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晓丽 《大学时代》2006,(10):52-53
本文通过研究超级女声这场娱乐盛事,分析了在当今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是影响高校德育的重要因素,高校德育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必须适应现代媒介环境,与时惧进,发挥自身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颖 《中国培训》2006,(12):40-41
伴随着娱乐节目“超级女声”横扫神州大地,对其大力鼓吹者有之,极力攻讦者有之:一方面,民众热爱它,这有每周百万条短信投票为证;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拒绝它,有各种的言论屡见报端。当《想唱就唱》的歌声响起,当无数的“玉米”、“凉粉”、“盒饭”大声呼喊他们的偶像,当种种传闻和议论在网络和纸质媒体中传播,作为一个历时半年、辐射近半个中国、牵动亿万民众之目的“大事件”,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也许大多数人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超女现象的结果、意义、影响等等方面,我觉得更主要的是需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剖析其成为热点的原因,总…  相似文献   

3.
超女与性格     
路新民 《开放教育研究》2005,11(5):F0003-F0003
我等共和国同龄人已不属于当代追星捧月的歌迷一代.暑假临末,看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最后的总决赛,纯粹是被属于与“超女”同代的爱女所拽,坐在电视机前与她一起从头看到了尾.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以流行语为视角,捕捉当代流行文化之轨迹。文章重点分析了近几年流行语折射出的超级女声引起的选秀热潮的起因、效益、影响、后果等,认为社会大众热情参与文化活动是好事,希望有关部门把选秀潮引导为科普潮。  相似文献   

5.
科技发展在改变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同时,给高校德育工作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为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高校德育应该更新观念,激发大学生的道德需要,加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加强科技道德教育,充实更新德育内容,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谢建军 《师道》2007,(6):21-21
正如有评论所说的,“‘超级女声’是一架巨大的梦想发动机,也是一架巨大的梦想破坏机。”笔者不想对“超女”现象进行分析评论,但学生对其“热中”已经使他们没法静下心来读书。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便开始关注“超女”。[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新闻传媒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并且具有新的特点与功能,已成为大学德育环境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德育环境建构中,高校新闻传媒成为良好的信息传播与沟通平台,对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塑造文明向上的德育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建构大学德育环境的新路径,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校园传媒作为高校文化信息传播交流的载体和思想宣传阵地,它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并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观念.高校若能使校园传媒与德育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充分发挥校园传媒在德育中的育人作用,必将会增强高校德育的吸引力、渗透力和针对性,同时,也促进了校园传媒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的"超级女声"已接近尾声,不管最后的冠军花落谁家,在这一场有欢笑有泪水的"娱乐盛宴"中,我们从这群美丽而又可爱的女孩子身上看到的,体会到的更多的是坚强和自信.她们,大都经历过高考,有着不平凡的高考故事.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在"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8进6晋级赛结束后,现场采访了许飞和刘力扬,记录了她们在学习上的心路历程和鲜为人知的高考故事,希望能给普天下的莘莘学子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视野对德育进行伦理文化的反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与德育深切关联,文化意蕴着德育,德育体现着文化特质。增强德育的文化底蕴、优化德育的文化环境、提高德育主体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生活实践的空间、引导文化选择的合理向度,是现代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野对德育进行伦理文化的反观,有助于准确把握德育的时代转型。文化与德育深切关联,文化意蕴着德育,德育体现着文化特质。增强德育的文化底蕴、优化德育的文化环境、提高德育主体的文化素质、拓展文化生活实践的空间、引导文化选择的合理向度,是现代高校德育文化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主流传媒德育潜功能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有线电视、校园计算机网络等高校主流传媒显性功能和现实特点出发,通过对高校主流传媒在与德育工作相衔接中承担德育义务的可能性研究,对高校主流传媒的运作与德育工作建立互动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德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治国思想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批判与总结,是提高综合国力,促进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肩负着培养跨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高校德育应全面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用“以德治国”思想作指导,浓化德育氛围,净化德育环境,优化德育内容,深化德育改革,强化德育管理,量化德育绩效,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的提出为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高校德育的首要地位是我们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时代强烈的呼唤。21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着力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5.
现代大学生成长于改革开放时代,思想开放;独生子女多,自主性强;就业形势严峻,压力大.消除高校德育工作"空转"现象,高校必须树立大德育观念,领导要重视德育工作;建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品行正的政治辅导员队伍;健全各种学生组织,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成人高校的教育工作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同志也懂得德育重要,也在下力气抓德育,但德育的任务和要求却比较空泛,落实得也差一些。究其原因,除应进一步加强对德育的认识,加大抓好德育的力度外.还与德育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只有深刻地认识了德育的这些特殊性,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好进一步落实德育的问题。德育有些什么样的特殊性呢?我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真理的认同性方面来看。德育的真理性是多元的、分层次的,不同的阶级、不同的人们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要求。当要求学生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应力避"知识化"倾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科学知识和德育内容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对于二者的把握也应分别采取反映和理解的方式.传统的高校德育由于过分强调"知识化"而困难重重,因此新时期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从反映到理解的方式转变,力避"知识化"倾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德育领域形成了一些新的德育理念。这些现代德育理念不仅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进了高校德育的创新和发展。当前高校德育创新要重点增强人本德育、主体性德育、学习型德育、开放性德育等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9.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师生不同文化主体在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文化冲突成为可能.在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文化冲突,对话沟通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理解与创新;构建理想的课堂文化,需构筑师生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在多元文化互动与冲突中理解与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20.
陈艳秋 《高教探索》2007,(1):128-132
儒家教育重视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过程诗性与理性紧密交融,“比德”是儒家诗性德育的重要形式。现代高校德育育人效果不理想有着诸多外因,但“知识化”倾向则是使自身陷于困境的更为根本的原因。重道德认知,轻情感培育,重灌输说教,轻主体自觉,重德育“专修”,轻课堂延伸,“知识”德育的严重后果是大学生“知德”与“行德”的割裂。而儒家比德在化育道德情感、启迪道德自觉、融通人与自然、陶冶“知行合一”的道德人格等方面则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对日益倾向于理性化的现代高校德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