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获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自我意识释义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认识。具体说,自我意识包含了人在实践活动中对自己、自己与自然、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等关系的认识活动。   依据不同的标准,自我意识可有多种类型。   从意识活动的形式来看,自我意识表现为具有认知的、情绪的和意志的形式。属于认知形式的有: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概念、自我印象、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统称“自我认知”。属于情绪形式的有: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恃、自卑、自傲、责任感、优越感等,统称为“自我体验”,以体验的形式表…  相似文献   

2.
论群体自我评价活动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群体自我评价活动中,主体从自身需要出发来看待处于客体的主体属性。群体主体以权威评价活动的“有机”形式和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形式对作为客体的主体进行反映。社会自我评价活动是群体自我评价活动的特殊类型。社会一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从不同方面体现着映现在社套自我评价活动中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3.
“自我意识”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和基本的思想原则,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核心问题.“自我意识”经历了从古希腊主体与客体混沌状态到近代主客二分,再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自我意识理论确立的这样一个明晰的发展轨迹.不同时期的哲学家都从各自独特的理论视域出发对自我意识做了不懈的理论探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只有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赋予了自我意识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4.
自我意识在中西方心理学视野中的演化遵循着不同的发展脉络。在西方心理学中,自我意识遵循着群体自我意识——个体自我意识——心理学意义上自我意识的独立这样一个完整的演化过程,而在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中却看不到这一完整的发展过程,中国的“自我”似乎从一开始就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聋人自我意识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自我意识是人格发展中的调控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民族文化、宗教、教养方式、价值观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本研究对聋人自我意识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 .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类型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聋人被试对“聋”这种生理现象的认识有显著的差异。2 .不同的聋人对“聋人”的认识没有显著差异,揭示他们对“聋人”身份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学的“自我意识”与元高等教育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必须重视对其“自我意识”的思考和研究。“自我意识”是哲学认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学科缺乏自我意识,其发展就不可能从“自在”走向“自为”:元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明晰“自我意识”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试析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在力图摆脱矛盾的困扰、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向。正确研究、认识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及时的教育和诱导,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在论述神话时,提出神话是一种“生命形式”.他从原始人类的主体性的发现、自我意识的发展、人的生命情感的客观化等方面论述了神话作为“生命形式”的内涵,揭示了人类创造文化符号的最初历程,对文化符号学派的艺术“生命形式”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自我意识情绪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评价自我或被他人评价时产生的情绪,主要有自豪、傲慢、内疚、羞耻、尴尬等形式。而自我意识情绪理解是指个体对自我意识情绪的认知。该文对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回顾,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并对自我意识情绪理解与情绪调节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且对未来自我意识情绪理解研究的开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代西方哲学史上的经验论和唯物论就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来源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论争,但都没有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普遍必然性找到终极依据。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康德力图调和经验论和唯物论来解决这一问题。他在肯定感觉经验为科学知识提供客观性的同时,提出了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改造和发展笛卡尔“自我意识”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先验自我意识”概念,试图从认知主体的先天认知结构和形式中为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寻求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洱的小说《你在哪》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它借寓言的形式演绎了人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分裂,意识与潜意识分属两个空间不断地纠缠与矛盾,但自我意识最终还是被社会意识所同化,人避免不了被“卖身”的命运。寓言的形式和对人的存在的形而上思考,使得这篇小说具有了丰富的阐释性和思想深度,这也体现了李洱小说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晚明儒家道德价值体系在士人心中的瓦解,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不仅使山水对袁宏道的人生具有了以往不同的意义,也使他对山水审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趣”与“奇”之追求。通过山水与自我的共鸣和互动,我们可以体察袁宏道所代表的晚明人自我意识的高扬。  相似文献   

13.
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发展的自控程度与它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并非体现在处处以教育学为形式的话语中心,而是在教育学理论的框架内,以丰富而复杂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内核性问题,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觉的专业问责。教育实践是教育学学科立场的核心基点。  相似文献   

14.
人的行为是受其“自我意识”支配的,一个人如能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自己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就会对他的言行产生积极的影响.后进生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做不到调控自己的错误行为.那么如何培养后进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儿童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不仅统率着他们的个性特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而且也统率着他们的社会性特征,为其社会性的发展和表现提供深刻的源泉。”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成长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内容,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 ,人生命的独特性规定着教育的特殊性 ,对人生命独特性的关照即生命观的存在 ,实为教育所必需。本文试图对教育中的生命观作以初步的阐发。一、赋予学生生命发展的自主权 ,让其主动发展 ,自我选择。人有自我意识 ,使人区别于他物而成为“万物之灵长”。所谓人的自我意识 ,即自觉到“我是主体”的意识 ,包括“自主意识”、“自重意识”、“自信意识”、“自爱意识”和“自尊意识” ,以“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塑造”为形式。发展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元小说”(metafiction),即“关于小说的小说”,它是小说家们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晶。因此,元小说又被人们称为“自我意识小说”、“自生小说”(self- begetting nov-el)以及“超小说”(surfiction)等。  相似文献   

18.
谭轶斌 《上海教育》2010,(24):32-33
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让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的基础上建立“想学”,在掌握一定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会学”。  相似文献   

19.
自我意识是一个基础性的哲学概念和基本的思想原则,是哲学思考的精神动力,其萌发于苏格拉底的对象意识,经笛卡尔的反思意识至康德形成一本体论概论。马克思的贡献在于克服了自我意识原则的抽象发展,引入“劳动”、“实践”范畴,进一步指出了自我意识的根源和实质。  相似文献   

20.
“自我意识”反映了作家的精神境界和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晓声创造的农民形象可分为“自我迷失”型传统农民和“自我觉醒”型新型农民两类形象,这两类农民形象折射出高晓声尴尬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与囿限的现代意识。通过对陈奂生、李顺大等农民形象“自我意识”的分析,既可见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民自身的问题,也反衬出高晓声小说创作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活动,进而指出:作家要建构独立、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样才可以丰富与促进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