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森  杨松 《教师博览》2008,(3):56-57
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一句名言至今流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过人们对此话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学而时习”当然是指学习新东西之后的反复练习.“不亦说乎”则是指学到了新知识的愉悦和高兴。其实,如果就这句话所隐含的学习机理来看,还应当对“时习之”中的“时”做出解释,即这个“时”的长度是多少。“时习之”的“时”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初一册第五单元《<论语>十则》中第一则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句,参考书上的翻译是“学问要按时练习,  相似文献   

3.
学而时习之     
娱乐YULE点点工作室编绘学而时习之$点点工作室~~  相似文献   

4.
学而时习之     
正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口袋本《论语》是我随包携带的一本书。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零星时间翻几页,边看边联想自己遇到的人、经历的事,饶有趣味并常常有所启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论语》第一篇内的内容。记得初中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近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见到两个别样的观点:(1)"时",不是  相似文献   

5.
学而时习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大科学家的失误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是化学领域里的一项革命性发现。以后,门捷列夫也曾想进一步弄清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增加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但是由于他的思想未能从元素不能转化、原予不可分裂等形而上学传统观念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到19世界末人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和电子的存在,为揭开原子从量变到质变内幕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之时,他不仅不能利用这些新的科学实验成果进一步发展他的周期律学说,相反,他却极力否认原子的复杂性和电子的客观存在,竭尽全力进行反  相似文献   

6.
作为《论语》的首章,"学而时习之"历来为注家所重视。钱穆先生《论语新解》云:"本章乃叙述一理想学者之毕生经历,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学而时习,乃初学事,孔子十五志学以后当之。有朋远来,则中年成学后事,孔子三十而立后当之。苟非学邃行尊,达于最高境界,不宜轻言人不我知,孔子五十知命后当之。"这个说法很有道  相似文献   

7.
一、方法说。多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书就持此说。即把“学而时习之”翻译为“学了,按一定时间复习它”,并把它作为“学习”一词最早的渊源,视为学习的方法。这种翻译权威性大,流行面广,但争议也较大。二、态度说。即认为这则语录的中心就是讲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特别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成就的道德修养问题。一般译为:我成就的学问呀,现时的人们都学习它,我不也是很高兴吗?(因为有了学问)朋友慕名而来,研究学问,我不也是很愉快吗?但是,如果现时的人们不了解我成就的学问,不来研究学问。我也安之若素,不生气,我不也是有修养的人吗?三、境界说…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在基督教世界,有一本书是人人必读的,那就是《圣经》;在伊斯兰世界,有一本书人人必读,那就是《古兰经》;那么在中国也有本书是人人必读的,那就是《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全书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分上、下两部分。  相似文献   

9.
正"用一个月的时间模拟成立一家公司。"南师大商学院一张姓老师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用"客户关系管理"这门课的知识,尝试建立"模拟公司",在校内创业,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了解并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为了支持同学们创业,张老师自掏1500元,作为同学们的创业金。(据《现代快报》报道)在接到张老师的任务后,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同学经过讨论后分成了3个  相似文献   

10.
1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强调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后来,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更被尊为圣人。在我国历史上,孔子还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晚年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论(1ün)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论语》《弟子规》既是儿童学习国学的经典,也是指导教师教学的教育“经书”.《论语》的“学而时习之”,除“学习须常练习”的本义之外,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另有三种教学新义:一是“学以渐至”,即教学有序,不可躐等;二是“切已体悟”,将圣贤之语,体语自身,渐渐相亲,与己合一;三是“学思力行”,使学生学行结合,持之以恒,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1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对于学而实习之一段,从古到今的大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解释竟很少有重样的,至今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并且固定下来的译文.当一位学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译文之后总能发现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反映出对这段话的解释确实存在着问题.笔者认为,本段话中心仍是讲道德修养.具体而言,首句讲孔子学而不厌,以教为乐;次句讲孔子诲人不倦、有教无类;最后一句讲孔子忠恕、爱人之道,其目的在于宣扬孔子的师德.《论语》是孔子生前与弟子以及弟子间的对话和言论汇编,是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孔子首先是一个老师,其次才是一位道德崇高的长者,因此将彰显师德的段落放在篇首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弟子们尊师重道的体现.综合以上各段的论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学而时习之段是孔子对提问者某个问题的回答,这个问题是孔子自身独有而非普遍存在的,提问者问的问题中心明确,孔子回答的中心也很清晰,是对孔子师德的赞颂.  相似文献   

14.
《论语》是记述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各地所编辑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都对此有所编选。其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已成为广为传诵的名言。但各种教辅用书都把。学而时习之”解释为“学习知识并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值得推敲和怀疑。其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语文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对于文学的感知和表达能力,并要求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整个初中阶段,七年级作为小学阶段向真正的初中生活过度的时期,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为小说、散文、诗歌,写作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散文教学更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于初中生学习写作有更大的帮助。而《论语》中"学而时习之"  相似文献   

16.
岳晓雨 《辅导员》2013,(18):46-47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对于学而实习之一段,从古到今的大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解释竟很少有重样的,至今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并且固定下来的译文。当一位学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译文之后总能发现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反映出对这段话的解释确实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7.
岳晓雨 《辅导员》2013,(27):46-4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对于学而实习之一段,从古到今的大家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些解释竟很少有重样的,至今没有一个能令人信服并且固定下来的译文。当一位学者站在自己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译文之后总能发现其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这反映出对这段话的解释确实存在着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六国论》中有一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其中对“始速祸焉”中的“速”,课本注释为“招致,动词”,《教参》却译作“加速”,并将“速”具体解释为:“速,形容词作使动用法,意为使祸患更快地来临了”。究竟哪个正确?先比较“招致”、“加速”在原句所表达出的意义。把它们分别放在原句中,课本的观点则译作“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行刺秦王)  相似文献   

19.
《归去来兮辞》中“或植杖而耘耔”一句注释说 :“有时到田里除草培苗。植杖 ,倚着手杖。耘 ,除草。耔 ,培苗。”其中关于“植杖”一词的解释欠妥。陶渊明倚着手杖怎么除草培苗呢 ?古代文人习惯于拄着手杖 ,主要是表明自己身份 ,和近代上层人士拄着文明棍以显示其绅士风度一样  相似文献   

20.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端,导向的是人的自修之道,不同于旧约以创世的开端导向以信仰为基础的归顺之路。但《论语》并非止于自修之路,而是在自修的基础上探寻对天命的归顺、因应之路。从这个视角看,《论语》的开端实际上构成了层层上达的阶梯:从"学而时习之"到"有朋自远方来",最终到"人不知而不愠",它体现的是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肉身化表达的孔子下学而上达的踪迹,其间包含了深邃的哲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