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过完春节,医院里的小病号就多起来了。从医生嘴里听到"节后综合征"这个词,家长还有点摸不着头脑:啊?还有这种说法啊!有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与节日相生相伴的"节后综合征"。"节后综合征"并非真正的医学诊断名称,不过是人们对春节等长假后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的调侃。你知道吗?"节后综合征"并非是成人专利,成人们出现的心理、生理等各方面的不适也会出现在宝宝身上,甚至比成人更明显,可不要忽视了噢!  相似文献   

2.
说“哨棒”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家喻户晓。文中"哨棒"一词出现了十六次。何谓"哨棒"?笔者查阅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都没有找到,而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学生实  相似文献   

3.
我在搜索网页时,关键词用了“举隅”,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举隅”的词条,用‘‘举偶”作关键词,也出现许多“举偶”的词条。究竟有没有“举偶”这个词呢?如果“举偶’’是个生造词,百度为什么要使用呢?岂不造成语言混乱,谬种流传?.于是查词霸,结果查不到(当然,举偶也查不到),查《辞海》,也没有。再查《现代汉语词典》,也没有。查《...  相似文献   

4.
成语"措手不及"在中国古代四大白话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中共出现53次。在以上四部小说有代表性的现代英译本和汉英词典中,该成语也都有多种英译文形式。文章主要对这些英译文形式进行分析,指出汉英词典中词条的英语对应词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杂文选刊·创刊15周年精华本》(刘成信、王芳主编,长春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在选文前有一篇编者写的《写在前面》,其中有这样一句话:"15年来,《杂文选刊》遵循这一办刊方针,始终坚持以文取文,不搞平衡,不搞论资排辈,既重视杂文界大手笔之华章,也十分珍视无名小卒之扛顶之作……"这里的"扛顶"一词显然是写错了,词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个词,"扛鼎"才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叔向贺贫》一文里有这样一句:“……,其宫不备其宗嚣。”《古文观止》里的《叔向贺贫》这句为:“……其官不备其宗器。”1986年5月北京第三次印刷的中国农书机械出版社出版的刘允声等人合编的《古文译注》里的《叔向贺贫》也是:“……其官不备其宗器”,请问这里究竟是“宫”还是“官”?!  相似文献   

7.
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学习词典》都将"媳"字条目下"媳妇"与"媳妇儿"当作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进行注解,分别有两个词条共四个义项。然而,通过对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文学作品的考察发现,"媳妇"与"媳妇儿"在语义和用法上完全一致,二者其实是一个词,儿化并没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其词义只有三个义项:儿子的妻子、妻子和泛指已婚的年轻妇女。  相似文献   

8.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氓》中有"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一句出现"二"和"贰"字,在必修五的《郑伯克段于鄢》中"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国不堪贰","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等几次出现"贰"字,在古汉语中"二"和"贰"分开使用,他们有没有异同呢?在这里做一个简要探讨。首先看看"二"的字义。参看2006年版商务印书馆的《古代汉语词典》(p369)、2013年陕西出版社出版的《字海寻趣》(p117)、2012新世  相似文献   

9.
释“契阔”     
正现行的由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了曹操的《短歌行》,该诗有"契阔谈宴,心念旧恩"两句,书下注释将"契阔"一词解为久别重逢,而大学中文系常用的一套由袁行霈先生主编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却将"契阔"解释为久别,与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恰好相反,但是由袁世硕先生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又将"契阔"解释为久别重逢。这两种解释到底哪种正确?"契阔"一词又存在什么  相似文献   

