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会敏 《科学中国人》2014,(5S):185-185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音乐教学理念。它的艺术教育功能具有自身的独特性,不是其他学科可以替代的;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我们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音乐艺术是人类艺术发展和文化延续的"动态"传承,是无法被复制的文化瑰宝,具有高度的民族原创性、传承性、保护性和教育性,在我国艺术领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代文艺学研究领域中,音乐艺术传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学者针对该课题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理论成果也日益丰富,为我国音乐艺术传承事业提供了重要参考.由汪毓和编著、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音乐史纲》一书,集合了众多该领域专家学者的历史研究成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音乐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性地总结和介绍,在我国音乐艺术传承和延续方面具有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我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加深,很多的外来文化都涌入到国内,并且逐渐被国民接受,音乐也是如此,外来音乐对我国的民族音乐不断的冲击,民族音乐教育也变得履步维艰,很多学生都放弃了民族音乐而选择热门的西乐,本文对中国名族文化对音乐教育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乡土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有机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世人皆知,究其原因是她的博大精深,而博大精深则是建立在各区域、各民族、各时期及各类别上的.在我国众多的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但大量的各地乡土音乐不能编入教材.因此,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这些"土"味十足的乡土音乐将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如果所有地方高校都能把当地的乡土音乐融于音乐教学中,那我们的民族音乐何愁不振兴.本文通过笔者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乡土音乐的教学实践,从一个侧面说明乡土音乐的重要性及其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汉代作为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既承前启后又独具特色的楚汉浪漫气质和清新的音乐文化气象.艺术形式丰富多采,第一次打破了先秦雅乐独霸乐坛的局面,形成雅俗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日益被重视,音乐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民族音乐更是极具民族气息以及文化内涵。对于现在多数音乐学校来说,音乐教学是作为传统民族音乐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环节当中要有效的把民族音乐与之结合,使得学生在音乐教学环节可以体会到民族文化。本文对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以及如何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分析与探讨,这对于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今音乐教育界,严重忽视民歌教学的现象比比皆是。若我们不珍爱自己民族的音乐,任其逐渐失色、失传,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笔者认为让民歌继承和发展下去,是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无疑是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就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歌学习的兴趣进行论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歌的兴趣,发展好我国的民族音乐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族音乐的魅力世人皆知,究其原因是她的博大精深,而博大精深则是建立在各区域、各民族、各时期及各类别上的。在我国众多的音乐教材中,不乏优秀的民族音乐经典之作,但大量的各地乡土音乐不能编入教材。因此,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这些“土”味十足的乡土音乐将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和视野中。如果所有地方高校都能把当地的乡土音乐融于音乐教学中,那我们的民族音乐何愁不振兴。本文通过笔者在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中融入乡土音乐的教学实践,从一个侧面说明乡土音乐的重要性及其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民族音乐教学,是艺术教学中一直备受关注的内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理解多元文化,弘扬民族音乐”的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品味民族音乐的“灵魂”,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因此,深化民族音乐教学,对于高中音乐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是世界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已收集到的民歌约有30万首左右。民族民间器乐约有200余种乐器,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难以计数。民族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这斡尔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达斡尔族音乐发展的今天,许多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是在前人留下的研究成果上进行整理,探讨对达斡尔族地区音乐的生存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对达斡尔族地区的地域性特点及其民族音乐文化的变迁是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水欣 《科教文汇》2007,(5X):163-163
汉代作为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时期,其在音乐理论形成、乐器种类、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都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形成了既承前启后又独具特色的楚汉浪漫气质和清新的音乐文化气象。艺术形式丰富多采,第一次打破了先秦雅乐独霸乐坛的局面,形成雅俗相互交融,共同发展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13.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洪艳 《科教文汇》2007,(12S):212-213
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发音轻柔、典雅、华丽而委婉,表现力极为丰富。在华夏几千年的音乐发展史上,筝历经2500多年之流传,不断发展、完善,在历史音乐文化的大浪淘沙中独树一帜。众多抚筝听筝者借筝喻世、思人、赋情,建构起中国民族音乐长河中独特的筝文化。本文借研究魏晋南北朝至宋代音乐和文学作品对筝所表现的风格、意境等,尝试探讨古代筝艺“以悲为美”的艺术内涵,以达对古筝艺术“管中窥豹”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萌 《百科知识》2023,(6):63-64
<正>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是珍贵的艺术资源,展现了我国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及不同时代的音乐文化和美学思想,体现了中国音乐历史文化中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近年来,“西乐东渐”的音乐趋势逐渐显现,传统音乐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式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必须充分利用传统音乐资源,并在社会中进行知识普及与推广,使更多人了解并关注传统音乐,进而学习传统音乐文化,使其得以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0,(2)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现在高校音乐教育模式不适合现代音乐方面人才培养需要,改革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高校音乐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希望为研究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新民乐作为时代产物,传承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吸收借鉴了西方优秀的音乐形式,与当代艺术文化形式有机结合,从诞生之日便深受广大群众热爱。传统文化想在新时代下发展,不能一成不变,而新的事物的出现和发展也是在不断探索中前进。我们应当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对传统民乐大胆创新,通过学习来弥补其缺点,这样才能使新民乐在发展中吸收艺术精华,使中国音乐走向世界,为全球人民带去欢乐。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从古至今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民族音乐宝藏,视唱练耳属于高等音乐学校教育当中的基础学科,它是学生们音乐学习生涯的根本。对于现在的视唱练耳教学和本民族音乐发展,如果将它们充分的结合在一起,将会产生一个互利共赢的局面。本文从实践教学入手,重点分析了视唱练耳和我们国家民族音乐结合的重要意义,并且对于这种结合该如何进行做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余少萤 《科教文汇》2014,(17):108-109
潮州音乐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蕴含着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渊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州音乐的教学工作对于弘扬和发展中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具有重大意义。对潮州音乐的研究和潮州音乐教育的分析,以高师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为例,从发展潮州音乐的角度提出潮州音乐教学工作中教材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思路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一种创造性艺术.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给学生提供了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空间.音乐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发展,并重视意识实践.在音乐教学中应鼓励音乐创造,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这就给音乐教学提出新任务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