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炉解冻功能非常方便快捷,但有窍门,首先将一只小碟反转放在大而深的碟上,然后把食物放在小碟上再放进微波炉解冻。在解冻过程中,溶解出来的水分便不会弄熟食物。同时在食物解冻过程中,每隔5分钟将食物拿出来,加以翻转及搅动1-2次,以达到均匀解冻的效果。对于小件的肉类,如鸡翅、薄块肉类等,必须平放在碟上,才可均匀和快捷地解冻。烹调有外皮的食物时,  相似文献   

2.
牙齿的功能     
《百科知识》2004,(10):F002-F002,F003
牙齿作为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重大因素之一,它们锋利而无情,敏感而准确,专业而有效;牙齿是动物肌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担负的重任是满足动物最迫切的需要——觅取食物。牙齿是骨质器官的外露部分,它的形状、大小和排列与其需要的食物、生存的环境、年龄以及它在自己的王国中处于什么谱系等问题密切相关。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动物的牙齿吧!  相似文献   

3.
松果采摘对种子库的影响及其对动物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食物链原理和动物与生境密切的关系,探讨了松果采摘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动物的影响,认为松果采摘后一方面松籽没有动物帮助搬运使红松不能正常天然更新,影响了红松林生态系统正常演替而破坏了动物生境;另一方面使得保护区内以松籽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动物因缺少食物而发生数量变化,致使食物链遭受破坏,从而导致红松林中动物分布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自然界中,昆虫不计其数,小动物随处可见,而大型动物特别是凶猛的肉食动物却数量稀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漫长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过程中,各种生物之间构成了一种金字塔型的食物链,金字塔底层的生物量极为丰富,而处于顶层的大型哺乳动物则数量极为稀少。食物金字塔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已经编制了150万种不同的生物目录,但是我们不知道的生物种类还有很多,据估计,现有的生物多达3000多万种,某些估计甚至高达1亿种。所有的生物都从其他生物那儿摄取能量,生物与生物之间构成了一张彼此交错、极为复杂的食物网。 在生物…  相似文献   

5.
1954年10月 经济心理学——“市场‘饱和’这种观念是基于老式的心理学假定而提出的。而该假定则又依赖于生理驱动的类比:例如,如果一个动物饥饿了,它就会被刺激去寻找食物;当它吃过食物后饱了,这种刺激的动因就消失了。饱和的概念已经导致了有关美国经济未来不祥的预言[见插图]。某些人指出,  相似文献   

6.
张强华 《科学中国》2000,(5):41-42,29
遗传修饰(Genetically modified)食物就是用改变动植物原有某些基因的结构或引入感兴趣的基因所产生的食物,因而也称“基因改造食物”。目前,有些遗传修饰食物已得到西方某些国家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并已出现在超市的货物架上。为何要生产遗传修饰食物,它有何优点,对人体健康有否危害,为何在一段时间内对遗传修饰食物产生争论,争论些什么,遗传修饰食物的前景如何,本文将文献中有关的记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
李英 《科技通报》1994,10(5):311-316
论述了浙江省食物结构发展的现状与90年代食物发展的基本目标,提出到本世纪末实现小康食物结构发展的指导思想:(1)坚持食物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根据科学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食物生产,增加食物有效供给.(2)坚持素食为主,荤食为辅的膳食模式,继承我国饮食习惯中的优良传统.按照营养卫生原则,改革膳食结构,逐步提高动物性食物比重,增加豆类蛋白,使食物消费和营养水平有较大的改善和提高.文中提出了实现食物发展目标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演变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孟繁盈  许月卿  张立金 《资源科学》2010,32(7):1333-1341
以1995年-2006年我国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统计数据为基础,从食物消费量、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的演变特征,并应用居民人均食物消费量—收入消费模型,对各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发展动态进行了预测,由此得到一些保障我国食物消费安全的结论与政策启示。结论表明:①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对粮食消费有所减少,鲜菜消费基本稳定,而猪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动物性食物消费在增加;②城镇居民动物性食物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民只有粮食消费高于城镇居民;③我国食物消费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同食物种类均存在消费地域性;④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后,动物性食物消费尤其是家禽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将会显著增加,而粮食消费将会明显减少,鲜菜消费趋向稳定,其中农村居民对动物性食物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政策启示:①确立"大食物"新观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扩大食物来源,满足居民食物需求;②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食物消费阶段,制定相应的食物安全策略,努力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其食物消费水平;③针对不同地区食物消费趋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区域食物安全。  相似文献   

9.
白菱 《科学大众》2011,(1):36-36
粮食中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这些营养物质的一部分在粮食加工时就被破坏掉了。所以,长期摄食细粮,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不良的反应。而粗粮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在口腔内咀嚼时。可以减少附在牙齿上的食物残渣,有利于防止了牙周病和龋齿的发生。食物纤维还能加快排便和稀释粪便,  相似文献   

