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亮 《预测》2012,31(3):36-40,18
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加强对ST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监控,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改善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本文收集2006~2010年我国A股ST上市公司的各种交易状态及其变化的数据,利用可操纵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一个替代变量,实证研究了盈余管理与ST上市公司之间的经验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指定为ST,在ST前后年采取不同的盈余管理行为;私营公司与国有公司在盈余管理行为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低管制行业的公司比高管制行业的公司进行了更多的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2.
ST公司有效利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公司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行为修饰净利润指标,以确保上市资格。只有先正确的区分有效和无效的盈余管理,并且找出容易导致无效盈余管理的手段,才能切实的在为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争取时间的同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3.
ST公司往往会利用盈余管理行为修饰净利润指标,以确保上市资格,只有先正确的区分有效和无敦的盈余管理,并且找出容易导致无效盈余管理的手段,才能切实的在为处于财务困境的上市公司争取时间的同时,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4.
陈园园  邱妘 《科技与管理》2015,17(2):100-105
盈利是任何一个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亏损,特别是连续亏损严重影响着一个公司的生存发展,必然会对公司的声誉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很多处于亏损状态的上市公司都会选择盈余管理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以防止成为被关注的对象。在2007年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基础上,以ST公司为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和2009年连续2年亏损,受到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而2010年成功扭亏的3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应计利润分离法,通过构建修正后的琼斯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运用eviews统计软件对所研究的样本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ST公司的应计利润与销货收入、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的折旧等有显著的相关性,从而判断出ST上市公司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并通过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ST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相关会计政策的变化对ST公司的影响,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ST公司进一步扩容,而ST公司为了避免被暂停上市或摘牌进行利润调节并对其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ST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的概念,分析了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动机。从ST上市公司报表性重组、关联交易、协议转让等6个方面分析了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所存在的问题,并对ST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给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内部控制基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收集、传递、报告等程序,所以能够影响盈余信息的质量.与此同时,契约的不完备性要求契约标准具有较高质量,因此盈余作为重要的契约标准,其质量对于契约的有效实行至关重要,从而可以通过提高契约有效性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在理论上具有动态依存的影响关系.本文以2010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应计项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作为盈余质量的度量标准,采用结构方程的方法研究发现:高效率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即能够提高盈余质量;而且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也就是盈余质量较低时,内部控制效率也较低.内部控制效率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同时本文还发现,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即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存在一定问题,并且深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沪市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略高于国有上市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的程度高于应计项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8.
以2010—2013年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763个样本进行实证分析,讨论真实盈余管理与RD支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创业板上市公司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则创业板上市公司的RD支出程度就越少;同时还发现上市公司中存在真实盈余管理的零阈值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内部控制自愿披露视角,重点探究了内部控制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之影响.研究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的销售性盈余和生产性成本操控程度更低;不同产权性质、规模各异的公司,其内部控制会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考察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影响,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更低.  相似文献   

10.
李亚静  朱宏泉 《软科学》2010,24(8):58-64,69
以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首次发行股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行为——批准持续经营时间不到三年的公司提前发行股票上市,对公司在IPO过程中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以及政府干预与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操纵的交互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提前上市的公司呈现出比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有更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在IPO过程中,政府干预的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最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非国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较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国有控股的政府干预公司,呈现出了次严重的盈余操纵行为;国有控股的非政府干预上市公司,呈现出了最低的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盈余管理只能在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恰当的盈余管理可为公司赢得理财和经营活动的弹性空间.但许多盈余管理完全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尤其是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是很发达,上市公司中的一些盈余管理行为已经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已经超出了可以容忍的限度.因此,加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减少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对增强我国企业的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行为会影响公司业绩和盈余质量。本文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探讨机构投资者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较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显著更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增持行为,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会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可见,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实质的积极作用,反而使上市公司增加了更多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的特征,构建会计收益经验模型,并采用横截面检验方法,从分年度和全样本两个角度,对会计收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主营及其他业务利润、应收帐款、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对会计收益具有解释力和增量解释力,是影响会计收益的因素。这为分析和判断上市公司会计收益及其真实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沈英 《科技与管理》2008,10(6):65-67
为了加强在新会计准则制度下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的管理,分析了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处理以及存货发出的计价方式、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指出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可能采取的新的对公司盈余进行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量研究探讨了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显著关联性,而对盈余持续性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不够深入,为寻找经验证据和丰富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年数据为基础,以实证方法考察了公司治理对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最新数据进行研究后结论为:股权结构特征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显著影响,尤其是股权集中程度对会计盈余持续性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公司规模也是影响会计盈余持续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周颖  张舒明 《科研管理》2019,40(9):241-251
退市风险警示制度是任何国家股市的一个重要制度。上市公司遇到退市风险警示,轻则会给个别公司的股价带来重大影响乃至至导致退市,重则会殃及相应版块甚至造成股市恐慌。本文通过引入等截距变换对现有的雷达图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基于改进型雷达图的退市风险预警模型。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 “把相邻两个指标的顶点用共同的等截距上的顶点相连接而形成的多边形”的等截距变换对现有雷达图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建立退市风险预警模型,确保了无论怎样改变指标排列次序、一个特定对象的评价结果是不变的、唯一的。解决了现有研究直接用相邻指标顶点连线构成的多边形的作法进而产生的“由于指标排列次序的变动而导致的同一个对象的评价结果截然不同”的问题。二是通过将上交所出台的《股票上市规则》中12种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形作为指标体系中的全部指标,并把审计报告意见等非财务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建立了符合真实市场退出制度的预警体系,改变了现有研究忽略上市公司退市规则中的非财务指标的不合理状况。并以三种*ST风险水平的上市公司为代表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文建立的预警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建  段克润 《软科学》2007,21(6):66-69
以中国2003年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改进的DeAngelo模型、修正的ones模型,以操纵性应计利润存在的大小程度对上市公司在并购前后年度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并购前一年,存在着明显的调减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行为;在并购当年,虽然存在着调增操纵性应计利润的盈余管理,效果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杨俊杰  曹国华 《软科学》2016,(11):71-75
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分析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向的影响机制,CEO声誉越高,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概率也越高;其次,以2007~2013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并验证了CEO声誉与盈余管理之间的正向影响机制,CEO声誉与企业投资效率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而盈余管理则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