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学校德育管理的高度阐述了构建文明班集体的外部条件,并从班主任队伍建设,科学、规范的班级工作评价体系的建立,富有现代气息、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论述了学校德育管理对构建文明班集体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设计历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课程本身的局限 ,使它不可能像语文课导入那样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进而成为小学数学课教学的一个难点。但听了特级教师刘德武老师教学的《二步计算的应用题》导入设计 ,觉得新颖别致的导入给小学数学课的教学创新起到了示范作用。刘老师是这样教学的 :(一)猜年龄师 :我一看咱班上的小朋友个个活泼可爱 ,就知道你们的年龄大都是7岁至8岁之间。可你们知道老师今年多大了吗?(学生好奇 ,一个个猜50、40、38、42、……)不好猜吧 ,老师给你…  相似文献   

3.
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向、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  相似文献   

4.
为文之道,贵有文眼,这是我国散文创作中一条传统的艺术经验。俗话说:“挈领而顿,百毛皆顺。”“文眼”就是那个“领”,它制约着一篇散文的全局,抓住了它,构思的路子就会豁然通畅。清代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可谓文眼者也。”此处的“指”即主旨,也就是一篇散文写作的宗旨;顾注则讲的是文气的贯通、呼应、内在联系。文章有了“眼”,题旨才会有隐现,意境才会有虚实,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会有疏密,前注后顾才能浑然一体。是否可以这样说:人  相似文献   

5.
6.
“对话”是一个很时髦的词儿,这与课标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课标在此方面主要表达了两层意思:第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说的是理念。  相似文献   

7.
在研读教材方面,我的体会是8个字:表里求索,左右勾联。在教学设计方面,我的做法是8个字:化静为动,尺水兴波。为了达到“化静为动,尺水兴波”的教学境界,在设计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或一节阅读课的教学时,我们可争取做到这样8个字:理性思考,诗意策划。理性思考与诗意策划是教学设计中第一步要做的工作。就像写文章的“意在笔先”一样。所谓“理性思考”,指的是对“教学设计”本身所进行的比较严整细密的思考。理性思考比较深刻的课,从教学理念上看,能成功地组织起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从教学过程来看,其步骤、层次科学而又严谨,生动而又自然;从…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潜能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教师要贯穿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学中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主动性,要建构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关系,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一、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教师要认真分析语文教材,准确掌握教学内容,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状况相结合,以此确定教学重难点;要依照不同的课文类型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情境教学、主体教学、和谐教学以及创造教学都是有效完善素质教育,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模式;要适当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将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和一些课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短剧表演、集体游戏、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并巩固语文知识,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培养力度,良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9.
匡爱红 《江苏教育》2007,(18):21-22
《爷爷的芦笛》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短篇小说,写强强到海边找爷爷,并独自在爷爷的小闸屋里过夜的情景,告诉人们,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  相似文献   

10.
下面是《荔枝蜜》“课文集美”的成果:四月,我到广东的从化温泉小住,热心肠的同志送给我两瓶荔枝蜜。那蜂蜜,甜香里带着股清气,很有点鲜荔枝的味儿。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那辛勤酿蜜的小蜜蜂。到了荔枝林深处的养蜂场,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嘤嘤嗡嗡,出出进进,飞去飞来,一片沸沸扬扬的劳动情景。我问养蜂员老梁:“像这样一窝蜂,一年能割多少蜜?”老梁说:能割几十斤。……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的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我的心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  相似文献   

11.
课标上说: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这是在告诉我们,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方面,我们要做到:自觉。课标上又接着说: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这是在告诉我们,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方面,我们要做到:自然。但我们往往在注重“自觉”时做得不够“自然”。在不少的课例中,都可以看到这种不自然,它们的有规律的表现之一,就是早早地结束课文教学,然后运用图片、歌曲、绘…  相似文献   

