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基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休闲的重要内容,是一种积极生活的方式的认识,关注人们在自由时间里,在琳琅满目、前卫时尚、还带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了解生活的目标,提高生活的质量,寻找人生的乐趣和文化的再创造。本文探讨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既要考虑经济、社会因素,又要重视文化因素,并提出开展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符号。所以,对语言性质;阳意义的诠释不能与其所属的社会和文化相脱离。体育是一种肢体语言,与人类社会化进程密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套符号,一种体系,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全运会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表现形式之一,实质上就是我国竞技体育文化身份的符号,是我国竞技体育整体发展水平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休闲体育文化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休闲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文化的休闲维度和体育维度上产生的一种交叉性的文化.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休闲体育,是将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休闲方式,放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以探索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机制、建构要素以及影响因素.因此,必须了解和明确文化、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等概念的基本内涵,认识和理解文化的基本建构、内容和特点,把握休闲体育文化的本质,深化对休闲体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广泛传播对整个现代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仅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运动为人格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第二,现代体育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精神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的全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三个方面对什么是体育进行了论述,认为:体育是人类一种特有且特殊的育化方式;体育是一种包括体育运动、体育科学、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四位一体"的社会现象;体育已成为现代人类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西方体育文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冲击,同时,传统武术赖以生存的封闭式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伴随着现代中国人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本质是一种搏杀术的传统武术已没有实践舞台,从而导致了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濒危。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程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文化形态。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现代多元体育文化发展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它适应人们的多元体育价值追求。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也是一种体育文化开发,它对学校、社区及社会的体育文化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体和表现。体育是与人类共始终的。在人类发展的现代文明中,体育以全新态势加入文明建设和发展的行列,与社会生产方式,人的现代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建立有着深层次的机制,成为人类社会现代文明发展中独树一帜的事业,体育与社会的经济、政冶、文化、科学的社会的基因相互制约,编织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美丽图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电视时代的降临,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至深的电视文化也应运而生,当电视文化与体育文化碰撞时,一种新兴的文化形态——“体育电视文化”应运而生。运用文献资料、对比研究和逻辑思维等方法,通过对2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国内电视播出体育节目时数和内容的分析,展示了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飞速发展,并根据体育节目的播报找出研究体育电视文化的切入点,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文化人类学,民族吏学,体育吏学,体育理论等学科原理,结合田野调查、背景分析、比较分析阐述了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特征。认为梅州客家地区传统体育文化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它与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传统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文物收藏的基本内涵与主要门类进行了界定,进而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体育文物收藏进行了研究。认为体育文物收藏是一种贴近社会文化生活、以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为功能旨趣的文化现象。文章从社会文化需求、收藏文化传承、体育事业发展与国际体育收藏经验启示等四个方面指出了我国体育文物收藏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剖析了体育文物收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阐发了体育文物收藏所具有的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推动体育文化传承创新、拓展体育文化研究视域及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多元化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文化心理寻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人类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应该是多层次多方向的。本文通过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认为中国体育文化原本就是一种“静”态文化,与西方的体育文化根基存在较大的心理差距:中国对体育文化心理需求,是在刚刚满足了人的低层次生理需要以后,正在逐步调整意识形态和生活结构,准备向高层次需要转化的过渡阶段。因此,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体育文化心理在时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地域性,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西部文化中的一种显文化,它在意识层面、外显形态上均强烈地反映着历史、时代的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特点,它有着深厚的底蕴。本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时节性等主要属性进行分析研究,寻求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影响的规律及其对策,探索西部体育的发展繁荣之道。  相似文献   

14.
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黄教)六大名寺之一,它凭借自然地理环境的神秘奇特和信众对高原藏传佛教的敬仰,创造和催生出众多灿烂辉煌的宗教文化成果和精神奇迹。其中形成了以宗教信仰-体育文化、节日庆典文化和民族风俗体育文化,三种类型的寺院体育文化,并以其独有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丰富了藏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构成了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视角看拉卜楞寺体育,对于研究人类体育文化发展史和拉卜楞寺厚重的宗教文化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与城市居民的现实生活相融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关注人生的意义、目的和价值,体育将以其独特的功能全面进入城市居民生活领域。从最简单的健身运动发展到休闲娱乐,从休闲娱乐又进一步发展到体育旅游,它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新的消费理念,一种时尚。本文分析了我国体育旅游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并从体育对城市居民余暇生活、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影响来阐述城市体育与居民生活的紧密联系,体育旅游是城市体育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能缓解工作、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能丰富居民的余暇生活,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是我国西部各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浓缩点,它作为一种身体行为的文化符号,是民族文化的表征。从文化学、民族学、民俗学的角度,探讨西部少数民族节庆中的民俗体育,揭示节庆民俗体育地域性、周期性、人文性等特征,并研究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文化的渗透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生存土壤正在发生改变。如何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从生活中提炼出来,并努力去发扬和继承它,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武术文化与当代休闲生活的融合进行分析和研究。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社会休闲生活的一种主要选择。武术既是具有体育属性的运动项目,又蕴含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思想,是其他运动项目所没有的。武术文化的整体观、泛道德观及鲜明的娱乐性是与当代休闲生活的价值选择相符的;同时,武术社会生活休闲化也是它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摘要: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大品牌,中国武术的内在价值需要被世界更多地认识。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的体育化进行了讨论,在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原倡议的基础上,探讨其与人类发展理论的关系。研究认为:透过中国武术近现代一步步被体育化的遭遇史,可以发现,武术具有体育的功能,但本质上不完全是体育;武术是中华民族在生产生活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中国式的技击文化;当我们用历史的、逻辑的眼光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反观完整的中国武术的时候,它全面的健身养生、技击防身和娱乐文化等人文价值恰与人类发展理论对“健康长寿的生活”“个人自尊和人权”“知识和体面的生活”以及“选择的机会或自由”等的不懈追求紧密契合。挖掘和探究“人类发展”理论与中国武术二者的深层相通和契合之处可以帮助实现对“人类发展”理论和中华武术认识的提高和深入。  相似文献   

20.
社区文化是指以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为主体,以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包括各种群众性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以及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在内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式。社区文化建设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