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植物?     
在奇妙的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动物为了生存把自己“伪装”成一朵朵美丽的植物;但一些“聪明”的植物为了生存却学会了如何运动。 用植物伪装的动物在海底岩石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艳丽夺目的“鲜花”——海葵。那洁白如玉,或绯红似火的“花瓣”向四周怒放,你可以想象它有多美!它真是海底的葵花吗?不是。只要你仔细观察它的“行为”,你会断然作出结论:它是动物,而且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很多不幸的小生命都会被它吞食掉。原来海葵是一种腔肠动物,它和我们常吃的海蛰是近亲。它那貌似娇嫩的“花瓣”,是用来捕捉食物的触手…  相似文献   

2.
据新华社消息,我国科学家经过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这些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这一成果刊登在今年第1期《岩石学报》上。这一杂志是唯一入选美国《科学论文索引》(SCI)期刊源的中文地质学刊物。现代海底黑烟囱及其硫化物矿产的发现,是全球海洋地质调查近10年中取得的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因其和海底成矿、生命起源等重大问题有关而成为国际科学前沿。但因现代“黑烟囱”分布在海底,仅有美、德、法…  相似文献   

3.
管鳗     
当你漫步在红海海滨的时候,你会看到,在近海浅滩的海底上,这里一堆,那里一丛,长着许多“海草”,它那细长的“茎”从海底向上延伸,在水中徐徐摆动。可是,当你走近一看,就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条“海草茎”的上端都有一对大眼晴,一张嘴,两片鳃盖和很小的胸鳍。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扰乱了海水的平静,这些“海草”就会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连在海底沙上都不留下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IT技术已经深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海洋促进了IT技术的发展,为IT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底是孕育信息社会的“温床”,海底传输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人们熟悉大海的波涛,然而数十年来,埋藏在海底的光缆却很少有人问津,许多人甚至对海底存在的光缆全然不知。现在让我们“拨开”海水,看一看埋藏在海底的光缆,了解一下这一人类通信史上的丰碑,它凝结着人类智慧,是高新技术的结晶,是信息产业的一匹黑马。  海底光缆时代的来临  由若干根光纤组合在一起,放置于海底用于通信的光缆称为海…  相似文献   

5.
天朗 《知识窗》2007,(9):15-16
2007年5月18日,世界打捞业巨头、美国“奥德赛海洋勘探”公司宣布,该公司在一次代号为“黑天鹅”的探宝行动,从大西洋海底一艘古老沉船上,起获重达17吨的殖民时期金银财宝,包括约50万枚银币和数百枚金币,总价值至少为5亿美元。该公司称,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出水”的最大一笔海底沉船财富。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防部研制成有望向传感器和声纳浮标提供电能的海底微生物发电机。 美国科瓦利斯大学与海洋研究实验室利用海底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会产生电势差的特点来提取取之不尽的电源。 微生物不知疲倦地“工作”,从而使“微生物发电机”提供取之不尽的电能。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增大“微生物发电机”功率的方法,首批“微生物发电机”已由潜水员安装在海底。  相似文献   

7.
杜梅 《百科知识》2004,(7):44-45
有一种海洋生物白天大多躲在岩洞中,从洞中伸出长长的细剌,保护自己,晚上才出来海底活动及找海藻吃,它就是有“海底地雷”之称的魔鬼海胆。魔鬼海胆的学名是“刺冠海胆”。它们有上百只硬刺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北京一场瑞雪,剑桥细雨绵绵,虽有台湾地震对海底光缆的破坏,“科学文化”生命之树常青,这一篇卷首语就是在那缓缓移动且时断时续的比特流中孕育成的。  相似文献   

9.
公元1755年,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曾出版过《挪威自然史》一书,书中对出没于各个时代的海洋巨怪进行了描述。据说这些怪物有的身长2.4千米,它们的触角可以伸至船的桅杆的高度。后来证实,它们就是海底的古老智慧生物——章鱼。“地方霸主”非同一般 章鱼并不是鱼,它是一  相似文献   

10.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技人员研制出便携式多波束测深仪,这部“水下千里眼”的仪器能准确描绘海底的地形、地貌,快速探测出水下目标的深度和高低变化,成为人类洞悉神秘海底世界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1.
《中国青年科技》2003,(5):46-47
科学家长期不懈的野外“追踪”,终于有了丰厚的回报: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完整的古海底“黑烟囱”,亿万年前生长在海底的“黑烟囱”不仅能喷“金”吐“银”形成海底矿藏,而且很可能和生命起源有关。 这一成果以封面文章的方式刊  相似文献   

