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7):I0018-I0019
光明日报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周华通讯员王焕全)你见过动物化石、植物化石、蛋类化石,但是你见过卵泡化石吗?3月18日,世界著名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刊发了临沂大学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所长郑晓廷教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院士团队撰写的《早白垩世鸟类卵泡的精美保存对研究恐龙繁殖行为的意义》,对距今1.2亿年前的一件长尾热河鸟化石和两件反鸟类化石进行研究,发现了罕见的保存在卵巢中的滤泡化石,这也是世界古生物界首次对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卵泡的成果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发现甘肃鸟     
甘肃鸟是中国第一件中生代鸟化石,因在甘肃发现而命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鸟类起源于一支长羽毛的小型兽脚类恐龙,甘肃鸟的发现揭开了鸟类进化的什么秘密呢?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季强研究员为首的研究小组,在河北丰宁晚中生年代的地层中首次发现了世界上最原始的鸟类化石,研究人员已经将其正式命名为华美金凤鸟。有关这一新发现的初步研究成果已发表在今年3月出版的《地质通报》上,它标志着我国鸟类起源研究再次获得了重大进展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我国鸟类化石研究起步较晚,而中生代鸟类化石的研究仅开始于本世纪80年代。甘肃鸟(Gansus,Hou and Liu,1984)的发现和研究标志着这一研究领域的开端。自80年代末以来,在中国科学院特别支持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我国辽宁朝阳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和羽毛化石。另外,在内蒙古、河北的相近地层中又发现了更多的鸟类骨骼化石。并且,在山东、宁夏等地区也发现了中生代鸟类羽毛化石。  相似文献   

5.
《科学中国人》2010,(4):128-128
日本冈山市林原自然博物馆3月16日说.该馆研究人员在蒙古国戈壁沙漠的白垩纪后期《约7500万至700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一种鸟类化石残片,可能属于此前从未发现的现代鸟类祖先。该馆研究人员说。这种鸟虽然会飞,但主要是在地面奔跑.并且在地面筑巢,生活方式可能与北美的走鹃和火鸡类似,不同于现在绝大多数鸟类。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生代鸟类化石的发现反映了早期鸟类演化史上最早的辐射 过程。对这些鸟类生活习性和飞行能力的研究还支持了鸟类飞行的树栖起源假说。  相似文献   

7.
位于我国东北的辽西,享有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的美誉。上世纪以来,这里出土了以孔子鸟为代表的各种鸟化石;以中华龙鸟为代表的"长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们使用3D X射线扫描仪,观察了近100种现生鸟类和立体保存的鸟类化石,对化石鸟类和现生鸟类的脑进行了数码重建,以研究鸟类飞行的起源。  相似文献   

9.
日本福井县立大学恐龙学研究所日前宣布,在该县白垩纪前期(约1.2亿年前)地层出土的蛋壳化石是一种鸟类蛋壳化石,这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蛋壳化石。  相似文献   

10.
鸟类兽脚类恐龙起源说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化石证据的支持,而对公众产生最大影响的证据则来自中国带羽毛或者类似羽毛结构的恐龙化石.  相似文献   

11.
辽西凌源~三十家子中生代火山盆地义县组靠上部的一个沉积夹层中,含有鸟、龙及植物等古生物化石计19类。发现了以娇小辽西鸟和凌源潜龙为代表的动物化石群,植物化石发现了买麻藤类和被子植物,代表着植物界的一个主要进化过程。根据对含鸟化石群的埋藏特点及对古生物生存环境、生物群落、岩相古地理环境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这一地区古生物化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3年前,科学家在一次对内蒙古二连盆地进行的科学考察中,发现一种巨大的兽脚类恐龙化石,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究,最终确定这是一具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并把它命名为二连巨盗龙(Gigantoraptor erlianensi)。这一发现,引起世人关注,并被《时代》杂志评为2007年十大科学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睿 《科学中国》2006,(5):22-24
始祖鸟(Archaeopteryx)虽然没有霸王龙(Tyrannos aurus rex)那样庞大的身躯,但它和霸王龙一样是古生物界中的大明星。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种起源》。两年之后,人们便在德国巴伐利亚州索伦霍芬晚侏罗世(距今1.47亿年)的石灰岩中发现了具有爬行类和鸟类过渡形态的始祖鸟化石。它既具有羽毛,翅膀等鸟类特征;又具有上下颌长有牙齿.多节尾椎组成长尾等爬行动物的特征,所以是支持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在这140多年中。人们对发现的10具标本进行了众多详尽的研究,始祖鸟作为最早和最原始鸟类的地位基本上已经勿庸置疑。近二、三年来,古生物学家对最早发现具有骨架的始祖鸟标本的脑部和内耳精细结构的研究。以及对保存最为完整的第10具标本的形态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使我们对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虽然通过对中国辽西早期鸟类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基本上确定,鸟类很可能是由小型恐龙的一支演化而来的,但依然有个问题让科学家费解:两者的输卵管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科技快递     
最早飞行的鸟四个翅 关于鸟类的进化,有一派观点认为,鸟最早是用四个翅膀滑翔的,只是后来才进化成骨骼轻巧、拍动双翼的飞行高手,如我们今天所见。这一理论最近得到了对始祖鸟化石最新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中国》2007,(5):13-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古生物所一个科学家小组,最近在早期胚胎化石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们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动物休眠卵化石。该项成果发表在4月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题为“陡山沱滞育卵囊中动物胚胎化石”。  相似文献   

17.
丁永明 《知识窗》2006,(7):30-30
关于鸟类的进化,有一种观点认为,鸟最早是用4个翅膀滑翔的,后来才进化成骨骼轻巧、拍动双翼的飞行高手。对始祖鸟化石的最新研究成果正好支持了这一理论。研究表明,始祖鸟的背和腿像翅膀一样,也长有长羽毛。  相似文献   

18.
史上最大鸟身世之谜 1839年,有人从新西兰把一种大鸟的化石带到了伦敦,请英国解剖学家欧文进行鉴定。欧文经过对比研究,最后决定把这种大鸟命名为"恐鸟",意思是令人恐惧的大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3):350-350
羽毛的起源和演化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难点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中生代中晚期形成的地层中发现的带羽毛恐龙化石为研究羽毛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提供了大量信息,相关研究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关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徐星研究员、山东大宇自然博物馆郑晓廷馆长和地科院地质所尤海鲁研究员等.观察和分析了保存于不同种类的恐龙和早期鸟类化石标本上的羽毛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电视电影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只鸟在空中齐飞,为什么鸟类喜欢集栖呢?形成信息中心鸟类的群集可以形成“信息中心”。在辽阔的鸟类栖息地区,只有群集的鸟类才能够更有效地发现密密麻麻的大量昆虫、成熟果子、混杂种子和死动物躯体等食物。因为在成群觅食的鸟类中,只要有几只鸟,甚至一只鸟找到了食源之后,其他鸟就会很快地得到信息,从而被诱集起来,而且数量越聚越多。而对于独栖或少栖鸟类,觅食如大海捞针一样困难。至于鸟类之间靠什么来传递信息呢?鸟类又不会打嗝,也不会将它们肚子里的美餐示告于众,这至今还是个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