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1991年6月15日,菲律宾Pinatubo火山在沉睡了600多年以后再度爆发,中国科学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安光所")的龚知本、周军、胡欢陵等科学家闻讯而动,利用自行研制的L625多波长激光雷达,在合肥的"科学岛"上对其进行了成功的监测。自此之后,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在中科院安光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3):258-260
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正式成立3月21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了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的揭幕挂牌暨网站、数据交换平台开通仪式(www.resdc.cn)。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为该中心揭幕。该中心是中科院为支持国家和全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成立的跨研究所的非法人研究机构,是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两大支撑系统之一。该中心将成为中科院承担国家电子政务工程“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建设项目以及国家科技大平台试点项目、“地球系统科学共享网”建设的主要单位…  相似文献   

3.
2013年4月5日凌晨5点55分,我国空间环境垂直探测及首次空间科学主动实验在位于海南省儋州市的中科院海南探空部取得圆满成功。这一实验的成功将为研究空间环境主要物理参数在不同高度上的垂直分布提供原位探测数据,对低纬度空间环境垂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为地基遥感  相似文献   

4.
空间物理和空间环境探测,对推动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的创新研究及空间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空间运载技术虽早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但我国在空间科学探测方面与先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这是限制我国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空间物理是在空间探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过去由于我国没有第一手的空间探测数据,限制了我国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气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12(4):269-271
武汉物理研究所与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合并,是中国科学院结构调整试点之一。文章介绍了合并工作的做法、经验和联合重组后的初步变化以及他们今后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建库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大气探测技术专题专利数据库的特点和重要性,详述了采用ASP+SQL Server技术建设该网络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并利用自主开发的专利采集软件从网络采集专利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专利数据准确性。以气象激光雷达技术专利数据分析为例,采用自主开发的专利分析软件分析气象激光雷达的技术发展脉络、竞争格局,初步揭示了世界气象激光雷达技术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小车自主路径规划能力,需要对小车进行智能定位、导航设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坡度环境下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算法(SLAM)的小车智能激光自主定位、导航技术。本文方案采用激光雷达传感器量化跟踪、并融合图优化方法构建小车当前定位地图环境。在地面具有坡度与障碍物的环境下采取SLAM算法构建避障规则,结合激光雷达传感技术实现小车定位以及运动路径规划。因此,本文基于SLAM算法为背景,以树莓派平台搭建一个激光雷达小车系统,实现了坡度环境构建、自主运动、智能决策等重要功能。通过在不同坡度大小环境下进行上百次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法具备高适应性、鲁棒性、低延迟性等优点,在坡度环境下能够较精确地构建出环境地图,从而提升了激光雷达小车SLAM性能。  相似文献   

9.
《大众科技》2011,(2):4-5
由中科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重点装备“二氧化碳拉曼激光雷达”近期研制成功,并通过中科院组织的专家组验收。  相似文献   

10.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1.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2.
"全海深潜水器声学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项目属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重点开展全海深载人/无人潜水器水声通信、声学探测等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在"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研制成功的基础上,2020年完成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声学系统中全海深水声通信机、水声电话、测深侧扫声纳、多波束前视成像声纳、多普勒测速仪、避碰声纳的自主研发以及定位声纳(哈尔滨工程大学研制)和惯性导航设备(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的系统集成,实现潜水器万米深度下水声通信、定位导航以及精细探测.  相似文献   

13.
彭辉银农业昆虫与生物防治专家,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0年出生于湖北秭归县,1967年参加工作,武汉大学毕业。多年从事昆虫病毒学、流行病学、生态学及病毒杀虫剂研究与应用,多次获得国家、中科院、省部级科技奖励,是“生物导弹”治虫技术的发明人。曾主持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国家基金及中科院重点课题共28项。1978年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7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二等奖,1991年获湖北省昆虫学会青年科学家奖,1992年获中国科学院三等奖,1995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7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8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1999年获欧共体第二届尤里卡世界发博览会《国际特别荣誉金奖》。2002年获湖北省科技发明二等奖。2002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技术发二等奖。发表研究论文78篇,获得国家专利4项。  相似文献   

14.
1 物理学量子计算研究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 7位的D J(Deutsch Jozsa)量子算法和精确受控相移门。此前 ,国际上虽然实现了 7位Qubit的“猫态” ,但不是算法 ,实现的算法最多只有 5位Qubit。量子计算的理论研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机器人自主定位与导航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设计了一种以ROS作为环境基础,STM32ZET6作为底层控制层核心的移动机器人。系统通过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技术构建实时地图并实现自主定位功能,最后通过路径规划算法实现导航功能。经过测试,该系统工作稳定,自主定位准确,能精确导航到达目标点且具备避障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众科技》2009,(1):4
近期,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空间摩擦学研究系统的研制”在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通过了验收评审。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研制出了具备超高真空、交变温度和辐照(包括原子氧、紫外光、等离子体、质子和电子等)环境以及球盘摩擦试验功能的空间摩擦学实验系统,达到了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完成了预定的研制目标。  相似文献   

17.
绕月探测工程科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期实施。其中一期即绕月探测工程,其主要科学探测任务是对月球开展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科学探测.包括以下4项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在这4个科学目标中以全月球数字地图和三维立体影像图的获取为重点目标,结合物质成分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和空间环境探测的成果,既与国际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接轨,又有自己的创新特色。本文将主要介绍中科院在绕月探测工程中主要获得的科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继美国2016年2月11日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之后,中国科学院也在2月16日公布了空间引力波研究与探测的"空间太极计划",包括之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阿里实验计划"和中山大学主导的"天琴计划",表明中国已经开始全方位布局引力波探测。对于一些大科学研究项目,中国作为快速发展中的大国,确实应该有所作为,但有一条原则应该遵循,即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月27日,中科院宣布授予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艾伯特·赫尔曼·格哈德·伯纳教授、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汉密尔顿·雷文教授和国际空间科学研究所所长罗格·博奈教授"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国际科技合作奖",同时对专家推荐单位——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给予表彰。下面对获奖专家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4,(1):34-35
“天目”指纹认证 简介 中科院自动化所生物特征认证与测评中心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指纹识别技术,代表了国内领先水平。本产品集合了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独特的指纹识别算法和优秀的硬件设计,结构紧凑、体积小、功耗低、功能强大,既可脱机独立运行,也可方便地与其它设备集成。具有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