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成蓉 《出国与就业》2011,(22):122-123
后现代课程观发端于哲学领域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作为深入研究和理解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产生的背景、发展、内涵,及其为后现代课程观探索提供的理论依据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海德格尔技术观的后现代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技术观的解析 ,揭示了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技术哲学思想的精髓。以海德格尔技术的本质———座架为基点 ,提出了海德格尔技术观是艺术审美观、生态伦理观和未来发展观的新论点 ,并从后现代主义视角 ,探析了海德格尔技术观的后现代精神 ,展示出海德格尔技术哲学思想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云 《安康学院学报》2007,19(1):103-105,109
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促进了各个理论领域的变革,课程领域也不例外。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后现代课程观。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在分析现代范式的基础上,以自组织为核心概念,形成了他的后现代课程理论框架。与现有的课程理论相比,后现代课程观有五个特征: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多元化和差异性;合作与交流;鼓励自我意识和创造性;强调平等关系。后现代课程观给我国的课程实践带来了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对后现代女性主义知识观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女性主义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与当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融合,以其独特的性别关注打开了一个崭新的文化视角。后现代女性主义者从不同层面对主流知识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露了其中的男性主义偏见,进而建构了女性主义的知识观。虽然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知识观存在缺陷,但却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审视科学、审视知识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后现代建构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心理学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过分依赖实证主义及过分追求自然科学的研究模式。后现代思潮根本特征是多元化和差异性,其对心理学研究的冲击难以抗拒。现代。理学自身的矛盾运动及后现代社会思潮的发展为一。理学的后现代建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视野中的高等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后现代已经走向式微 ,但后现代的精神气质却发生着久远的影响。“后现代”是在对“现代化”的批判和否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景观包括 :否定和怀疑的理论本性、非中心化的解构策略、多元化的思维风格、富有建设性的创造精神、寄予关爱的全球视野。后现代观照下的高等教育有如下特点 :打破叙事范式 ,奉行实用的知识观 ;反对理性教育 ,追求多元的目的观 ;活化静态课程 ,倡导对话的教学观 ;立足本土文化 ,面向全球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审视与扬弃--后现代社会心理学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力主多元论,蔑视限制,主张创新。后现代社会心理学在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础上,针对现代心理学的弊端进行批判和解构,提出针锋相对的观点。虽然未免极端,但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课程观对高校心理辅导课程建设有着重要启示,具体在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方面都可以借鉴后现代课程观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知识观的转型对当今课程研究也有着重大的意义。从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4个方面阐述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课程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批判与反思,从新的课程理论视角和价值观念来理解课程,构建了一系列有价值和启发意义的课程体系。本文对后现代课程的基本理念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透过它所提供的新视角,重新审视当前正在进行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女性主义的最新发展形式,后现代女性主义在当代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主要包括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话语/权力观、主体观、差异观和身体观四个方面。考察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相关内容,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其理论观点的合理内核,对丰富我国女性主义研究、加强女性的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根本转向,其中,后现代哲学渐趋主流.尼采,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比较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和尼采哲学中对现代性的批判,可以发现尼采思想是后现代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13.
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后现代教育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教育应包括“解构”与“建设”两种不同的气质;后现代教育对解构性后现代主义内容的片面撷取,致使后现代教育走入了无法回头的因境当中;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指导的后现代教育,以一种辩证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解构”,把“建设”看成是“解构”基础上的更高一层的目标追求,从而使后现代教育的实践性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14.
尽管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理论背景各异,但是在原创性后现代思想家的理论话语中,马克思哲学被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马克思哲学中也不乏某种后现代思想的特征。因为二者都是对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所以马克思哲学具有"后现代"意蕴。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科学观大致可分为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和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对现代科学观的颠覆和超越,解构型后现代科学观消解科学的客观性和经验基础,告别理性,解构宏大叙事;建构型后现代科学观重构科学客观性,拓展经验内涵,重构理性以及科学的文化典范.后现代科学观凸显了科学的人文性,但蕴含的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又危及科学与人文的和谐发展.当代科学观的重建,应批判性地汲取后现代科学观的合理思想,而不应盲目追随其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冲击和现代心理学陷入困境中萌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探讨处于后现代境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机制的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新维度和新范式。  相似文献   

17.
卢梭早在三个世纪前就在<爱弥尔>中提出: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但时至今日,中国教育界仍在教育是为了传授知识还是发展个体、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孰重孰轻的争论中喋喋不休.人文学者在教育改革中一次次举起人本主义的旗帜,又一次次在传统的教育体系前低下头来.即使如此,教育仍然需要梦想.联合国国际21世纪委员会曾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教育:必要的乌托邦".多尔的课程观就是他的乌托邦,读他的<后现代课程观>,让人充满梦想的激情,又深感现实的冷峻.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教育研究在我国大陆有近30年的历史,大致经过20世纪80年代的尝试期、90年代的持续发展期以及21世纪初近10年的高涨期。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的节律深受哲学社会科学思潮的影响,其研究主体主要是中青年学者群体,从研究旨趣看,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实践关怀意识,近30年来,我国后现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条由引进、介绍到本土化尝试的内在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9.
知识观对学科的内涵具有极大的诠释意义,对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后现代主义及其知识观是建设和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的新的视角。基于后现代知识观,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学在研究对象及领域、理论知识体系、研究模式及方法等方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待于进一步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的主体教育是否动摇了其存在的根基?面对后现代的主义的挑战,主体教育又将去向何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现代主体性和主体教育做出了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后现代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