些原则。  相似文献   

4.
当下学校教育的种种偏差,包括教育理念的偏差、课程设置的偏荤、教育行为的偏差、教育评价的偏差、教师功能的偏差和教育管理的偏差,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创造心理的发展,创建创新性国家,亟需大力推进中小学的创造教育。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我国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着力于开发人的各种潜能,重点是创造力潜能。而儿童时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因而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在介绍创造力概念及智商与创造力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儿童创造力培养的教育启示。  相似文献   

6.
艺术教育与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懿颖 《教育研究》2005,26(8):72-77
创造力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中发现相似或同一的能力,是超越于实用目的之上的自由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与创造性活动在本质上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这种相关性和一致性在儿童身上得到了天然的结合。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保护和尊重儿童的“原发过程”思维,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通过舞蹈、手工等艺术教育活动提高儿童的动作能力。艺术教育中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包括:急功近利的教育观、教师中心主义和灌输意识、拔苗助长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创造力的理解不一,导致创造力测评的许多困扰。创造力评价应坚持专家评价与校园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教育评价与发展指导、评价与元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早期教育》2006,(5):I0001-I0001
美国《教育》就儿童创造力教育的观点与措施问题,提出8条对策: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的人才,而我国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着力于开发人的各种潜能.重点是创造力潜能。人的各种潜能尤其是创造力潜能的展示越充分,对其他各方面素质发展的促进就越有效,人的综合素质也就越高。因此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而学前期是个体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因而培养学前期儿童的创造力,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代的进步也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内涵,介绍了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形式:基于发散思维、基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及基于创造性个性的测量。同时,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科幻小说作品本身的基本构成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具有创造性因素。科幻小说能引起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儿童的认知世界;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想象;可以保护和拓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主席深刻地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竭的动力”。因此,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积极竞争,飞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时期。如今的教育只有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富有改革意识的人才,才能满足时代对教育的期望。  相似文献   

13.
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代的进步也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内涵,介绍了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形式:基于发散思维、基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及基于创造性个性的测量.同时,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我国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时代的进步也使创造力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创造力的心理测量的角度,阐述了创造力的内涵,介绍了创造力的心理测量形式:基于发散思维、基于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及基于创造性个性的测量.同时,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创造是一种活动,是人类活动中最高级的形式。创造力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一种特殊能力,也是个体创造性的最好表征。儿童创造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将对一个人以后创造力的形成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家庭中度过。那么,家庭教育应如何培养其创造力呢 ?我们认为以下几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  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的好奇心是其创造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创造的巨大动力,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不可能产生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和创造。儿童通常对事物表现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 3— 6、 7岁之间的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头脑里充满天真的幻想,成人切不可轻…  相似文献   

18.
儿童早期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正确对待儿童早期创造力的表现并给予保护和激发,关系到儿童创造性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并最终决定儿童创造力水平的高低,因此,成人应正确认识儿童不同寻常的创造力表现,创设有益的环境氛围,通过有意识的艺术训练和思维训练,激发儿童创造力的潜能,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创造力的内涵,在精确把握其涵义的基础上,描述影响学生的评价实践,并在评价中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保护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创造力首先来自于思想的能力,而思想的能力来自于学习。学习知识被认为是学习的基本内容甚至于唯一任务。但我们很少去学习学习的能力。学习的能力不是知识,而是知的能力。知识是静态的已成型的,而知是动态的正在进行的。知虽然受知识的影响,但知却使知识得以生成。在此意义上,教育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知的能力,要促使学习去知。 技术源于科学。在不同时代科学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中,科学观念的变化始终是在先的,正是由于科学观念的变化,具体的科学理论才得以产生,而且,在已经变化了的科学观念之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