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了解水足迹     
曾有人形象地将生态足迹比喻为“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这一概念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发展机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土地面积容不下这只巨脚时,其上的城市、工厂、人类文明就会失衡;如果这只巨脚始终得不到一块允许其发展的立足之地,那么它所承载  相似文献   

2.
严炎  刘星 《今日科苑》2014,(3):34-35
<正>据赫芬顿邮报报道,人类一直都在改变着地球,如果我们继续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那么人类灭绝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如果人类能够想出一条可持续生存的方式,至少人类文明将变成准永生的,一名研究人员这样说道。目前面临的挑战是改变社会前景,它必须是长期且解释了人类在决定行星命运时所处的中心地位,而非处理即时的危机和思考短期的目标和计划。"我们人类文明想要在地球上形成新的实体,  相似文献   

3.
在古老的“智人”50万年前生存的地球上,现代人类建造了众多的城市,创造了各种复杂的语言,并向其它星球发射了探测仪器.我们很难想象这一切会在突然之间消失。但是.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所有物种.如今有99%已经灭绝,科学家们分析和预测地球和人类将面临以下威胁:  相似文献   

4.
人类如果没有梦想,世界将不知变得怎样?自从地球上诞生人类的那一天开始,梦想的橄榄枝就伴随人类文明历史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5.
《金秋科苑》2008,(3):1-1
人类如果没有梦想,世界将不知变得怎样?自从地球上诞生人类的那一天开始,梦想的橄榄枝就伴随人类文明历史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6.
全球环境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人类和其生活的地球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之中。不过,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人类活动给地球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大多只限于局部或区域,其影响也就不构成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当人类具备了从全球尺度上改变其环境的能力时,地球的变化也开始步人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地球环境变化不仅受到太阳和地球轨道变化以及地球内部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人类活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日渐显著。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球环境的变化已经无法完全按照…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克鑫 《软科学》2000,14(1):30-32
一、概述垃圾为人类活动所遗弃的废物,凡有人存在的地方便会有垃圾,凡地球上有的东西垃圾中都有。垃圾是所有废物的总和,垃圾是全世界的一大公害,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最集中的地方是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城市,自它诞生之日起便有垃圾的产生和堆集。我国考古发现,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些城镇已有了专门的垃圾堆放场所。这说明城市垃圾在古代就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联合国人口统计资料预测:20世纪末世界人口将有70~80%聚集到城市。我国城市人口1982年统计约占206%,1985年全国有324个城市,1988年上升到431个,总人口…  相似文献   

8.
地球是一个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形成的地球圈层,这些层圈构成了地球巨系统。由于人类既是这些圈层长期演化的产物,又对这些圈层产生重要影响,人类社会已成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圈。地球巨系统还与太阳系,甚至宇宙间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和转换,因而它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全球变化研究就是通过对地球巨系统各个要素变化的研究,对各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对这个巨系统与其环境即太阳系、宇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很多年。当我们辛勤开拓,发展农业、建造城市、发明复杂语言,甚至向其他星球发射信号的时候,环顾四周,我们很难相信这一切会有尽头。但科学家却说,在地球上曾经出现的物种中,99%已经灭亡,轮到我们只是个时间问题。曾有科学家计算指出,人类有95%的可能会在未来的9120年内消亡,也就是说,到公元11128年,地球上仍有人生存的可能性是5%。也有科学家认为,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100年,全世界人口将达500亿。按照这个增长速度,只需要3 500年,地球上的人类就能把地球上所有东西吃光。如果土地退化保持目前的速度,或者其他一些预测成为事实,这一天还会提前到来。  相似文献   

10.
刘汉丽 《科教文汇》2007,(10Z):118-118
《只有一个地球》这课的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有四:使学生知道地球是全人类共有的家园,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经济发展的各种需要,都要从地球上索取;使学生知道世界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和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等世界性的社会问题;使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必须爱护地球,以及如何以实际行动爱护地球:使学生知道确定“地球日”是为了宣传和呼吁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宇航天文学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曾说:“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虽然从条件上看,太阳系中只有地球适合人类居住。不过,人类文明的历程还如此短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齐奥尔科夫斯基的话是会实现的,太阳系的各大行星都将成为人类未来的居住地;我们甚至还可以畅想,只要人类不被自己的原子弹毁灭,总有一天,人类将冲出太阳系,在银河系的广阔“原野”上寻找自己的梦中家园。银河系中可有人类理想的栖息之所?金属,丰富的金属!未来人类的银河系家园应该满足什…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2007,(8):5-5
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给地球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使人类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科学家预言,尽管化石燃料能源未来仍将占有相当大比重,但其一统天下的局面将逐渐结束(地球上2亿年形成的化石燃料,大体只够人类使用300余年),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可望撑起未来世界能源供给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著名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小说中描述一种巨型枪,可将人类“射”人太空。在当时那个年代,人们只将其视为一种幻想,没有人认为这种巨枪能够成为现实。现在,美国物理学家约翰·亨特已经完成了巨型枪的初步设计。他表示.巨型枪能够大大降低向地球轨道运送货物的成本。  相似文献   

14.
爱尔 《知识窗》2008,(5):52-53
科学家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武”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欲在月球打造"末日方舟" 6500万年前的一颗小行星撞地导致了恐龙的灭绝.许多科学家相信,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一场失去控制的核战争,也可能足以导致人类文明的毁灭.假如人类文明在这种"末日式"灾难中被摧毁殆尽,即使地球上仍有少数幸存的人类,那么他们也将重新回到茹毛饮血的时代.因为人类在数千年历史中积累保存的所有文明知识都可能会在大灾难中"失传".  相似文献   

16.
正在太空中,即便是最最普通的日常生活,比如起床如厕、洗脸刷牙、吃饭睡觉或是运动锻炼,也都和在地球上迥然不同。下面,我们来见识下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平时的生活情况。起床穿鞋很累人居住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每次起床第—件事情穿鞋子,居然成了最累人的活动。穿鞋需要调动身上每一根神经,双手双脚都要动起来。首先要将一只脚固定在舱体板上,然后另一只脚才有机会伸进鞋子里。当一只脚穿好鞋子后,想再穿上另一只脚绝非易事,因为还有一只鞋早已  相似文献   

17.
《百科知识》2012,(6):2+69
正气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故世界气象组织将每年的3月23日定为"世界气象日"。地球上空有无数只"眼睛"在帮助我们观测地球、解密气象、防灾减灾,它们就是气象卫星。下面这组图片就是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旗下的系列卫星所拍摄的。  相似文献   

18.
《科技广场》2002,(9):44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辐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来自多方面的辐射似乎织成了一个无形的“辐射巨网”,将人类紧紧包围。辐射达到多大剂量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这是人们想迫切知道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科学家梦寐以求想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科苑集粹     
人鼠原来是“兄弟” 表面上,人和老鼠差别大得很。老鼠大多体格瘦小,身上毛茸茸的,用四只脚爬着走;而人身躯高大,直立行走。但科学家最新破译的老鼠基因组清楚地表明,人和老鼠在基因上的差别小得出乎意料,说这两者是“兄弟”都不为过。  人类与老鼠的基因数目大约都是3万个,其中只有约300个是各自所独有的。人类23对染色体上的29亿个碱基对与老鼠20对染色体上的约25亿个碱基对相当接近,脱氧核糖核酸(DNA)链上基因与基因之间的“空白”片断也非常相似。老鼠和人共享着80%的遗传物质和99%的基因,其中包括与尾巴功能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发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几千年,也是地球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几千年.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样化学也对地球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寻求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人类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