12.
一、出示词串一,设置情境,感受黄河气势1.同学们,看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你理解它们的意思吗?请你用朗读表达你对词语的理解。(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词语:万马奔腾、浊浪排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湍急的黄河、险恶的风浪、汹涌的激流)2.读了这一组词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3.这些词都是描写黄河的,想不想看一看滚滚黄河的壮观场面?(播放录像片断)这就是九曲回肠、气势磅礴的黄河,这就是孕育了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母亲河。谁能来给这段录像配一配音,朗读这个句子。(出示文章第一段)4.黄河的磅礴气势,也征服了历代文人墨客,你能背出描写黄…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中的读与写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但我们却很少从理性的角度来研究“读写结合”的设计手法与设计角度。其实,注重读写结合也是教材编写的一种理念。当我们潜心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时,我们便会发现,那真是一座富矿啊,好的方法好的角度竟是那样的美不胜收。1.仿写学用:《星星变奏曲》———试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芦花荡》———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如“月明风清的夜晚……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找出并抄…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阅读教学的“穿插引进”方面,魏书生老师是运筹的高手,他能在语文课上给学生输入大量信息,如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国际国内现代科技发展状况,各类自然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思想紧密联系的名篇时文,国外教育动态,与学生有关的教改实验与新鲜理论,中外教育史上与学法有关的例子,省外国外同龄人的学习状况,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名句、格言、警句等等。他的学生,正是在这种多方位的“穿插引进”之中,透过语文课本,看到了更加深刻、更加广阔的世界。所谓“穿插引进”,就是配合教学内容,或靠近教学主线,或暂时中断教学主线,有机地“切”进一…  相似文献   

15.
说读,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起来,想起来,说起来,品起来,能使学生有充分的活动与丰富的积累,有创造的条件与成功的希望。说读,要求我们有科学而又艺术的指导,让学生美读起来,美说起来;让学生言之有味,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说读讲究引导技巧,讲究调控有度,讲究角度丰富。如,概括式说读讲求一个“精”字;发散式说读讲求一个“广”字;分层式说读讲求一个“厚”字,赏析式说读讲求一个“美”字。说读,要求我们精心思考,巧取角度,创新活动,让话语纷纭,让思想交流,让发现闪光。如“一句话说读”,就是笔者创造的一种精致的说读…  相似文献   

16.
“示例”的教学手法,在理科教学中用得很多,教师往往示例先行,先讲例题,学生听懂了例题再去进行解题实践。这种手法也普遍地运用于作文教学中,但阅读教学中的示例手法运用得不是很多。“示例”在教学中往往被“讲析”替代。所谓“读法示例”,是教师在解决某个教学难点时,利用课文上或者非课文上的语言材料示范自己的阅读方法,从而让学生学用这种方法去进行课文阅读。“利用课文中的材料”进行读法示例,显得比较平常,能起作用但表现不出新意。有趣的是“利用非课文上的语言材料”进行读法示例。它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能在“新意”上表…  相似文献   

17.
提问,是推动课堂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如何进行提问设计”上。其实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地方天然地不用提问。如指导学生进行默读、朗诵、查阅、听读、复述、记背、改写、编演等。这就让我们产生联想:能不能在更多的课堂学习活动中不提问,将“解决问题”作为历练学生的过程?不进行提问又让学生活动起来,是真正可以做到的。其方法在于:提要求,作示范,递“抓手”。请看一个小小的教学片断:今天学习《古代诗歌五首》,请同学们先读起来。假设这五首诗都是“景点”,请试着给它们各加上一个四字词的“名称…  相似文献   

18.
我在谈及阅读教学的备课时,提到的要求是比较高的:1.要有先进的理念。2.要拥有参考资料。3.要备详案。4.要有备用教案。  相似文献   

19.
“整体反复”是适用于大多数语文教师掌握运用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设计手法。所谓“整体”,就是在每一步的阅读品析之中,课文都可能以“全文”的面貌进入学生的眼底;所谓“反复”,就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由浅入深地多次地组织阅读,品析教学。所以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关键词是:反复,多角;教学中的“反复理解”与“多角品味”紧紧相联。它适用于长篇课文的教学,更适用于精致的短篇,于反复的阅读品析之中传达出课文的丰富内蕴。这种教学设计手法的着眼点是:关注文本,突出文本的教学价值,用精心设计的教学话题,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引领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