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经济视野下的高等教育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公共经济的分类,高等教育提供一部分纯公共产品,但主要提供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准公共产品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高等教育一方面具有公共产品受益的非排他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具有私人产品,可以买卖的商品性质,因此具有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和消费的竞争性特点;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存在一系列经济和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教育产品的性质及多种方式供给的理由 教育产品是指教育部门和教育单位所提供的产品,这种产品又称教育服务。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使用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私人产品是具有消费上的完全竞争性和使用上的排他性的产品;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准公共产品,又称俱乐部产品。美国经济学家布坎南指出: “有趣的是这样的物品和服务,它们的消费包含着某些‘公共性’,在那里,适度的分享团体  相似文献   

3.
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公共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结构难以度量,这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非所需、供给低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农村居民私人消费与公共产品消费具有相关性的假定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边际倾向的分析证实了这种假定。通过农村居民消费-收入弹性(C—I)的回归分析,对农村居民公共产品需求优先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公共产品理论的逻辑,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消费特征具有排他性和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并且是一种有着消费容量约束的俱乐部产品。政府、高职院校图书馆、高职院校师生存在着供给、生存、消费的关系。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首先需要政府加强财政支持,持续扩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的供给,其次需要构建消费者参与高职院校图书馆治理的机制,第三需要拓展社会服务,履行面向社会需求的公共责任。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不仅是人类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而建构起来的,而且是不同的共同体基于自身的需要而历史地建构起来的。由此所决定,每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职业教育的建构以及对于建构的职业教育的使用,都可以赋予其符合历史条件和现实的合理需要的属性。我国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的确定不仅要以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而且要结合我国的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历史文化影响的现状。职业教育产品消费的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决定了它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政府应该强调职业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将职业教育定位为公共性程度较高的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6.
准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或有限的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对于准公共产品的供给,在理论上应采取政府和市场共同分担的原则.近年来,准公共产品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其原因是我国公共产品定价中存在着成本约束机制缺乏信息不对称垄断资源浪费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准公共产品的一般理论,指出了准公共产品在定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采取不同定价方法,适当放开公共产品市场,加强公共产品价格的规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公共产品平准和吐纳制度,完善公共产品价格听证制度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试析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是公共经济学理论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按照属性来定义的概念.但是,它的两个消费属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并没能全面把握公共产品的本质.从而使得公共经济学在运用这个概念进行分析时,存在不少矛盾和模糊之处.本文对公共产品的本质属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重点强调了不可逃避性和非排除性.  相似文献   

8.
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学前特殊教育具有消费的部分非排他性、部分非竞争性与效用不可分割性,应归属于准公共产品.因此,在学前特殊教育服务的提供上,政府应承担主体责任.在现实中,政府主体责任意识虽已到位,但行动实践上存在着不足.为更好地提升学前特殊教育服务水平,政府有必要从学前特殊儿童的公共需求出发,全面构建法律、行政、财政等多...  相似文献   

9.
我国一些学者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将义务教育确定为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逻辑分析缺陷。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我国义务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和私人产品属性。  相似文献   

10.
一、政府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作用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发挥着调节市场的作用。但是,由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使得市场在提供公共产品时是失灵  相似文献   

11.
自萨缪尔森关于公共物品的开创性研究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造成搭便车行为,从而导致市场供给的失败,政府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必然的提供者,但是现实中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不断出现,这使得我们对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重新思考。公共物品性质的非纯性、可变性,政府的提供是有成本的、政府提供与生产的可分离性等几方面奠定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理论基础,但是私人提供公共物品成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制度条件。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产品是为整体意义上的社会成员而生产的,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由此决定了政府是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农村公共产品是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与在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它们供给不同于生产,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主体。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公平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因此,需要从国家和乡村两个层面进行整合,形成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论教育的产品属性、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及教育市场化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教育的间接效用具有部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而个人和社会的教育目的,主要是获取教育的间接效用,因此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教育的产品属性不是由其生产或提供方式决定的,而是由其消费特征决定的。教育直接效用的排他性和竞争性特征,决定了学校可以市场化运作。但学校的市场化运作并不等于教育的市场化,学校的市场化运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一种微观生产方式,教育市场化则是社会对教育这种准公共产品的配置方式。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市场经济和加入WTO不等于教育必须市场化,不应改变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高等教育产品的性质看高等教育的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并不具备完全公共产品的属性,本文认为由政府提供的高等教育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而由市场提供的高等教育则是私人产品.因为其所具有的外部性,要求政府在高等教育的供给上必须负有主要供给者的责任.同时也因为其不是纯粹的公共产品,就使市场供给具备了可能性和合理性.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等教育供给相对不足,所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提供应该是在当前条件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缺陷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为特征的产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目前存在供给主体错位、责任不明、供给失衡、缺乏公平等缺陷,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制,最终统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是克服供给体制缺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缺陷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受益的非排他性为特征的产品.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目前存在供给主体错位、责任不明、供给失衡、缺乏公平等缺陷,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供给的决策机制以及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集体制,最终统一城乡二元制供给体制,是克服供给体制缺陷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8.
探讨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不仅彰显出成人教育特征的时代变化,也是当代成人教育发展过程中新的价值诉求。从公共产品的社会共同需要性、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以及非分割性入手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进行梳理,认为对成人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研究对构建成人教育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教育产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厉以宁 《高教探索》2000,(4):14-14,9
教育是一种产业。这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今天我只就下面几个问题讲点意见。 一、教育产品的性质 (一)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比较。 通常说的第三产业指的是服务业,它提供的是一种服务。这种产品按经济学的定义,分成三种产品。即: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这三类产品的区别在于: 1.享用是否有排他性。公共产品没有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用,如公安、国防、司法提供的服务。任何一个人,如果他要打官司,尽可以上法院去,法院不排斥任何人,没有排他性。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则是有排他性的。 2.消费的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公共产品理论从以人为本、从整体和供给角度,围绕着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利益需要研究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本质及其供求问题,市场只是当做供给公共产品的手段.西方公共产品理论以个人或消费占有为研究出发点,认为公共产品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产物,围绕着消费偏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究其供求问题.比较研究两种公共产品理论,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本质和特征、表现形式、供给方式及选择标准等,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