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齐物论》是表明庄子思想的最主要的篇章之一,它立足于虚无之道,论证了万物齐一和物论齐一,长期以来,人们对“齐物论”的涵义有不同的解释,本文通过对“齐物”不同含义的剖析,透视庄子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纵观《齐物论》,庄子开篇用“吾丧我”引出对物我对待的反思;而后通过“彼是方生”,说明物我其实为一;最后将“彼是方生”推衍开来,与“齐物论”这一标题遥相呼应,“齐物论”指的是物与论之齐一不二。整个《齐物论》中,探讨的都是物我对待这一问题,而最后物我对待的解决之道,依然落脚到开篇的“吾丧我”之上。  相似文献   

3.
《乐记》与《齐物论》为儒道思想精华,分别提出“和”与“齐”的治世之方,表达了实现自我超越通达自然之境的诉求.同时《齐物论》的“齐物”思想还影响了《乐记》“和乐”思想,具体表现在“齐万物”思想对“乐同和”思想的影响,这种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二者对于社会的思考之上,更表现在实现自我超越通达自然之境的诉求之上.  相似文献   

4.
《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一节,曾有庄学家认为应属《庄子》外篇,但论之不详;而对于“故昔者尧问于舜”一节,则未有疑其非《齐物论》文。本文通过对此二节语体风格、思想内容的细致分析,并对古今许多庄学家的有关注释错误作出辨析,认为二节均非《齐物论》本文,不属于《庄子》内篇,而属于外篇。  相似文献   

5.
《齐物论》是《庄子》内七篇中最重要也最难解的一篇。自古以来,对"齐物论"三字的理解和读法就存在歧异,有认为"齐物"连读的,有认为"物论"连读的,有认为"齐物"而兼"齐论"的,莫衷一是。显然,"齐物论"的读法取决于如何理解,而如何理解取决于全文的主旨要义。如果把《齐物论》置于内七篇的思想整体中来探究,会发现物我关系是《齐物论》行文的基本线索。物我对立是庄子力图要超越的,庄子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是"万物齐一",而是从根本上做到"吾丧我",以臻于"未始有物"的至人之识度。经由"吾丧我"而来的,是根本无"物"可言。因此,"齐物论"只能理解为"齐同物论",相应地只能是"物论"连读。  相似文献   

6.
《齐物论》为庄子内篇中重要篇章,体现道家哲学的中心思想,历来认为是庄子自。根据司马迁《史记》没有记载此篇作为提出问题的依据,再通过《齐物论》与《老子》、《慎子》等比较,其言论多有相类之处。从作年代看,《淮南子》有关言论为《齐物论》作注,《齐物论》产生不迟于《淮南子》;从《齐物论》综合《老子》、《慎子》及公孙龙子诸说看,其作年代不得早于战国晚期,可见《齐物论》非庄子自。  相似文献   

7.
《齐物论》作为《庄子》一书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关于物的探讨贯穿于整个篇章。本文旨在探讨庄子哲学体系下“物”的深刻内涵,进而超越外在的形式与表象理解庄子之“道”,同时发掘庄子“物”思想对于人们认识世界和追求内心平衡的重要启示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婧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2):68-70,98
通过对庄子的“齐物论”含义争论的分析,指出庄子的用意在于“使万物齐”而不是“齐各家之言论”,认为《齐物论》中所指的世俗世界是“有分别”的世界,而庄子则致力于破除这种分别;在庄子的视野中,“物化”的境界是介于“有分别”的凡俗世界和“道通为一”的境界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惶。“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相似文献   

10.
《齐物论》在整个庄学思想中至关重要,对"齐物论"这一范畴的理解不但要从"物"、"论"着眼,而且还应该重视"言",即庄子的语言思想。事实上,"与道偕游"不但要物我齐一、是非混同,还要取消语言对人心的撄乱,因为彼是莫得其偶,言论无疑鷇音。  相似文献   

11.
本将所收集到的日本国内的蛇郎故事本,分为“神婚与祖先之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间的池中之物”、“农夫的女婿”、“原生态的淫”、“殉情之蛇”六种形态,并从民俗、化和学的角度对每一形态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玉的作品,《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载“宋玉赋十六篇”,但未列出篇名。当前学术界一般只承认《九辩》一篇为宋玉作品,其他都有问题或不足信。本文认为:宋玉作品,除《九辩》(辞)外,尚有赋体文章《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多篇。  相似文献   

13.
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辨析学界考证的几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田埂的“田sun2”之“sun2”本字应为“唇”;表示霉烂的“mut7”本字应为“殁”;表示刺和讽刺的“tshiuk7”本字应为“”;表示裂开的“pit7”本字应为“片畐”;表示用亮光照视或光线刺眼的“tsha 2”本字应为“晟”。另外,也新考证了表示液体太满而往外流的“iok7”、表示定亲的“tsak7定”之“tsak7”以及表示猜测的“thon2”的本字分别是“氵藥”、“笮”和“团”。  相似文献   

14.
论捻军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反清斗争18年的捻军运动具有"出则为捻,居则为民"、"缺乏政治纲领"、"领导者成份复杂"、"未建立根据地"、"实行大规模运动战"等特点。文章在分析这些特点的同时,指出这些特点又是捻军运动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15.
黄侃把"命意修辞"作为"为文之术"之纲维。在黄侃看来,作文之旨,大体是"命意"、"修辞"两方面的功夫。"命意"是内容方面的要求,"修辞"是形式方面的要求。他强调,词意为本,自然为质,并以此对"风骨"作以解释,从而使风骨论从虚空落到了实处;黄侃又主张"文不弃美",以"合乎中道"为理想之准的。故而他回避了刘勰之反"侈艳",而反"朴陋",树起了倡"文饰"的大旗。  相似文献   

16.
On the Subject of English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siduous readers of English for Ages 5 to 16 may remember that, in their introductory section, Professor Cox's Working Group identify five "views" of the role of English in the curriculum: "cultural heritage", "personal growth", "cultural analysis", "adult needs", and "cross-curricular". In this article, Jay Snow discusses these views, relating them to the history of English and to its potential futur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古代文献从音义角度对10个梅县方言词语的本字进行考证或说明,认为:梅县方言中表示勤奋的"khim56"本字为"禁力";表示盖印的"tsem3印"之"tsem3"本字为"2";表示甩的"fin56"本字为"奋";表示聪明的"liak8"本字为"耳历";表示头晕的"fun2"本字为"惃";表示穿在牛鼻子里的环或绳子以及动词穿或串的"khian56"本字为"";表示暗中埋伏的"phu56"本字为"覆";表示女巫的"sa56婆"之"sa56"本字为"圣";表示逛的"lau1"本字为"蹘";表示心里猜测的"iml"本字为"喑"。  相似文献   

18.
论“问题教学”对有效激发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学习动机的存在是英语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引发动机的方式很多,本文从“问题教学”的视角进行探讨,认为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够有效地引发学习者相关的动机。本文既从问题教学角度对学习动机重新进行界定和分类,又从学习动机角度重新考查问题教学的定义和实质,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层面的问题探讨在实践中如何激发相关英语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9.
以"生命"的视角看儒家的生命观对我们建立现代生命观、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本文尝试从儒家"生命"的概念、"生命"的原则、"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过程四个方面,解读儒家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20.
李治李冶辨     
元代著名学者李治的名字是“治”还是“冶”,历来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原名为“治”,后因种种原因,又名为“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