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中国知网”数据库就“篇名”栏检索“赛珍珠”并含“大地”出现了116条(篇)论文。中国大陆学界对赛珍珠《大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创作主体的研究,主要从赛珍珠的特殊西方身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多元文化身份、思想倾向、在东西方协会的工作等方面展开分析;二是对《大地》主题的研究,主要从“史诗”意义、土地乡土情结、女性主义视角、政治文化视角、生态学视角、中西文化交流视角、宗教视角、儒家思想视角、东方主义视角、后殖民主义视角、神话原型视角、文化相对主义视角、文学人类学视角、婚姻视角等不同角度展开分析;三是对《大地》人物形象的研究,主要从方法论角度、性格塑造角度、具体形象、群体形象展开分析。相对来说,对《大地》艺术特色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日本汉学界的中国学研究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极端地否认、藐视中国文化;二是肯定、推崇、憧憬中国文化,而沟口雄三的中国学研究却有其独到之处,他从一种多元化的视角出发,站在自身固有基体的立场上,采用文化继承性研究范式,对中国思想文化作动态性的解读。本文着重从沟口雄三解读中日“公”与“私”的错综复杂关系问题上,透视其独特的中国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提出“文化中国”蓝图构想恰逢其时。文化中国,有三个层面的内容表达:第一,文化中国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自觉把建设“文化中国”作为今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正>“确定位置”是“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主题下的重要内容。各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低段以东西为基准进行方向描述,高段以南北为基准进行方向描述,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一、从“第一视角”到“第三视角”苏教版教材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介绍了很多种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不同阶段的安排也体现出不同的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一年级用“上、下、左、右、前、后”来描述物体和观察者的相对位置;二年级用“早上起来,面向太阳,  相似文献   

5.
教师反思作为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始终是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议题,但扎根于中国文化传统构建适合中国教师群体和文化环境的反思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参照西方经典的教师反思模型,基于中国文化传统中丰厚的有关反思的理论资源,采用扎根理论对100位参加百日线上《论语》学习项目的教师的反思日志进行分析,构建了中国文化传统视域下教师反思水平的“双层三阶段”模型和反思内容的“橄榄”模型,为后续中国教师反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供选择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6.
面对西方传统和“另类的”科学哲学的双重困境,中国科学哲学开创了一种既不同于“知识论”又区别于“文化论”的第三种研究范式,即“科学文化论”的研究范式,从而走向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又区别于“另类的”第三种科学哲学,即科学文化哲学。建构科学文化哲学不仅将促使科学哲学中国化,而且将为科学哲学理论和实践作出体系性和原创性的贡献。科学文化哲学的建构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科学哲学知识体系的一种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批评视角的转换从“五四”到新中国建立,再到新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现了由社会政治视角到人性人情视角,再到审美视角,其后到文化视角的单维向多维的转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为批评视角的转换提供了内在动力机制,“全球化”、“多元化”的视域和语境为批评视角转换提供了外部动力机制。文化批评的多维视角构成了批评转型和发展的基础,具有理论建设和实践运作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家庭文学文化意蕴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9.
音乐人类学作为一种方法、思维、观念。作用并适用于人类任何音乐文化的研究。中国艺术歌曲作为人类音乐文化系统中的一员,涵盖于音乐人类学研究的大视野中;运用音乐人类学独特的文化视角对中国艺术歌曲进行解读,透视出其在中华重“意”文化背景下的“诗”、“乐”、“画”意境相融的本质特征;而作为美学范畴的“意境”本身也是一种中华文化审美的象征。中华民族音乐倾向于以“文”来化“乐”,即从表达诗词内容和歌词语言的音韵关系上决定音乐的形式。这一思维特征运用于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就表现为“乐”与“诗”密切结合以使音乐与歌词切实、整体地共同刻画诗的意境与神韵.因此.意境的刻画与准确诠耘便成了中国艺柬歌曲轰洁曲妻醺.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中国在世界中》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统编地理教材的最后一章 ,本章共 4部分内容 ,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综合性强 ;二是思想教育浓。如第一部分内容 ,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第三、第四册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高度概括了“中国的国情” ,同时使学生能进一步接受国情教育。第二部分内容 ,与相邻学科中国历史、政治知识相联系 ,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第三部分内容 ,以图表为依据 ,并联系世界地理相关知识 ,对比分析“中国工农业生产在世界的位次” ,可以树立学生民族自尊和自信的爱国主义情感。第四部分内容 ,紧…  相似文献   