10.
"志怪"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这里首次出现了"志怪"一词,但不是指一种文体,更不是小说概念,只不过后世把记录怪异内容的小说称为志怪,志怪小说便由此而来。志怪小说形成的标志是《汲冢琐语》和《山海经》的出现,但其真正的源头大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公车上书"事件中"公车"一词的含义存在不同的解释,《辞海》和《辞源》在解释该词条时出现明显失误。"公车"来源于汉代的"公车司马"。"至公车上书"与"公车上书"之间存在一个由官职和机构名称到参加科举再到专指举人的演变过程。而"安车蒲轮"是造成《辞海》和《辞源》失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人"一词出现何时?据现有的资料来看,"大人"不见于甲骨文,《尚书·商书》中也没有见到。现有文献中,最早出现"大人"一词的是《周易》。在《周易》中,"大人"一词共出现了29次,其中《易经》(卦爻辞)出现了12次,《易传》(或称《十翼》)出现了17  相似文献   

13.
但是,课本没有对这个词作注。笔者查阅了《辞海》《辞源》等工具书,《辞海》只收有“无数”词条,《辞源》则收有“无量”“无数”词条,但均无“无量数”一词。无怪乎学生疑惑不解,不少教师也为之困惑。“无量数”是什么意思?上海师大语言研究所所长张斌先生认为:“‘无量数’是一个古语词,意思是多。无量即不可估量。如:《吕氏春  相似文献   

14.
苏联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苏联百科词典》(1980年第一版,1983年第二版,以下有时简称《词典》)选收范围广泛,释义简明,科学性强,资料较新,是一部适用的案头单卷本综合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1986年将其翻译出版,实为我国读书界做了一件大好事。但个别译文尚有不尽完美之处。这里仅就词条和的译文提出一点不同意见,与译者商榷。《苏联百科词典》选收了、和三个词条。从释文看,它们是被当作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带有范畴性质的基本概念收入的。因此,在翻译这几个词条时,就必须正确地理解汉语中有关的教育学概念,选择符合原文释义的词汇。如果不研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 5册课文《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有“抵足而眠”一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案》 ,将“抵足而眠”释为“两足相碰 ,共枕而眠” ,但笔者认为“抵足而眠”应释为“同榻而眠 ,分睡两头”。查《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 (1998年版 )释“抵”为“用角顶 ,触” ;查《词海》释“抵”为“碰”“触” ;查《新华成语字典》释“抵”为相触 ,“抵足而眠”为同榻而眠 ;查《现代汉语词典》 ,其中由“抵”的原意引申出了“抵触”、“抵抗”、“抵挡”等词条。从上述古今词书“抵”字的解释看 ,都言有来自相反方向的接触之意。由此可见 ,“抵足…  相似文献   

16.
“遇到不会写的字、不会用的词就‘百度’一下,殊不知百度等网站上的词条资料也是千千万万电脑人用电脑键盘敲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专家学者的严格审核,因此难免鱼龙混杂,良莠不分。”这是《语文月刊》2013年第11期“卷首语”里《母语清浊兴衰人人责无旁贷》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指出"句子"的"句"是从"句(gōu)"分化而来,但是他没有作进一步的说明。本文从形音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本文认为"句子"一词出现在宋代,《广韵》里始有jù音,但我们推断这个读音出现在齐梁时期。改变读音的目的是为了区别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大夫"的意思,其实不然,"中医"的"中"在古代是"尚中"和"中和"的意思。"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老子说:"致虚,恒也;守中,笃也。"这里的"中"就是指心境。《管子·内业》里的"定心在中"以及"正心在中"等,这里的"中"都是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礼记·中庸》也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  相似文献   

19.
正杜老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天地《记住》诗歌:它们的树荫下,曾有小鹿悠闲地散步。这里把"树阴"写成"树荫"。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条中,说:"树阴"同"树荫";"树荫"也作"树阴"。《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吕叔湘等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词条中,明确地注明:"树阴"不要写成"树荫"。请教杜老师,到底哪个说法是正确的?安徽省安庆市经济开发区老峰镇第二小学何希六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加了“知书达理”这一词条。其解释是:“有知识,懂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也说知书识礼。”这里出现一“理”一“礼”,显然是编者有意加以区分。笔者认为这一做法欠妥。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