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超级女声》的成功已经毋庸多言。作为湖南卫视娱乐节目的一次尝试,它给省级电视台从业人员带来的.更多的是思考。广东电视台的重头大戏《明日之星》也效仿《超级女声》,采取了短信投票的方式。可是每位选手得到的票数,与《超级女声》的得票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令人汗颜。问题究竟何在?  相似文献   

2.
《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于是,学习的、模仿的、克隆的接踵而至。如今,一向严肃的主流媒体纷纷“俯身”来研究《超级女声》,连《时代周刊》等国外的报刊也要对《超级女声》探个究竟。其实,《超级女声》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品牌特性与众不同。比起单纯的模仿,也许…  相似文献   

3.
《超级女声》在带给全国电视观众一顿热闹的夏季娱乐大餐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思考。它不仅让人们全程观看了一次造星运动,更让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娱乐节目是如何全方位地获取每一寸利润,从而成为一个“超级”的市场品牌的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浩涓 《声屏世界》2005,(10):36-36
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中被评为“年度创意TV秀”。今年又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全国推广.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现阶段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下,《超级女声》基本保持同时段收视率稳定.即使在去年面临奥运冲击波的八、九月份,其平均收视率仍位列全国所有卫星频道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笔者认为,《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其节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5.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X):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6.
如果单纯评选2005年中国传媒最成功的策划,湖南电视台的《超级女声》能够名列前茅。对于《超级女声》的策划,已经而且还会有人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总结,而如果从办好广播电视节目来看,我以为,《超级女声》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办节目要引人注意。一、引人注意是好节目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因为《超级女声》的热焰还呈蔓延之势,我们特邀湖南卫视宣管办的王云峰先生撰稿,王先生因工作需要一直与《超级女声》节目一线、天娱公司和有关部门有着密切联系,掌握全面、权威、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超级女声》余音绕梁精彩不断,本刊也将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8.
《超级女声》品牌速成的秘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认为,品牌是百年基业,需要长期打磨。然而,随着受众需求变化的加快,媒介传播的加速和资源整合的加强,传统观点需要改变。火爆全国的电视娱乐品牌——《超级女声》,从2004年开始,才短短两年的时问,就成为全国知名的娱乐品牌。2005年的《超级女声》吸引了15万名选手直接参与,超过2000万观众持续关注,平均收视率超过了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了一种备受关注的影视、娱乐和社会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肖珉 《今传媒》2006,(11X):44-45
2004年的“超级女声”为国内几近疲软的娱乐节目带来了一阵清新之风,一种新型的,有别于我们所熟知的娱乐方式随着节目的热播,慢慢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2005年的“超级女声”节目,将这种“平民选秀”的方式发挥到了极点,在收视率上屡创新高,其火爆程度使这一年毋庸置疑地变成了一个“超级女声”年。其捧红的张含韵、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也从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成了当下最热的明星。而由“超级女声”带来的这一阵东风,一夜之间就吹遍了全国荧屏,使得全国的娱乐节目也开始“干树万树梨花开”,  相似文献   

10.
选秀节目生命周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风行全国的《超级女声》给中国电视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么关于“超女”的种种非议、狂热,可能也将渐渐停留在电视历史中。因为从今年起,主办方宣布“超女”停办,取而代之的是《快乐男声》。而央视的《梦想中国》也步“超女”后尘,不久前确定今年停办。  相似文献   

11.
钱培  陈思 《今传媒》2005,(7):49-50
“超级女声”是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一项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行两届活动:2004年“快乐中国,超级女声”、“2005快乐中国蒙牛酸酸乳超级女声”,在国内掀起了报名及收视狂潮。《南方周末》就曾做《“超级女声”:十万人玩的游戏》的专题报道。“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20  相似文献   

12.
2005《超级女声》出乎意料的火爆,你还没弄清个所以然,就已红透半边天了。《超级女声》带来的收视效果、取得的营销突破、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的舆论震荡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业界称之为“中国电视的奇迹”,学界称之为“奇特的文化现象”,美国的报纸评价《超级女声》“红透中国”,“以前从没有哪个节目能像‘超女’一样,铺天盖地地占据中国的主流媒体”。在电视同质化竞争日益严重之际,凭着《超级女声》,电视湘军再次树起了一个娱乐新标高。2006年《超级女声》又会是什么样子?人们拭目以待。因为观众对它的热切期望,“戏”还没有开场,媒体已经有了很多传闻、猜测和评论。事实究竟如何?以后的“戏”怎么演?本刊特约记者、湖南卫视宣管办王云峰将为读者每月在线。  相似文献   

