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我们要善于发掘生活中的习作资源,为孩子创造一个个活生生的、原生态的体验环境,让他们用心感受生活,用笔记录生活,让作文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之中。1.观察中关注生活。人类社会万紫千红、异彩纷呈,有写不完的人和事,大千世界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无不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作素材。我们深知学生对大自然无比喜爱,顺应儿童的天性,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秋天,孩  相似文献   

3.
提起写作,一定得提生活,上至文人学者,下至初学孺子,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其中叶圣陶先生总结得最为精炼,他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这么简单的道理,任谁都明白。可是,生活在哪里呢?小时候,泥巴里有我们的生活;蚯蚓里有我们的生活;溪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的“序”中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习作应该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且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的.“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  相似文献   

5.
栏目推介开卷有益——千字美文,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窗外视点——观察语文生活,关注语文动态和语文事件,提供有价值的语文参考资讯阅读之窗——名家名作,美文美味,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老师的学生时代(邀请名师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故事)作家典藏(深度挖掘其人其事其作,发现作品魅  相似文献   

6.
栏目推介开卷有益——千字美文,有故事,有哲理,有思考窗外视点——观察语文生活,关注语文动态和语文事件,提供有价值的语文参考资讯阅读之窗——名家名作,美文美味,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老师的学生时代(邀请名师讲述自己学生时代的生活和学习故事)作家典藏(深度挖掘其人其事其作,发现作品魅力和作家人生的轨迹)最美文(也是"文摘"。既有名家经典散文,也有课文作者的其他作品等)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事实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却是花开两枝,各显一处。很多时候,阅读教学只为理解服务,教师的立足点往往是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8.
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之一:培养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  相似文献   

9.
惠国良 《考试周刊》2011,(22):64-65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积累丰富了,自然会引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就会有情溢心间、不吐不快的感觉。然而,现在有多少学生有时间、精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呢?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从早到晚无非"学校-家"两点一线,所接触的不过是文山题海,一门心思想着考试。好容易有个周末,还要奔波于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在应试教育下,  相似文献   

10.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看法。通过批阅作文,我们能知道学生对世界对生活的感受、态度和看法,发现学生心灵中隐藏的东西,以便我们能及时掌握学生发展的动态,并由此采用正确的方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作者思有路,寻路识斯真。"尽管叶老是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说的,但是我们同样能将其引到作文写作上来。如果这样,这里的作者就是学生,也就是说学生写作文应该是有路子的。关键在于我们语文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准路子,领上路子。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我们看到或听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会感觉它对或者不对,美或者不美,但这只是感觉,要想知道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就要去书中找根据,自己冥想往往是想不出来的。所谓顿悟与豁然开朗,也是曾经读书思考的积累所得,或是读书时的顿然了悟。大到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如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也只能是在黑暗中摸索。小到感觉这朵花儿美不美,也需从美学中去领悟;至于美缘何存在,那就更是大学问了。  相似文献   

14.
姜宏 《考试周刊》2012,(45):48-48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语言、思想等方面的积累。”可见,积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和习惯.没有生活积累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将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作文将是“茶壶里面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内心感受不能表达,内心有情有感不能抒发,因此,小学生习作应从积累开始。  相似文献   

15.
小青蛙在草丛里跳,小草穿上黄衣服了……一切是那样地有趣,那样地好玩。有人说:"没有生活,就好像鸟儿没了翅膀。"所以,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他们才会有所发现;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可以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虽然"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但是只有"打开创作的源泉",才"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一、精雕细刻:突出一个"趣"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此,谁都知道,谁都有感受,但往往是知道却很难找到。发生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也就是说,离开了生活,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必须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只有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如何让学生投入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将这美好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文字。为此,我做了以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一能力非常重要,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他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一书中说:"凡是可以教  相似文献   

18.
丰县华山初级中学风华正茂文学社秉持"以生活为师,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学生的思想品位"的宗旨,为爱好文学的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促进交流、切磋写作技艺的平台。风,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很抒情地溜出来,在田间地头嬉戏。田野中隐约浮现着一老一少两个身影——那是奶奶和我。小时候,父母在外打工,我和奶奶一起生活,无论去哪儿,奶奶总是把我带在身边。家里种着几亩棉花,每到棉花成熟时节,傍晚时分,在夕阳的陪伴下,我便  相似文献   

19.
在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中,我了解到一个班级居然有58%的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有的说:“写作文最伤脑筋,实在无东西可写。”有的说:“我听到作文就头疼。”这种种说法归纳起来就是作文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写作断了源头——心田枯了!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用的,应该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并说,“这源头很密迩,很广大,不用外求,操持有己,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而当今的学生,被限定在“两点一线”的活动范围,隔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要冲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必须遵照叶老的教导:要记着,作文这事离不开生活。这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引领孩子们关注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一、关注生活,胸藏万壑凭吞吐学生普遍怕写作文,写作时,不少人抓耳挠腮,眼神发愣,双眉紧锁。难道写作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