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充分利用稻田的空间、光、热、水、生物链等资源和持续高效的产出高品质的稻鱼等产品,本文实施碳汇农业,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科学组装集成创新,通过稻鱼工程基本建设和改变生产方式,可显著提高土地产值,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食物产量,确保食品安全,在稻田及区间创造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隆昌县水电局在坚持发展田塘水石养鱼的同时,利用地理水域优势,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开辟田塘种养殖新途径,取得稻田养殖中华绒毛蟹,南方大口鲶、鱼鸭混养的粮鱼双丰收成效,为进一步示范推广初步摸索出了成功经验。 地处浅丘、田塘广布、适宜水产发展的隆昌县,针对近年实施“稻鱼丰收计划”带动大面积养  相似文献   

3.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禾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一鱼、糯禾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仿生机器鱼     
正很多人都喜欢养金鱼,金鱼浮游水中,翩翩起舞,尤其是那一摇一摆的大尾巴好似一把展开的扇子,非常优美。通过观察金鱼的游动,我提出了一种仿生机器鱼的设计构想。一、工作原理金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尾部,鱼尾摆动时会形成向后的推力,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水也产生对鱼向前游动的力。如图1所示,向左摆动鱼尾,鱼向左转,向右摆动鱼尾,鱼向右转,向左、向右快速摆动鱼  相似文献   

6.
用生态价值观权衡传统农业与常规农业的效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文华  刘某承  张丹 《资源科学》2009,31(6):899-90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对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些优秀模式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朴素的生态哲学思想,但逐渐被当代不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替代。不可否认,现代化大规模农业生产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方面的贡献,但在一些适合小规模耕作的地区,传统农业模式比现代常规农业耕作方式更具优势。本文基于生态价值观,以稻鱼共生系统为例,针对农民和国家两个不同层次的主体,对传统农业和常规农业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综合的分析,结果表明:对农户而言,稻田养鱼模式能获得更多的现金净收入,但其投入也较高,因此不利于激励农户进行该模式的农业生产;对全社会而言,稻田养鱼模式的社会效益更高,而常规农业在扣除劳动力成本后其社会效益为负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长期以来,亚洲许多地方一直有在稻田中养鱼(并作或连作)的传统。据历史记录和考古研究成果,中国稻田养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稻鱼共生系统不仅是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而且还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传统文化。稻鱼共生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功能: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营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防止疟疾传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病虫害控制,促进授粉过程,促进碳氮循环,水土保持,以及文化传承和休憩等。但是,正像其他许多传统农业技术一样,由于受到快速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现代农业技术的影响,稻鱼共生系统也面临着严峻威胁。中国是联合国首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国家之一,浙江省青田县龙现村的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首批试点之一,其目的就是开发出一种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的方法论并进行推广。 本文是按照粮农组织要求所编制的项目实施的国家框架,在全面分析中国,特别是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发展历史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确定了项目实施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据项目的总体要求和稻鱼共生系统在我国的发展前景,预期的主要成果包括:建立国家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体系,确定国家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并作为推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基础;促进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适应性管理纳入国家有关部门的保护和发展规划与政策中;通过对社区广泛参与,促进试点地方的具有全球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与保护,并通过采取适当的技术和政策手段促进传统农业系统生态过程与文化过程的发展;将试点所得到的经验向更大范围进行推广,建立国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网络,促进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网络的建立。此外,还介绍了为达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措施和开展的具体活动,提出了促进机制建设、资金支持、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可持续性途径,给出了促进项目实施的具体执行框架和各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 应用,“稻鱼”生态种养模式深受广大农民 朋友欢迎。它投资少、见效快、无公害、效 益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三 农问题”的重视和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青田 县高湖镇紧紧围绕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 入这一主线,突出“五抓”即抓调整、抓基地、 抓品牌、抓信息、抓流通,目前特色蔬菜、优 质水果、名优茶叶、规模养殖、稻田养鱼等五 大产业初具规模,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传统农业 正在向城郊型生态效益农业迈进。下面是笔者 通过对高湖镇徐岸村稻田养鱼情况的初步调查, 总结该村稻田养鱼技术环节,并试就存在的问 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传统稻鱼系统病虫草害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坚  刘领  陈欣  陈坚  杨星星  唐建军 《科技通报》2009,25(6):801-805,810
传统稻鱼系统是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的杰出典范和可持续农业的重要类型。本研究通过取样调查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研究了传统稻鱼系统的水稻生产过程农药的施用和病虫草害的发生。取样调查结果表明,与水稻单作相比,传统稻鱼系统的水稻产量不变,控制水稻病虫草害的农药施用量降低(3.13±0.31)kg.hm-2,农药使用次数也显著减少3.4次,而且农药的施用量与养鱼密度呈负相关。田间试验表明,稻鱼系统的产量显著高于水稻单种施用农药和水稻单作施用用农药的处理,病虫草害的发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云南科技管理》2019,(6):62-64
为提升绿色农业生产质量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云南泸水市积极开展"稻+鱼"生态农业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的生态种养技术,为推动全市绿色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既有效实现全市绿色农业生产,又有效增加稻农经济收入,实现一田两产,一水两用。  相似文献   

