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在挪威中世纪的传说中!有一种神出鬼没的恐怖怪兽!它是偷袭轮船的深海恶棍,是海洋留给人类的最后谜团之一,它的名字就是——巨乌贼。这种生物绝大部分时间隐居在幽暗的  相似文献   

2.
杨梅 《科学中国》2006,(6):47-47
长久以来,海洋生物学家就对用肺呼吸的海洋生物的深潜功能与令人惊叹的潜水时间困惑不解.因为这违反了动物的生理学规律。如果能够解释其中所蕴涵的秘密,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一定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深海养殖     
晓霞 《世界发明》1996,(3):13-13
深海养殖系统将解决海洋食物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冯源立 《百科知识》2012,(18):21-22
正科学家在3000米以下的海底工作、生活,是好莱坞大片里曾出现过的场景,但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幕也可能在我国实现。在陆海空天四大空间中,海洋是地球上远未充分开发的资源宝库。"下五洋捉鳖"的难度不亚于"上九天揽月"。"蛟龙"号下潜7000米2012年6月27日,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米,再创中国载人深潜记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作业型载  相似文献   

5.
科新 《今日科苑》2006,(8):20-22
在寒冷、幽暗的深海,生活着一大批神秘生物,它们奇特的外表和生活方式常常让人无法解释。缺氧、低光照、巨大水压、食物短缺,都需要它们去努力克服。近年来,随着探测技术的进步,关于深海的惊人发现不断涌现。“别以为21世纪地球上没什么可发现了。深海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也是我们了解得最少的地方。”科学家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二战时期,为了提防在海洋中频繁活动的德国潜艇,英国军方时时刻刻用声呐仪探测水下情况。一次,英国的舰艇在海上航行时,官兵们探测到了近达240米的反射信号,一种近距离的遇敌感油然而生,他们马上进入紧急战斗状态,但事实上什么状况也没发生。事后冷静下来分析,人们不禁觉得可笑  相似文献   

7.
石油时代的末日什么时候到来?如果雪佛龙公司和其合作伙伴的目标能够实现的话,那么这一天还不会马上到来,2006年9月这个石油巨头发布的一份探测报告中宣称,在距离美国新奥尔良州海岸约430千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油储藏带,这也是美国继1967年在阿拉斯加州普照拉德鸿发现石油之后储量最大的油田。  相似文献   

8.
宫乃斌 《百科知识》2010,(17):17-18
从古罗马时代开始,人类就开始关注海洋这片蔚蓝色的水域。为了生存,各帝国的“蓝色圈地”运动几乎从未停止,那里是人类最后的资源宝库,人类也在逐步迈向深海。  相似文献   

9.
115年前,美国海洋学家约翰·马丁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给我半船铁,我能还给你一个冰川期。”马丁就确信储存在大海里的铁对气候变化起着重要作用。铁的缺乏会减少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而这些浮游植物需要铁来完成酶的制造。马丁说,如果给缺铁的海域进行“补铁”,使其中的铁含量增加,浮游植物就会生机勃勃,进而通过光合作用,将海洋表面的二氧化碳剥离掉一层,以达到遏制全球变暖的趋势。因种种原因,马丁没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对自己的大胆设想进行实验。直到1993年他的继承者们才将设想付诸实施。结果表明,缺铁的水域含铁量一旦提高,海藻确实…  相似文献   

10.
徐新明 《知识窗》2007,(1):52-53
19世纪,一位名叫贝尔努的作家写了一部《地底之旅》的科幻小说,精辟地描述了神秘的地底世界。这个地底世界就是海底乏下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群芳 《科学中国》2006,(7):11-11
海洋下的地壳覆盖了地球表面60%的面积.而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为几千米而已.然而经过40年的努力,海洋学者还是没能将钻头打进这些地壳的最深部分。在最近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由52名海洋地质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报告说,耗时5个月的精准目标钻探最终获得成功。科学家通过钻探采集的岩石发现,海洋深处的地壳并非像它的上层那样坚固。  相似文献   

12.
《大众科技》2009,(4):7-7
一些海洋浮游藻类在特定环境下暴发性增殖会形成赤潮,这些赤潮藻会释放毒素,危害其附近的动植物。美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名为拟菱形藻的赤潮藻所释放的毒素会在深海沉积,其危害超过以前的预期.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是我国实施由浅海向深海发展战略的必经之地。从国家需求的角度来看,西太平洋海底资源丰富、海洋环境复杂,是维护国家权益的焦点、保障国防安全的屏障;从科学前沿的角度来看,西太平洋发育有独特的沟弧盆构造体系和弧后盆地热液系统,存有海底板块运动的遗迹和众多海山生态系统,更是"大洋传送带"冷暖水系的转换区。科学有序地进入西太平洋深海研究领域,通过10年左右的探索与研究,实现我国深海科学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几十年,向深远海进军已成为发达国家海洋开发研究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深海技术和装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用化的深海作业系统,打破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成为我国当前开拓深海探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我国海洋技术与装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深海技术与装备的发展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以科学需求为导向,追踪国际前沿,立足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现状,提出研制科学应用目标明确的深海探测与作业装备,形成具备利用自主式观测系统、连续观测与作业系统以及新型海洋传感器及采样设备开展综合性海洋探测与作业的能力。专项执行4年的时间,深海技术装备面向专项科学目标,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推动了我国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的发展,在我国深海技术装备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佳帆 《百科知识》2012,(11):14-16
正《海底两万里》是不少人耳熟能详的一部科幻小说,它是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小说讲述了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利用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在海底旅行的所见所闻。小说赞美了那深蓝的国度,史诗般壮丽的海洋,一个无忧无虑、与世无争的地方,那里有数不清的珊瑚,藻类,游鱼,矿产,瑰丽无比。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好奇心促使我们希望对海底世界的了解也能像对地面世界的了解那样透彻。遗憾的是,尽管平静的海面下经常有出人意料的火山爆发,还有很多未知的生物形态等待我们去发现,可我们对海底世界的了解却非常肤浅,肤浅到甚至还不如对土星的卫星——“泰坦”的了解多。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在水下安装试验装备过于困难——无法使用无线网络。  相似文献   

18.
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以"航天工程"为借鉴,将"深海工程"纳入大科学工程框架体系及与"航天工程"的特殊可比性,以大科学工程的6个维度总结航天工程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深海工程"存在的差距及深层次原因,提出"深海工程"的构想、内涵及体系架构,探索运用大科学工程思想推进"深海工程"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10):2-2
作为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之一的深海重大技术装备——“4500米级深海作业系统”总体实施方案近日正式启动。 近20多年来,向深海进军已成为发达国家海洋开发研究的重点。经过10多年的努力,我国深海技术和装备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用化的深海作业系统,打破少数发达国家的垄断地位,成为我国当前开拓深海探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9,(9):111-111
第一艘载人深海探测器“爱尔文号”在1964年登场亮相的时候着实吸引了不少目光。它是为了取代那些笨重、不易操控的潜艇而制造的,拥有由钛合金、玻璃纤维和泡沫塑料制成的灵巧而坚固的船体,能抵御大洋底巨大的水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