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目的:研究我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主要关节的肌力表现,找出肌力规律和特征;方法:通过等动测试仪(ISOMED-2000)对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共53名)进行主要关节的肌力测试与分析,测试角速度分别为0°/s和180°/s;结果:1)相对最大力矩、相对平均峰力矩及相对平均功率普遍表现出伸肌大于屈肌的特征;2)各关节在两种角速度下,存在同侧屈伸比和异侧同名肌群比较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即各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衡性;3)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各主要关节的相对最大力矩基本呈现递减特征,但腰背部肌群呈现递增的特征,并且存在不同角速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其屈/伸比值在180°/s时仍然小于1.结论:我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不同关节上存在肌力的双侧不对称性,并且腰背部表现出对伸肌的高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夏娇阳 《体育科学》2005,25(8):53-55,74
通过运用CYBEX NORM多关节等速测力及康复系统对我国男子500m国际级健将和国家级健将速度滑冰运动员下肢膝、踝关节肌力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两组运动员在部分膝、踝关节肌力特征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国际级健将运动员表现出较国家级健将运动员更合理的肌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男子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肌力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摔跤运动项目是一项个人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力量素质在激烈对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由于受仪器条件的限制,人们对摔跤运动员主要肌群力量发展情况的认识还十分模糊,涉及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也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该项目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水平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腰背等速肌力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对不同速度状态下运动员腰背伸屈肌群等速向心收缩能力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结果发现:一级运动员在腰背伸、屈肌群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上都要优于二级运动员;运动员腰背屈、伸肌群平均峰力矩之比(F/E)都随着速度的加快而增大;随着速度的增加,一级运动员腰背伸肌群力量下降的幅度要小于二级运动员.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中、外不同级别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若干竞技特征进行研究,如最好成绩年龄、训练年限、身高状况、参赛次数、攻防能力等特征。结果表明,中、外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在身高、成才年龄等方面有着类似的特征,但参赛次数和训练年限有着很大的不同;与国外运动员相比,中国运动员攻防能力方面呈现薄弱化态势,仅在55 kg,60 kg和84 kg级别的防守能力上与国外运动员有相似特征,其他级别的攻防能力均弱于国外优秀运动员。  相似文献   

5.
为了能够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较为客观和量化的认识,提升该项目的科学选材和训练水平,以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集训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形态测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一般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中国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具有手臂粗而长,四肢肌肉充实度较高及颈部、腰部围度大、髋宽大的身体形态特点;中国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世界优秀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相比,体重指数显著高于国外优秀运动员(P<0.05),但是肌肉质量不足。另外,通过对各指标的因子分析和得分统计,国家队运动员的臂展、臀围、手长等指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下肢长(B)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瑞士生产的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男子健美操优秀运动员(健将及一级运动员)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运动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作为关节活动幅度(最大ROM),两组运动员之间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说明两个级别运动员的柔韧性相当。而两组运动员的相对峰力矩屈伸比均出现明显不平衡的情况,提示健美操运动员都要注意对提高踝关节屈伸比值的训练。踝关节屈肌的平均功率在运动员之间的差别也比较显著,健美操运动员更应注重爆发力的发展。踝关节肌肉耐疲劳的能力在两组运动员中的显著性差异,表明肌肉耐疲劳能力在健美操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功能性力量训练对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的影响。对象与方法:运用实验法,以16名广东省男子自由式摔跤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将其分别进行为期8周的训练干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力量训练,实验组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实验前后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膝关节等速肌力,选取峰值力矩(PT)、异侧同名肌比值(PTR)和同侧屈伸肌比值(H/Q)指标比较分析功能性训练在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下肢力量素质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运动员经过功能性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PT和伸肌PT较实验前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屈伸肌PTR及左右侧H/Q也均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0.01)。