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新的学习方式需要有时间的保证 为了培养学生在力所能及范围内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还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尝试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应该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设置“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佟墙 《黑河教育》2001,(3):23-24
“研究性学习”是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于它的主要内涵,应该从三个层面去理解。第一,它作为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第二,高中课程改革中理、化、生、史、地等学科为了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小问题,在一些课后设置了“课题研究”,也称之为单科的“研究性学习”。第三,高中课程改革中,在课程设置上规定了“综合实际活动”类课程,其中有“研究  相似文献   

3.
法律文化包含显型法律文化和隐型法律文化两个层面。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法律文化所面对的,其实是如何面对外来法律文化和如何认识自身的法律文化传统这两个主题。主张“法律文化全球化”和“法律文化保守主义”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打破法律文化的封闭性,在深入认识和研究中西法律文化相融与相异方面的同时,更好地学习借鉴西方法律文化的精华,更有力地弘扬中国法律文化的优秀传统,从而实现中国法律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江苏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诵读欣赏”、“专题”等课程的设置。这些设置,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也就是说,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阅读,从写作中学习写作,从口语中学习口语交际。作为教师,如何开辟学习资源和提供实践机会,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呢?研究讨论之后,我们确立了本…  相似文献   

5.
“入世”使我们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因势利导,用“入世”形成的诱因和内驱力,激发高师生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机,增强高师生的法律意识;用“入世”对我国法制体制的影响,优化《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用“入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改进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用“入世”带来的非歧视和透明度理念,实现“教”与“学”、“知”与“行”的互动。通过这些,使“入世”变成提高高师《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6.
广东中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因此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应该分层次,有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不能“一刀切”。针对不同的教师状况.提出不同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把握课堂设疑的适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其目的是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物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质疑问难的场所,要求教师不断设置疑问,以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而怎样优化课堂问题设置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问题的“度”,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人点,这对实施生物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邱贵霞 《小学生》2010,(4):10-11
自主与合作是新课标提出的两种主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式。其实自主学习应该是“不完全的自主”,合作学习应该是“有限制的合作”。“不完全”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具体学习任务,避免了学生自主学习时的盲目性,这样的自主学习才会有效。“有限制”是指教师要帮助学生计时,进行方法指导、及时总结等。这样,才不至于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孟岩  陈孝华 《山东教育》2004,(18):45-45
在现实生活中,一直约束人们行为的标准有两个:一是道德标准,二是法律标准。这两个标准的结合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为使中学生在校就能具有良好的道德观和法律知识修养,我们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我在此谈一下自己进行法律知识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法律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两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法律的道德化是指在法律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应把握法律的道德性精神,体现出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不能“借法行恶”,在违法律作用的初衷。所以掌握好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之间的“度”,可以使社会实现法治,维护正义,保障人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11.
预习应该是深度学习的开始,是有目的、有方法的学习准备,是立体、系统、带有发现性的深度自主学习。文章通过预习阅读的要求、预习提纲的设置和“先读后做”的一些阐释,说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研究性学习"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性学习”,既作为一个门类独立的课程,又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这些均有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基础教育所设置的“研究必学习”与中外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又有所不同,它已赋有新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基于问题解决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基于“问题解决”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突出两个关键词“问题”和“自主”,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将规律和概念隐喻在具体的问题背后,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获得认知和学习力的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说,法律形式主义所要求的法律自治应包括公法自律与私法自治两个方面,在理论上仍有必要大声疾呼私法优位和私法自治,应该正确认识《德国民法典》在本位选择上向近代民法“回归”的“保守”立场。当代中国应该摈弃制定“后现代”民法典的思路。我们既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精神,也不能脱离我国的现实国情,为民法典而制定民法典。另外,民法典作为市民社会的宪章要求,应尽可能地体现私法的形式理性,以自治规范为其核心。  相似文献   

15.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社政司司长顾海良在《谈谈“两课”教学方法改革的两个问题》一文中指出 :“应该说 ,经过长期的建设 ,‘两课’教学的过程和环节已经比较完善 ,现在突出的问题是考试方法和考试方式的改革。”笔者在多年的“法律基础”课教学实践中 ,特别是从 1997年以来 ,始终把考题设置作为教学内容的画龙点睛 ,教学成果的收获盘点 ,教学实践的深入开展 ,师生之间的影响沟通 ,学生再学习的引导帮助 ,教学改革的承前启后来操作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考试内容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要求、任务、内容和方法是确定考试内容的依据。“法律基础”课是…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既作为一个门类独立的课程,又作为一科学习方式.这些均有形成和发展过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所设置的“研究性学习”与中外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又有所不同,它已赋有新时代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法理学在法学专业学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法理学教学不应只关注对法学技术的讲授,而应该注重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在法理学课程设置上,应该分年级分层次设置.在教学内容上,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应引导其从法的价值去认识法,针对三年级学生应注重对其法律的技术层面的传授,同时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肖继生 《小学生》2011,(2):38-38
按照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关注学生学习中富有个洼的表现”的学生观和“提倡自主探索,学习指导”的教学观及教师应该是学习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应该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梁燕 《现代企业教育》2011,(23):157-158
《法律逻辑》是法律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其交叉学科、抽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性质和开课的时间设置给教学活动带来了一些问题。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应用案例模拟法、引入典型事例、图示法和论辩教学法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