12.
对稻田进行基本工程建设后,实行稻、鱼、萍、果菜的种、养殖的优化组合,营造最佳生态系统,提高土地、水资源、光能、空间等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口臭的金鱼     
《知识窗》2014,(9):55-55
一个渔夫捕到一条很美丽的金鱼,于是他把这条鱼献给了国王。国王将它和其他的金鱼一起养在鱼缸里。可自从养了那条美丽的金鱼,整个皇宫都弥漫着一股恶臭。国王命人追查原因,原来是金鱼口里发出的恶臭。国王非常疑惑,他想:“这金鱼的美丽是人间罕有的,照理说这么美的金鱼不会发出这种臭气呀!”  相似文献   

14.
有生活常识的同学都知道,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鱼再放到鱼缸里,鱼不会活过来。我们现在用小网兜从鱼缸里捞出一条活金鱼,将液氮浇到活鱼身上,鱼和网兜立即变成冰块,再把冻成冰块的鱼放到鱼缸里,随着冰块在水里慢慢地融化,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呢?为什么? 答:随着冰块在水里慢慢地融化,金鱼也慢慢活动起来了。快速冷冻的金鱼之所以又活了过来,主要是金鱼被速冻至液态氮的温度,细胞并没受到破坏,这时的金鱼处于一种休眠状态,温度回升后,金鱼的新陈代谢也随之恢复。  相似文献   

15.
鸭稻共作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鸭稻共作起源于我国传统的稻田养鸭,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许多研究表明该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为了进一步探讨鸭稻共作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于200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增城教学科研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共设计鸭稻区、浑水区、清水区和常规区4个处理,采用平板培养法和BIOLOG技术研究了其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动态及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鸭稻共作能够增加水稻生长中后期稻田土壤可培养的微生物总数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与常规区相比,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在抽穗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真菌数量在乳熟期、成熟期的差异显著。BIOLOG分析显示,与清水区相比,稻田放鸭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利用能力和整体代谢活性,显著增加水稻抽穗期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说明鸭稻共作系统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代谢活性和功能多样性的提高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稻药鳅无公害高效生态农业新模式是指充分整合稻田的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热量资源,对其进行周年性的科学高效利用,将水稻、中药材(泽泻)、泥鳅养殖通过轮作和套作集中于同一稻田,充分利用稻田生态循环系统,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总产量和总产值的一种复种新模式,简称稻药鳅模式。该项研究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我们经过三年试验,集成了理想的搭配模式和关键技术。稻药鳅模式为"水稻+泽泻套养泥鳅",是对传统的"稻田养鱼"的扩展和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鱼起源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通过对现有的稻田养起源诸观点的铺叙及分析,特别是对其中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得出的“东汉说”“三国说”的考辩,指出混有稻田有鱼与稻田养鱼是以往研究中的通病及症结,认为前人的“《诗经》时代说”,“战国说”“东汉说”“三国说”“唐代说”等观点还难以令人信服,其结论所依据的古文献和考古材料皆非稻田于的可信史料;据明代方志中确凿的稻田养鱼记载可知,稻田养鱼至迟起源于明代。  相似文献   

18.
张田勘 《金秋科苑》2011,(22):55-56
意在获得雌性青睐 不久前,一位朋友太买金鱼,迅速挑丫一尾漂亮的雄鱼之后,他怎么也挑不出一条又漂亮个头又大的雌鱼米。卖金鱼的老板笑了笑:“雄鱼肯定比雌鱼漂亮,你可不能要求太高。”  相似文献   

19.
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生态经济学的方法,对稻鸭共作稻田系统的农产品生产、大气调节、涵蓄水分、土壤有机质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估算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稻鸭共作系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为18104.82元/hm2,比常规稻作系统高15.64%左右。其中,稻鸭共作系统物质生产的功能价值为6720元/hm2,所占比例为37.12%;环境调节功能价值量为11384.82元/hm2,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土壤养分积累与营养元素保持,两者对环境调节功能价值的贡献率可达77.48%。而常规稻作系统的环境调节功能主要表现为调节大气,单项所占的比例为65.34%。稻鸭共作与常规稻作系统涵蓄水分功能的价值对环境调节总功能价值量的贡献率相差不大,分别为14.16%和17.60%。稻田养鸭兼顾了控制农田生态系统的温室效应、维持和保育土壤肥力等,更有利于稻田系统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0.
广东的"稻鸭共生"技术,充分利用稻鸭互动互利的关系,以"稻田养鸭"为具体表现形式,以生产无公害大米和有机鸭肉为目标,使用试验田和生产基地结合,高校、企业和农民三方合作的运作方式,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产销模式,在全省各地进行科学试验与技术推广。现已初步形成规范的、具有生态农业特色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