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基础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到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来,将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与数值模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并建立一个适用于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仿真实验系统的观点。这对于改善目前基础力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基础力学课程实验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数值模拟技术引入到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中来,将基础力学实验教学与数值模拟技术紧密结合在一起,探索并建立一个适用于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仿真实验系统的观点。这对于改善目前基础力学教学中存在的困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基础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谢建碧 《知识窗》2014,(6):68-69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生学科素养和科学技能探究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措施,而模拟性实验教学又是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模拟性实验教学,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一流课程建设的新背景下,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机能实验教学的发展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线上网络教学和线下实体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网络课程平台、上传数字教学资源、录制教学视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运用多种网络教学手段等线上教学方式以及线下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实验教学条件提升、考核评价的重构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根据课程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全面覆盖机能实验教学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整个学习过程,同时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机能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实验教学效果,有利于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2.0建设的持续推进,如何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该研究以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为例,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教学组织与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基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方案,通过课程内外联动、线上线下学习资源整合、混合式教学实践和探索等方式,为护理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正 《科教文汇》2009,(35):102-103
利用Multisim作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手段,因其直观生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使学生避免复杂的公式推导,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工作原理。本文结合差分放大电路的仿真实例说明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21,(33)
介绍了有限元数值仿真的特点,分析了其在钢结构教学中的优势。建议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作为钢结构实验教学辅助教学手段应用于钢结构教学,介绍了课堂理论讲解与有限元仿真模拟相结合方案,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Multisim12仿真软件的功能和特点,并通过具体的电路,论述了Multisim12在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应用。运用Multisim12仿真软件对模拟电路进行实时仿真,克服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一种更为直观、易懂、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并实现的仿真实验是指依托计算机平台,应用Java技术实现的物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是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强化和延伸,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它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设备、师资不足的矛盾,打破了教师传统的示范演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实践表明:首先要建立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机结合的不同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由浅入深、各具特色、并逐层深化的实验教学体系。其次,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从不断优化实验内容、建立实验教学自主学习网站平台、采用扩展式教学方法、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等方面入手,才能全面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9)
在高校新工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教学方法和模式与新工科教学需求之间产生了日益突出矛盾。以"互联网+虚拟仿真"技术为核心,以虚拟仿真技术为主实现对新工科实验课程体系里无法在现实环境中实现的教学内容进行仿真模拟,并依托互联网教育平台搭建在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引入主动式学习的思想,并与线下理论课程相融合,构建混合式学习、动态式跟踪、智能化评价、数字化管理的新型教学模式,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计算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即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过程,进行物理仿真实验;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等.并分析讨论了应用现代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1,(9)
医药新政对高校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课程教学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文章分析了当前药剂学传统实验教学的存在的诸多不足,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实验》实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结果表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能克服传统实验教学中场地、环境、设备等不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设备使用、质量控制等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改善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从实验教学开始的。任何一门医学课程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对操作技能的掌握。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实验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教学的演示效果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实验教学手段更加完善,实验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层次,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虚拟仿真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实验教学的变革,虚实结合的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高校实验教学的新形态。在总结传统物理实验课堂利弊基础上,引入虚拟仿真实验构建虚实结合教学体系,思考仿真实验使用方式;建设线上课程促进自主学习,将线上与线下实验相结合;总结了线上课程加仿真实验辅助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课程考核也随之变得多元化和过程化。通过实践,该模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5)
2020年年初,全国大、中、小学在教学上普遍采用网络授课,这打破了我院原有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而采用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虚拟仿真实验三元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分析三元实验教学模式的优劣,提出优化大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13)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理工类专业教学,可通过仿真环境,为学生构筑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场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充分激发出创新意识与操作意识等,提高实际教学质量。基于此,文章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特性为切入点,分析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模式,并对课程实施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1,(6)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兼具理论性、工程性和实践性。本文分析了该课程目前实验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Multisim仿真软件应用到实验教学中,以单级共射极放大电路为例,讲述了Multisim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与实体实验相匹配的仿真实验以及课后对探究式仿真实验的扩展,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系气动实验室采用的德国Festo公司开发的基于Windows平台的FluidSIM-P软件,只能对基于继电器的气动自动化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测试的缺点,提出了在计算机上实现基于组态软件的模拟气动实验教学系统。教学仿真系统不仅可以验证气动控制的正确与否,还可以直观地显示气动的运动控制过程,改善了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所学的气动、传感器、PLC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李楠  李平  袁艺标 《科技风》2023,(32):19-21
为满足数字化背景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建立多层次、阶梯式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资源结构,转变教学模式,推动“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生态的形成。建设基于临床案例的功能数字人虚拟仿真项目,将基础与临床融合,引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分析临床问题。完善虚拟仿真平台课程化学习与形成性评价功能,优化“形成性评价、持续改进”多维评价体系。最后,探索跨校、跨地区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建共享机制,实现平台运行可持续发展。新的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提升学生知识应用与迁移的能力,解决基础与临床实践的认知差距,形成实验教学“学习—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联动考核体系,极大地满足“虚实结合”的教学体系化应用及个性化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