11.
在评述以科学为中心的“第三种文化”和以人文为中心的“第三极文化”基础上,从文理跨学科的视角,提出了以科学与人文互补为中心的新文化理路。  相似文献   

12.
陈斌  庄清蓉 《福建教育》2023,(21):26-29
<正>“环境危机与生态失衡”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主要内容。九年级上册是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编写的,第三单元由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组成,分别涉及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围绕“正视发展挑战”“共筑生命家园”两个框题进行内容设置。“正视发展挑战”主要从“是什么”的角度阐述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本课时节选自“正视发展挑战”,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优质课程内容。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传统节日、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历史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应以大单元为教学视角,通过确定学习内容、明晰素养目标、设计真实情境任务及注重学习评价等途径来实现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学界往往比较注重从“社会”而忽略从“家庭”视角来探讨中国现代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因为“家庭”在中国文化及其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将“中国现代家庭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力求发掘其中所隐含的文化意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这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家庭网罟与中国文化的凝固力;二是高尚的淑女与中国文化的惰性;三是寡妇道德与中国文化的变态母爱;四是少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老化。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借助精彩的译文蜚声国际,与此同时离散译者的翻译研究也受到关注,地理、文化、身份等因素均不具有非此即彼理解的二元特征,这些元素交相辉映,建构了一种杂糅性、多元的翻译空间。离散翻译提供了各种文化混杂协商的空间,具有第三空间的特征。本文以空间理论视域的“第三空间”为视角,以刘宇昆译《三体》为例探讨离散译者创造译本构成的杂合翻译空间及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学的文化生态研究,表达了文学研究者企图在宏大的文化视野下解释文学生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需求。种族、时代、制度等因素都是研究文化生态与文学要特别关注的几个重要视角。文化生态中的时代和制度程的两因素在傅璇琮学术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文学文本的艺术分析、文学活动“回到历史现场”以及在思考中国文学如何有效走向世界时,都需要关注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校长的视角来总括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经验,可归结为以下方面。首先,士志于道是中国大学精神的表述,大学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大学之道的耦合,是推动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其次,制度建设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基点。第三,精神建构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核心。第四,文化自觉是中国近代大学本土化发展的重要文化使命。第五,和而不同是大学本土化发展应具有的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18.
尤芸蕾 《文教资料》2007,(10):133-134
随着中国实力的发展,国外宣扬“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霍布斯文化。二、认识论问题。三、意识形态和文化偏见。中国的和谐外交新理念是化解“中国威胁论”最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9.
按照新修订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我们对初中历史教材《中国历史》第四册作修订时,增加了“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内容。修订后的教材改名为《中国历史》第三册,自1988年秋季开学起,供初中二年级上学期使用。 “第六编 社会主义社会”部分教材根据大纲规定分为五章:第一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第二章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的成就和失误。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供学生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20.
从西方现代化理论中“现代化”的本意和中国人理解的“现代化”内涵来看 ,用“现代化”概括中国近代史的主题不尽恰当 :第一 ,中国近代只是“现代化”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阶段 ,“现代化”不能明确表达中国近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主题 ;第二 ,“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 ,对于中国近代而言 ,它包括了民族独立、社会民主、人民解放等内涵 ,将其与独立、民主等概念并列使用不符合逻辑 ;第三 ,资本主义化不是中国现代化的方向。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是独立、民主、富强 ,这是近代中国人已经明确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 ,这也是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的特定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