12.
《发明与创新》2006,(6):46-46
英国CHHQ公司与崂山区政府签订框架协议,2009年建成全球首家海底宾馆,人类回归大海的“梦”有望在青岛实现。2009年,一个由英国CHR公司投资45亿人民币打造的海底宾馆项目将在崂山区青岛海岸线上落成。青岛人将首尝科幻小说里才会出现的“水下生活”,与鱼儿“同眠”。酝酿论证历时6年“青岛海底宾馆项目是全球正在筹建的第一家海底豪华酒店,它也有望成为世界上首家落成的海底宾馆。”在签约仪式上,英国旅游业“大亨”英国CHR公司执行主席,豪塞尔(Joachim Hauser)先生给与会者描述了海底宾馆的蓝图。同时也是该公司首席建筑师的豪塞尔在6…  相似文献   

13.
海底平顶山     
《金秋科苑》2012,(17):60-62
海底平顶山又称“盖奥特”。盖奥特是发现海底平项山的美国海洋地质学家H·赫斯于1942年10月为纪念他的瑞士地理老师而命名的。海底平顶山是位于大洋底部呈孤立分布的、顶部截平的、高出海底很大高度的圆锥形体。它的基底往往是过去的火山,上部是珊瑚礁体,礁体厚度可达1500米。平顶山大多分布在太平洋中,如瓦列里厄海底平顶山、约翰逊角海底平顶山、赫斯海底平顶山、林恩海底平顶山等。  相似文献   

14.
海水究竟有多深?海底究竟是个什么样?生命能否在最深的海底中存在?……深海,对于曾在蒙昧中生存的人类来说,充满了神秘的想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曾身着龙袍,头戴皇冠,坐在一只密封的水晶桶中,潜入深海。在圣灵的保护下,他在深海中漂流了96天。在深海中,他看到了起伏如山脉的海底,神态各异的鱼鳖虾蟹,枝叶繁茂的海底森林。上岸后,亚历山大大帝感叹道:“上帝的造化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深海,确如亚历山大大帝眼中一般美丽丰饶吗?或是恰恰相反?带着层层疑问,人类开始了深海探险。第一次深海测量要研究深海,首先是测量大海海深。如果您是一位深海勘探者,您会用何种方法来测量大海深度呢? 这可不是个轻易能解答的问题。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深海测量是在1840年1月3日,由英国船长詹姆斯在南大西洋将一根长麻绳从船上放入海中,当麻绳放入海底时,放下的麻绳长度为4435米。1860年前后,美国海军军官华尔士在大西洋放下了长1.04万米的麻绳,但麻绳没有碰到海底。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人派克也将炮弹系在麻绳上,将炮弹掷放海中,他看到大约有1.5万米的线绳被带入水中。“麻绳测量法”是一种极其“想当然”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9):I0015-I0016
当日,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首位女“乘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副教授杨群慧下潜,这个潜次的主要任务是在海底冷泉区取水样、海底地形测绘和高清视频记录等。  相似文献   

16.
山脉、海洋、岛屿等大自然奇观似乎是生就而成的。虽然我们知道地球上的地形变迁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也会有“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对于普通人的生命来说,那似乎过于漫长了,几十几百代人看到的地形地貌都是一成不变的。于是,我们宁愿相信“浑然天成”,它们生来就是那样的吧!不过,也有一些幸运者,竟能亲眼目睹上帝创造海洋和岛屿的全过程!海底的新岛今年5月24日,一组科学家目睹了太平洋海底一座火山在他们眼前爆发,形成一座新岛的情景。当时,由12名科学家和1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刚巧从悉尼东北的所罗门群岛返回,同时经过卡瓦奇海…  相似文献   

17.
浩瀚的海洋有着多种类型的海底世界,其中珊瑚礁海底的五彩傧纷、扑朔迷离是最迷人的海底世界。珊瑚礁一向被科普作家、旅游家称为“海底公园”。而公园的框架则是山千万年来一直固着生息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文化》2009,(9):16-17
大约在上世纪的中叶,国际七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在分析大洋底岩心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叉被冲刷成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他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在当时科技水平尚处低下的年代里,“海底风暴”之说被一些人认为几近荒唐可笑。“假说”最终在一片指责声中收场,虽然霍利斯特先生对自己的观点坚信不疑。  相似文献   

19.
曾彬 《百科知识》2003,(6):45-46
原油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去年发生的“威望号”原油泄漏事件就是一个典型。去年11月中旬,一艘挂有巴哈马国旗的油轮“威望号”从拉脱维亚驶往直布罗陀海峡的途中,在途经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域时,遭遇强风暴,加上船只过于陈旧,油轮在强风和巨浪的袭击下失去控制,在距西班牙加利西亚省海岸9公里处搁浅。随后船体裂开一个35米长的大裂口,并断裂成两半,相继沉入1. 5公里深的海底,燃料油大量外泄。“威望”号油轮沉入海底已经几个月了,那燃油泄漏情况是否得到了控制?污染后的环境该怎样治理呢?  相似文献   

20.
方晨 《科学中国》2007,(6):39-41
目前,地球上已知“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活火山”523座。活火山中,有455座在陆地上,有68座在海底。活火山在地球上分布不均,80%的活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带和环地中海带。这两个地带是地球上板块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