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我省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思考西南师范大学黄玉全一、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意义1987年国家教委下发《通知》,并同时公布51所试点高校。从此,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帷幕正式拉开。它是我国训练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确立了高等学校作为发展竞技体育的重...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社会办体育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从1985年至今,江西省已先后有10所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而且在全省与之配套的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中学已达到56所。如何利用好高校的资源优势,发挥高校在实施国家"奥运战略"和实现江西竞技体育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推进"体教结合"向纵深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回顾与展望●朱萍李传发王美逸在高校中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工作自1987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年了,在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工作的过程中,应该看到试办工作确实给高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活力,在促进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提高高校体育竞技水平,发挥高校体育优秀...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内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高校竞技实力发展的初级、抗衡和高水平3个阶段及制约其发展的条件因素,指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应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制。  相似文献   

5.
重新审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要从国家竞技体育和高校自身发展的长远利益来考虑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不能仅仅把眼光停留在学校和地方短期利益上。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中已经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看到了国外大学体育与竞技的完美结合,但我们目前还没有统一观念,许多高校还是只顾眼前利益,虽然高水平运动队建在学校,却似乎又远远脱离了大学生群体。本文的研究旨在提出,高校竞技体育一定要坚持走“业余”的道路,目的是将高校建成培养高级运动人才的基地,决不能把高水平运动队变成一支生活在高校的专业队。  相似文献   

6.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普通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事物。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竞技水平,缩短与发达国家大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差距,有着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在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可行的。通过我校近几年试办高水平运动的训练成果分析,我们认为:高校在培养优秀运动员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力,是能够办好运动队,培养出优秀运动员的。  相似文献   

7.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出口"不畅必然导致"进口"不顺,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就业是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科研方法,对江苏省17所高校的2008届高水平运动员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从社会、高校、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运动员就业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和完善就业的对策,为职能部门和运动员如何提高就业率提供参考,以促进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及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我国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试办高水平运动队队模式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为尽快提高大学生的竞技水平与世界大运会接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正逐步承担起世界高水平竞技体育竞赛的历史使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已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布局中的重点之一。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大学体育竞赛和国内高校高水平竞技比赛中,竞技话语权的重要作用也日渐凸显。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86年国家教委下达在全国51所部属高等院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在第二、第三届大学生运动会和其它单项的全国高校比赛中,大学生纪录大部分被刷新,运动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实践已证明,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对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11.
今天,重提高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重要意义,已经不是要不要办高水平运动队和能不能办出高水平运动队的问题了,而是为了实现我国竞技运动向智能化、科学化战略转移,培养“未来模式”的运动员,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是历史赋予高校体育的光荣使命。一、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是保证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的战略步骤之  相似文献   

12.
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现状的分析,重新确立高水平运动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已经成为奥运战略的"重要分子",为早日实现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提高运动训练水平,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现代化提出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以来,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生运动员,甚至还培养出了全国冠军、世界冠军乃至奥运会冠军。但与提供60%奥运会参赛选手的美国大学相比,相距甚远,并存在诸多问题和欠缺。竞技体育是美国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相当的重视。因为竞技体育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本校的经济效益(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有很可观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本校的声誉,吸引学生报考、社会赞助和政府部门的投入,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因此在美国,一般竞技体育开展好的学校大都有20多支运动队,运动员多达700~800人。校际…  相似文献   

15.
运用调查、访谈、文献资料调研、逻辑与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的方式、未来的走向等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近几年,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制约其长足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应当根据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总体发展目标与趋势,结合四川省特殊的经济、社会、体育发展实际,确立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高水平运动员"的目标定位,选择"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此,四川省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要以调整"体、教结合"为突破口,鼓励支持多种力量开展培养工作,努力建成符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和运行机制,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由单一学校途径向重点依托社会、企业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多元主体"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基地。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创办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就目前部分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存在问题及成功经验,从而探索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新思路,为进一步加强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创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运动训练新体制的尝试。我校作为正式试点校之一,从试办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高校要真正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和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并不是一件短期和容易的事。本文就培养体育人才的规律和特点,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优化管理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小伟 《体育教学》2011,(8):16-19,2
1987年,原国家教委和原国家体委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这是教体结合进入实质性阶段的开始,按照两部委的意图,教体结合就是要建立一个除体育系统培养运动员渠道之外,以教育系统为主体,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体系。从那之后,高校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和中小学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成了我国竞技体育重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帷幕已经降下,伴随着人们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深思,对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两年前,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创举以及企业办运动队的纷纷出现,为改革我国现有的运动训练体制增添了不少令人眩目的光彩。然而,二十四届奥运会上所展示的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不得不使我们冷静下来去思索、分析,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角度探索一条踏踏实实的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之路。下文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一问题进行了社会学论述。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欢迎见仁见智的讨论,以此为中国体育改革的成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马波 《精武》2011,(A1):86-86
运用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来重新审视,"体教结合"应是文化教育与运动员训练和成长全过程的结合。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应该是"体教结合"的一种最佳模式。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有其内在动力,体育部门提出的"体教结合"与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存在一定的差异。针对两个部门存在的分歧与困惑,提出建议,认为实现体育与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