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主要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包括进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押汇、授信开证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贸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势头,为商业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解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探求了发展国际贸易融资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供应链金融服务中订单融资的开展,作为贷款方的银行及其合作代理方物流公司对风险的防范不再仅仅是针对单个融资企业,而是扩展到融资企业所在的供应链中.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将BP神经网络引入订单融资风险预警的研究之中.依据国内外专家对订单融资的研究结果及其内涵的界定,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订单融资业务的风险类型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订单融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订单融资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实例样本的训练和验证,表明所建立的风险预警模型真实、可靠,对供应链金融下订单融资风险预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成因,探讨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汇票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票据价格风险等,提出了通过有效的审查制度、完善相关规定来其防范其风险的具体实施策略,指出健康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以及正常的市场秩序仍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以2010—2014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企业参与影子银行活动对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影子银行和不同企业规模对企业面临融资约束与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企业参与影子银行与研发投入呈正相关关系,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参与影子银行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提升更高。在大企业中,参与影子银行会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对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显著;而在中小企业中,影子银行反而会显著加剧融资约束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影子银行以其特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也存在融资成本高、风险管控能力低、宏观调控弱化等局限,需要采取疏堵相结合,商业银行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8,(3):10-15
在分析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生产函数实证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从金融发展结构上看,股票市场规模的扩张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而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却起到抑制作用;从金融发展效率上看,股票市场融资效率提升有利于通过增加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银行融资效率没有发挥作用。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均有利于通过提高企业研发累积投入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谢海峰 《科技广场》2009,(6):126-127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日益扩大,国际贸易融资条件不断恶化,对进出口企业和银行业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国际贸易融资产生的影响,并就此为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1997-2010年144家中国商业银行为样本,研究了非利息收入份额和非存款融资份额对银行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的影响.首先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发现银行规模、权益资本比、资产增长率对非利息收入和非存款融资有显著作用.其次,采用广义矩估计法考察了非利息收入和非存款融资对银行盈利和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非利息收入和非存款融资对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有显著正相关,还能有效地分散风险;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存贷款基准利差等外部宏观环境也显著影响着银行的盈利和风险水平.中国银行业应在发展利息收入的同时,进一步开拓非利息收入业务和非存款融资渠道,提高经营水平构建多渠道盈利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是银行和企业融资的重要手段,是商业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防范信贷风险的重要途径,是人民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近年来,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中备受关注的一大亮点,它有效改善了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增强了银行的盈利能力,促进了经营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随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不断发展,银行在办理此项业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给银行资产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损失。这些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相关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承兑汇票…  相似文献   

10.
张军 《大众科技》2013,(3):179-182
不同的融资渠道、融资金额、融资方式,将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及财务风险。为此,在融资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决定其融资策略,继而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防范财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朱国军  许长新 《科研管理》2012,33(12):117-125
面向中小企业的专利质押融资业务能够有效盘活无形资产,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本文主要研究银行专利质押融资业务的核心风险控制指标——质押率决策。基于博弈理论,提出完全市场模式下的专利质押融资质押率实质上是银行与企业博弈的结果,该结果符合Stackelberg leadership model。从企业违约风险评估与银行承担风险程度两个维度,将博弈模型求解问题转化为纳什均衡求解,并运用VaR风险计量等方法,确定银行最优质押率,探索达到纳什均衡的情境。本研究将为银行专利质押融资质押率决策提供重要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将技术创新水平作为一个变量,通过数理模型分析其如何影响高新技术企业在风险投资与银行债务融资之间的选择;并分析技术创新水平如何影响风险资本融资中风险资本家的股份比例。研究认为在技术创新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银行债务融资;在技术创新水平较高时,企业选择风险资本融资;风险资本家的股权份额会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工具,但目前对其融资契约机制设计还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从知识产权角度构建了两阶段科技型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契约设计的机制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合法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自身财富及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对风险项目的管理能力、风险项目绩效特征、每个阶段资本投入比例、风险项目残值及其变现性与可控性、知识产权融资的利息率、风险投资者的监控成本及风险规避程度、风险投资者的战略收益等要素对风险投融资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一系列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股权+债权"的融资方式创新,科技创新企业投贷联动业务有利于构建更为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概述国内银行机构开展科技创新企业投贷联动业务的主要进展与运作模式,基于对广东部分银行机构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创新企业投贷联动业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包括营造有利于推进投贷联动业务的政策环境、建立更为有效的投贷联动业务合作机制、健全投贷联动业务风险防范体系、改善投贷联动业务的配套服务。  相似文献   

15.
资金供给是高科技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股权融资是高科技企业在初创期的主要融资途径。基于初创期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征和资金需求,分析企业融资对象、融资规模、融资时机、保持企业控制权以及融资风险控制等策略。基于融资价值最大化与融资风险的权衡,提出我国高科技企业初创期股权融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过程中来自被担保企业、担保机构、合作银行和政府4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思路: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增强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建立担保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信用补充机制,健全担保机构监管体系,加强融资担保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作为中小型企业重要资金来源渠道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功率较低,商业银行怕贷。因此,本文基于商业银行业务开展角度,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新视角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流程寻找风险产生的根源,结合经济学理论确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因素并解释其形成过程,最终以三大分风险分担主体以及导致贷款企业以及出质知识产权变化的因素两方面为着手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地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提高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风险是影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成败的关键要素。本文从系统视角剖析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的影响因素,构建了政府与产业风险、信用风险、知识产权自身风险、操作风险和主体间关系风险5个维度38个具体指标的风险评价体系;运用Vague集和TOPSIS多属性决策方法,构造Vague集评判矩阵,建立TOPSIS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备选方案的欧式贴近度进行排序,从而评价其融资风险。研究发现,信用风险和主体间关系风险是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涌现的主要因素,Vague集和TOPSIS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评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为优选融资企业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加速发展,国内的诸多外贸公司在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下,开始尝试不同形式的融资手段。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内公司的外贸交易的范围以及数额都在不同程度地扩张,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结算工具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与此相应,国内企业在融资方式上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复,因此融资过程中产生风险的可能性不断加大,并且风险对企业的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也不断加深。对于我国国际贸易市场,如何把握时代改革的机遇,扩大国际贸易合作融资,最大限度地获得融资效益,有效控制融资风险,成为迫在眉睫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商业银行联同核心企业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部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仍会选择以贸易信用、互联网金融等其他形式开展融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合理应对来自资本市场的竞争成为其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商业银行视角,将供应链金融和其他两种竞争型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探究资本市场竞争状态下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适用条件及改进策略。首先,采用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刻画3种融资方式,运用带约束的双层规划模型进行均衡分析;其次,分析企业针对3种融资模式的选择策略、选择博弈及均衡状态;对供应链金融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得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在融资成员的选择方面,银行应当优先为初始资金量较低的零售商提供融资;为扩大供应链金融的适用范围,银行应当采用“部分担保”机制,而非“差额担保”机制,即银行应根据零售商初始资金量等参数合理设置核心企业风险分担比例,以激励更多零售商选择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最后,为商业银行高效率开展供应链金融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