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能紧扣相应的文化建设主题,结合实际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不同场合紧扣教育主题,凸显环境是适宜的、有文化、有品质、有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文化精神就是一定的文化创造出来的并决定该文化价值取向的东西。本文将从狭义文化范畴入手 ,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精神的基本内涵、文化全球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精神的影响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文化建设中,有一些关键性问题值得探索。明确大学文化的核心、主体和建设重点.有助于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实质和发展方向,对于大学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建设是硬件,是精神文化的途径和载体。有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  相似文献   

5.
教育之道在于成人,文化之道在于育人。如果一个学校,超越了时代,回归文化之原点,把文化精神中的人格典范作为教育的目的,把文化源流中教育精神作为学校的生命,通过文化、在文化中,进行文化精神启示的人格教育,那么这样的学校就是在自觉地建构学校文化,学校就是有文化的,也就是有文化灵魂的。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实验室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及行为文化四个方面,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职业素养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要有文化高度。从文化视角审视文本,用文化的眼光来观照文本,把文本作为特定文化符号去解析和破译,往往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文本解读的文化视角主要有文化传统、文化背景、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等。  相似文献   

8.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生命哲学的视野看 ,只有精神活动才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最高形式 ,因而也只有精神文化才真正表现出文化的生命特征。离开人的生命意识 ,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学校文化建设不能只从教育者的理解力出发 ,而要把学校文化建设变成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精神文化建设必须突破学校文化建设的传统框架 ,在新的哲学背景上构筑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9.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人的地方,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一所学校要有一个文化的底蕴,文化的底蕴越是深厚,学校的基础也就越深厚。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经过精心的策划以及细心的培育,才能引领学校的发展。本文是在介绍什么是学校文化、为什么要建设学校文化以及学校应该有怎样的学校文化的基础上,来对如何构建学校文化进行具体分析的。  相似文献   

10.
精神是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文化动态存在的终极所指即在于精神的生成。大学校园文化与大学精神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圆融合一的。厚重高雅的大学校园文化是艺术陶冶与熏染的文化,是生活引领与改造的文化,也是理性批判与创新的文化,它是大学完成其时代担当的必要资源,也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大学精神是大学经过若干年的沉积和有步骤有计划的积极建构,逐渐形成的代表着学校特色、传统、品位、气质的基本风尚。大学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为基本的价值诉求。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要厘清其基本内涵,找到其实施的实践载体,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也才能在大学文化建设中实现大学精神的培育生成。  相似文献   

11.
周鸿勇 《常州师专学报》2002,20(1):30-33,61
企业文化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它的发展,受到社会文化、社会环境、社会体制的制约。企业文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在企业中的具体化,接受非本土的社会文化是会产生融合成本的。而民族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结合,成本是最小的,效果是最佳听。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不足的地方,中国企业要扬长避短,用传统文化构筑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青云 《天中学刊》2006,21(6):119-120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发展的基石。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其主要内容有:人文关爱的情怀,追求自由的境界,坚守独立的品格,善于探索的风气,敢于创新的勇气,爱岗敬业的精神。大学文化与地方文化有相互依赖的辩证关系,地方文化是大学文化建设的基础背景和平台,大学文化则是地方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辐射源和引航标。  相似文献   

13.
浅议大学文化及大学精神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文化可以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它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主要有领导方式、教学和科研活动特点、教师行为风格、师生交往方式、学生治学精神、校园环境氛围等。而大学精神主要指在大学文化中所体现出来的那些一贯的、持久的、为全体成员所共享的、并引以为豪的大学文化理念和文化品质,它既指大学中全体成员的言行中所渗透的一种主导意识,也指他们所具有的精神活力状况和精神气质。大学精神又是会流变的,这种流变在质变与量变方面具有两极性。在大学文化建设中要有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14.
用有高度的智慧和实干的基因为内核的广东精神创新凝练校园文化力、精神力以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弘扬广东精神,创新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弘扬广东精神,创新制度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凝聚功能;弘扬广东精神,创新精神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李曼  杨瑞华 《培训与研究》2007,24(12):55-56
现代化进程中的和谐文化建设,着力点在于实现文化转型、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培育新型民族精神。文化转型就是要用理性主义和人本精神重塑国人的生存方式和行为模式,实现人的现代化;增强文化凝聚力就是要加强文化认同度,建构既有民族性又有先进性、现代性的文化体系;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要再造反映时代发展和进步要求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图书馆文化的三个层面,其精神文化为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核心。图书馆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本,以馆员为中心,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必要把图书馆文化建设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图书馆管理的创新,进一步激发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18.
把握中国传统绘画的文化特征及其深藏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是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明显区别于其它画种的、有强烈个性特征的独立画种。本文从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入手,通过对中国绘画中的山水、人物、花鸟三方面内容与中国文化紧密结合的阐述,说明了中国文化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和肥沃土壤,同时又着重通过对中国画语言特质的理解,进一步阐明要正确把握中国画的文化精神,必须从中国文化中寻找中国绘画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9.
从历史年代发展、主要产业及城市转型、江河湖泊、非遗与旅游饮食、边疆五大板块文化现象论述了鸡西地域文化11种历史文化形态,梳理了鸡西地域10种人文精神。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是鸡西地域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有责任发掘保护好、研究利用好这些资源,传承发扬鸡西地域的人文精神,让其成为激发全市人民共建家园热爱家乡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