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所称的“中产阶层”,通常指的是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中产阶层峥嵘初露 现代社会学认为,一个阶层的成型,应具有明显区别于其他阶层的群体地位特征与相应的阶层认知。在现阶段社会结构中,这样一个可以被识别出来的地位分层群体的雏形已经出现,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他们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相似文献   

2.
透视中国的中产阶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出现了一个中产阶层。但就社会责任和综合素质而言,这个阶层还远远不够“标准”。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层的概念,在经济学收入分配问题的讨论中被广泛使用,但确几乎是最为模棱两可的学术术语。既没有清晰的定义,更没有准确的定量界定。本文参考国际对比的恩格尔系数与生活水平的对应关系、结合中国的消费支出特征,明确界定出中国中产阶层的上限和下限,划分出上产、中产、下产三个阶层;在此基础上,以2003-2007年测度数据为依据,预测出中国中产阶层人口比重将在2018年与下产阶层持平;进而,以3000元人民币为组距,刻画出中国居民2000-2007g--收入分配格局。根据其变化特征,总结出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趋势,并提出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会和谐发展离不开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调一致,如果说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济政策追求的是效率,那么,为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所需要的是社会政策追去的则是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均衡点,变革与稳定之间的均衡点,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利益均衡点。本文在论述构建社会和谐阶层结构时,将重点放在让富有阶层高尚起来,让中产阶层壮大起来,让低收入阶层富裕起来。本文在论述壮大中产阶层时,选取深圳为蓝本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产阶层”的话题,中国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政治学家们已经讨论了很久。的确,无论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从社会结构的稳定、和谐,从其他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来看,中国都需要产生一个中产阶层。问题是:中国真的已经具备产生一个中产阶层的社会条件了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考察技术创新是否提升了我国的中产阶层规模及其影响路径。利用2010-2020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视角展开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中产阶层的规模;但国家创新体系中公共和私营两种不同主体的创新对中产阶层的演变则存在异质性影响;公共创新既提升了技能型中产的就业规模,也推动了非技能型中产就业规模的增长,可以“无偏地”扩大中产阶层;而私营创新虽然提升了技能型中产的就业规模,却可能对非技能型中产就业规模存在负向影响,将“有偏地”影响中产阶层。本研究显示了政府在创新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强了技术创新对中产阶层扩张的正向效应,使得中产阶层规模随技术创新而增长。该研究为扩大我国中产阶层规模与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7.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产阶层人群正逐步扩大。本文结合一定的社会分层理论,从一部引发热议的电视剧集出发,简析中国中产阶层的现实困境,并试图提出相关的缓解机制,以期通过社会学分析对目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流动现状有一个局部了解,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自身处境,发展自身生活状况,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中国社会新阶层问题.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文化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杨适这次讨论会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这是一个大题目,涉及到许多问题。我只想谈一点想法,供大家批评。我们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时,脑子里往往有一个等号,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等于儒家文化。只要一提到中国文化,脑子里就是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北宋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参与者的构成,以及不同的科学、技术活动参与者类群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和处境。论文指出,在中国古代,参与科学和技术相关活动的人们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或阶层,而是来自于不同职业、不同阶层。这一结构对中国古代科学和技术知识的发展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家庭教养方式,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实践形式,它可以使下层阶层儿童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获得阶层流动的机会,促进阶层的再生产。但也有研究指出,教育只在固定阶层内产生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阶层固化。该文将从文化资本、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分析家庭阶层与教养方式的内在关系。与拉鲁《不平等的童年》中的美国社会相比,中国社会不同阶层在这两方面的具体实践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与儒家传统文化有关,也与中国的代际传承和教育制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现下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已经再现一个有规模的社会力量——民间科学家群体。这是综合国力增强和文化教育累积发展的结果。其中一大部分是退休的老学者,还有些中青年业余科学爱好者。  相似文献   

13.
王金凤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143-144
知识分子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阶层,在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不可低估,重视并研究该阶层的政治参与情况,有助于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界定了知识分子的内涵和参政优势,分析了建国初期作为政治参与者的我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特点以及参政形式,是对完善现阶段知识分子参政形式和途径的一个补充性研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公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贯穿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价值理念。然而当前社会存在严重的阶层差异与阶层固化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公平的实现。对此,社会阶层心理学从社会客观现实、民众主观感受和心理干预策略几个方面出发,围绕着社会分层阻碍社会公平的心理机制、不同阶层感知社会分层与公平的心理特点以及如何增强阶层流动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公平这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研究。未来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分层与社会公平研究应更加完善本土化的理论,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并且进一步推进研究成果的应用,为社会治理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从“十城千辆”试点城市中观察到,新能源汽车虽然有千万辆规模,但到了实现市场需求化的时候,人们才更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已经迎来了一定规模化的新能源汽车社会,当新能源汽车与中国的经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时候,中国能否向冲刺样进入新能源汽车社会,这将是一个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中山大学改革措施出台大概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个方案现在其实已经在做,我们已经在静悄悄把这个事情做了。我们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我们整个改革不完全是打破铁饭碗等等。也就是大学内部的管理体制和一些分配的问题。还有大学里面不同的利益集团,实际上不同的阶层利益分配的问题,还有一个大学的定位的问题.所以我们可能把这个事情想得比较复杂一点。所以我们积极把教师的职位,编制通过一种动态的方法,把他确定。这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跟北大情况很接近,就是我们开始引进一个新的制度,所以我们讲师和副教授不是终身带制。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科技人员的阶层认同偏低,主观阶层认同与客观阶层地位存在明显偏差。阶层认同受到科技人员的个人收入、住房状况、技术职称、管理职务、纵向课题、学术论文等要素的影响。阶层认同偏低现象是宏观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双重场域、一般社会成员与科技从业者的双重身份共同塑造的产物。体制内机关事业单位科技人员阶层认同相对较低,凸显了利益获得受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建辉 《科协论坛》2006,21(5):8-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惠及全体人民的一项伟大事业,也是各个阶层的共同愿望。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日益显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科技团体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技社会团体的主体是各级科协及所属学会组织。本文试就科技团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重点、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和建议措施谈点个人看法,期望能对我们的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当前高校公共关系教学的若干思考张克非近年来,中国高校的公关教学从无到有,已形成异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和一定的规模。怎样在现有基础上总结提高,确保高校公关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各方面适应社会对高级公关人才的实标需要──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经济在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企业如何面对这一潮流.针对中国商业社会现状,以及企业和消费者的知识管理水平。发展务实的电子商务,是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