13.
2006超级女声在最后一个分赛区——广州唱区徐徐谢幕之际,湖南卫视又紧锣密鼓筹划总决赛,给观众奉献了一台又一台视听盛宴。今年的“超级女声”在制作节目的同时,还进一步放大了品牌效应,打造超女新娱乐经济产业链,推出了“超女娃娃”等一系列衍生产品。“超级女声”目前有良好的国际影响力,已有多家国际传媒机构就超女节目和资本运营与湖南广电洽谈。主办方对今年超级女声进入全国总决赛后的收视表现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谁改变了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宏 《青年记者》2006,(7):15-17
当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在去年风靡全国时,许多人关注到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的混合使用,比如,电视演播室中歌手支持者的方阵、手机短信的投票方式,都被视为大众传播对人际传播手段的引进。问题是,当大众传播引进人际传播时,它似乎增加了很多的煽情色彩,《超级女声》  相似文献   

15.
《超级女声》风靡一时。该节目中一个叫“PK”的环节使得“PK”一词开始在人们口头乃至大众媒介上频频出现。《超级女声》中的“PK”,就是两名实力相当的选手进行比拼,最后只有一人胜出,另一人淘汰出局。在比赛白热化期间,每次pk台上的角逐,都让观众看得心惊肉跳,因此,《超级女声》的观众们对“PK”一词已是烂熟于心。  相似文献   

16.
由湖南卫视与天娱传媒倾力打造的“快乐中国超级女声”在《新周刊》2004生活方式创意榜中被评为“年度创意TV秀”,今年又以更强劲的势头向全国推广,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现阶段娱乐节目泛滥的情况下,《超级女声》基本保持同时段收视率稳定,即使在去年面临奥运冲击波的八、九月份,其平均收视率仍位列全国所有卫星频道全国第二,仅次于央视一套。笔者认为,《超级女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因为其节目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受众对于媒体来说是第一位的,而戏剧性是吸引受众的一个重要因素。戏剧性的关键在于利用人性中的…  相似文献   

17.
解读《超级女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持人的话:《超级女声》在2005年着实“火”了一把;在街头巷尾都在热谈“超女”的胜负时,传播学界对“超女”现象的关注和研讨也在进行中。《超级女声》究竟是电视娱乐节目模式的积极开拓,还是盲目追求收视率的低俗的化娱乐节目?传媒专家的观点也是大相径庭。这里,我们选编了四位在较的硕士、博士生的稿件,他们清新独特的视角或许会给读不同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湖南卫视推出的《超级女声》已经成为中国娱乐节目的大赢家。它的出现引起社会各层面的讨论且褒贬不一。不管外界和业内如何评价,《超级女声》的成功确实已成为一个案例,其编排对整个节目的成功运转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本文试加分析,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超级女声》自2004年开播以来迅即在中国电视界刮起了一股超级风暴,得到了受众和一些电视业界专家的热捧,在《新周刊》揭晓的2004年中国电视节目榜中荣膺年度电视秀奖。人们为这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在中国本土的成功移植欢呼雀跃,认为《超级女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秀场,电视媒介为我们提供了梦寐以求的“民主”、“平等”、“参与”。  相似文献   

20.
在两大王牌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遭遇大肆仿制,吸引力衰退的压力下,湖南卫视为了巩固其国内娱乐节目的领先地位,催生、炒作出了时下最有轰动效应、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娱乐节目——《超级女声》。在全国电视节目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这种另辟蹊径、敢于吃螃蟹的举动,不仅与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相符,也适应了当前电视栏目的制作观念。然而从节目的运作和所引发的社会舆论看,目前的《超级女声》只是法律注册的商标,作为品牌尚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媒体观念的转变——《超级女声》诞生的前提过去,媒体一直简单地充当党的喉舌,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