10.
周虹 《知识窗》2007,(5):60-60
素食的清净本色吸引了很多忙碌浮躁的现代人。从健康学的角度来看,吃素的习惯应该从日常食物中建立,而不是特意或者偶尔购买素食商品。美国加州大学最近提交了一份报告,对素食选择提出了全面的参与建议,来提高大家的素食IQ。看如何借由普通的食物建立正确、安全、健康的吃素习惯。  相似文献   

11.
食物与营养安全研究是长期粮食安全研究的延伸,也是人民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而树立大食物观,统筹陆海食物系统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出食物与营养安全状况。本文基于食物营养成分视角,利用食物营养转化模型核算2003—2018年中国食物营养的生产和需求量,运用食物营养富缺指数刻画出中国食物与营养安全的整体态势。结果表明:①中国食物营养成分产量均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和食物贡献率有所差异;谷物类是热量、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第一大食物来源和增长贡献者,而脂肪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肉类;海域食物营养成分产量较小,但在单位营养含量、食物多样性以及未来发展潜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优势。②考虑人口结构变化,中国食物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需求总量逐年上升,涨幅分别达到6.9%、7.6%和7.0%,人口增长是中国食物营养需求增长的第一大驱动力;而中国食物营养的人日均需求量呈现下降趋势,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③中国蛋白质供应一直处于绝对安全水平,热量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及以上水平,脂肪长期处于相对安全和供应不足的水平。④中国食物损失和浪费量惊人,这也使中国热量和脂肪滞后4~9年进入相对安全和绝对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今日科苑》2005,(11):51-51
大多数人都认为,糖尿病人绝不能吃甜食。在人们的心目中,没有放糖的白面包可以给糖尿病人吃,而放了糖的酸奶却一定不能吃;无糖的月饼可以吃,有糖的苹果却不能吃。然而,近年来的营养学研究认为,食物是否有甜味,和它会不会让血糖快速升高并没有绝对的关系。只要慎重选择,糖尿病人就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含糖食物。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能源     
戴晓苏 《世界发明》1996,(10):12-14
能量是生物界的通用货币,所有生物都必须得到能量才能生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能,而大多数生物通过氧化食物来维持生命……  相似文献   

14.
《知识窗》2009,(4)
新加坡有一只蚂蚁和一只蚂蚱。蚂蚱什么事也不做,只是四处跳跃尽情玩耍。而蚂蚁却整天辛勤苦干,寻找食物储藏巢中。  相似文献   

15.
今天,尽管我们餐桌上的大部分食物还是传统方式栽培和养育而产生的食物,但是遗传工程(基因工程)改造的食物已经悄悄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比如,家家户户所用的烹调油中,大都食用过大豆油,而目前近一半的大豆都有转基因成分。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中国食物消费变化与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34  
文章分析了1978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结合弹性系数分析探讨了中国食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并估算了1978年~2001年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水平。在估算中,提出了利用食物消费支出和营养素摄入之间的关联来订正营养素摄取量估算值的方法。研究发现,城乡居民间接粮食消费持续增长,已经替代直接粮食消费成为粮食总需求增加的主要因素;城镇居民的食物消费正向动植物并重的方向发展;参照2010年中国营养发展总体目标,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摄入热量均已达到要求,但是城镇居民蛋白质摄入尚欠,脂肪摄入量超标较多,食物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居民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都偏低,食物消费水平和膳食营养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不论从食物消费结构还是人均摄入能量、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状况来看,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都较城镇居民要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历来较多关注食物中的粮食,而忽视畜产品、水产品等其它食物类型,使得在分析地区食物生产能力时出现较大的偏差。区域间的土地利用统筹问题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加强对地区间食物生产能力差异研究很有必要。本文从各类食物的折算入手,以县为研究单元,从土地生产食物的现实能力、持续能力和潜力3个角度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计算方法,旨在对各县的食物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其中现实生产能力、持续生产能力、产出潜力分别考虑的要素有单位食物生产用地的生产能力和食物生产用地变化指数,生产基础稳定性、生产能力稳定性和投入-产出能力,单位食物用地的食物生产潜力和食物用地的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首先统一折算各类型食物为等谷量单位来计算各指标的具体值,并利用标准化方法将各指标值转换为可进行统一运算的标准值,然后对各指标赋予权重并计算而求得食物综合生产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其大小而划分为极高、高、中、低和极低等5个级别,以便于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结论能得到较合理的解释,说明该方法具有推广和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30-50年是中国工业化迅速推进并走向高度化的时期,也是中国走向国际贸易一体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贸易一体化都会对中国的食物安全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和完善促进食物生产发展的调控保障机制,对保证中国食物的供求平衡和食物供给...  相似文献   

19.
成千的植物种依靠蚂蚁传播其种子。由于特有的食物引诱和其他适应性,每一植物能引诱昆虫将其种子带走而不伤害它们。  相似文献   

20.
顾名思义,微波炉是利用微波将食物加热。微波炉能发出2450兆赫的超短波电磁波,令食物本身含水分子产生振动,分子间运动产生的摩擦热将食物加热。通常用火来加热食物时,热量是从外围开始传入的,热量在空气中散失比较大,耗能比较多。而微波炉的微波是从食物的内部向外开始加热,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