对照组运动员经过传统力量训练,等速肌力测试在角速度60°/s和240°/s状态下,下肢双侧屈肌和伸肌PT值较实验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但是左右侧H/Q及屈伸肌PT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在角速度60°/s状态下,实验组运动员膝关节两侧伸肌PT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两侧屈肌PT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角速度240°/s状态下实验组左侧伸肌P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右侧伸肌PT值虽高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左右侧的屈肌PT值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运动员的屈伸肌PTR及左右侧的H/Q均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功能性训练可以显著提高男子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下肢肌肉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素质,在最大力量训练效果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差异不大,但是在快速力量方面提高效果要更好;功能性力量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自由式摔跤运动员的异侧同名肌比值和屈伸肌比值,对改善运动员两侧肌肉力量不对称和同侧屈伸肌力量不对称方面效果也比传统力量训练效果更好,对运动员膝关节肌群肌力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Cybex6000肌肉力量等动测试评定系统,对10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躯干肌群的力量进行向心等动测试,测试速度分别为60°/s、120°/s、180°/s、240°/s.测试的结果表明优秀赛艇运动员的躯干屈伸肌群的相对峰力矩、相对功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屈伸肌群的相对功率随着测试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屈肌在240°/s达到最大值,而伸肌在180°/s左右已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观摩、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世界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本竞技特征。研究表明,2006年世界女子摔跤锦标赛各级别前3名运动员平均年龄为24岁,训练年限在11年以上;从2005年和2006年的技战术能力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新规则实施以后,世界各队的技战术能力呈下降趋势,但日本队对规则研究透明,适应能力更强,表现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优秀运动员整体进攻能力强劲,技战术运用呈现男性化、力量化特点。中小级别的比赛攻防节奏快、回合多,而大级别的比赛则高级技术动作和大幅度动作运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使用CYBEX-NORM770型等速力量测试康复仪器对12名青少年男子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员膝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值随着测试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的比值随着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大;(2)运动员左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比值明显大于右侧膝关节屈肌群峰力矩比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摔跤专项的有关实验结果和文献资料,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训练时期、训练器械等因素来阐明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及采取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踝关节作为人体的承重关节,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性的发生扭伤,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因损伤严重,没有及时治疗,导致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并出现习惯性踝扭伤,继而造成踝关节的不稳。本文通过分析踝关节不稳的损伤机制,总结了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肌力康复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13.
跳跃运动员起跳过程的肌肉工作方式与专项力量训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跳跃运动员起跳过程的肌肉工作方式特点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探讨、观点新颖,对跳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进行了再认识,并介绍了一些训练手段和方法,对指导科学训练及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枝创 《体育科技》2012,33(3):47-49
通过分析排球运动的技术特征,踝关节的生理结构和运动特征以及踝关节运动损伤的机制及原因,阐述踝关节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运动需要身体各部位肌肉的协调用力,这就要求其各部位肌肉力量协调发展。对福建省部分羽毛球、田径、自行车运动贝屈、伸髋、膝、踝关节肌肉力量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这些运动员肌肉力量所表现出的特征,为有关项目运动的力量训练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determine the yearly changes in body composition as well as absolute and relative isokinetic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strength of high school wrestlers. Evaluations of body composition (underwater weighing) were performed on 27 high school wrestlers prior to three consecutive seasons. In addition, isokinetic forearm flexion and extension strength values at 180°/s (Cybex II) were available for 20 of the subjects. The mean ages at the times of laboratory testing were 15.5 (± .5), 16.5 (± .5), and 17.5 (± .5) years.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or ANCOVA with Tukey post-hoc comparisons were used to locate significant (p<.05) differences across age for height, body weight, relative fat, body density, fat weight, fat-free weight, absolute muscular strength, and muscular strength covaried for body weight and fat-free weight. There were yearly increases in all variables except fat weight, forearm flexion covaried for fat-free weight and forearm extension covaried for fat-free weigh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improved wrestling performance and the increase in weight classification which normally occurs during high school are, in part, a function of yearly changes in body composition and muscular strength.  相似文献   

17.
论机械性振动刺激对提高肌肉力量增长的机制和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振动力量训练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协调性发展,使屈伸肌的最大力量、爆发力和协调性、柔韧性都能得到同时协调的发展。本文从生理学角度论述了振动力量训练的可行性,并针对振动力量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