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待字少女的李清照,闺中多暇,总是喜欢把惜春思春的愁,写得朦朦胧胧、轻轻淡淡,抒发了她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研究李清照少女时代的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南渡前后李词变化以及词人的生活、创作和心路历程,关注古代知识女性在封建社会的处境,进而可以更好地评价李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词分期,涉及到李清照心灵历程、李词的发展轨迹和李词在词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问题。本文对历来的前后两期分类法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分为三期更切实际,更能清晰地体现出李词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的词风格独具,自成一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将从李词的悲剧美、意境美、语言美及审美意义等来阐述李词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李清照几篇代表作的赏析,说明李词具有情思的沉挚美、意境的宛曲细密美、语言的率真美.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朱淑真两位宋代女词人,在文坛上常被相提并论,然二者词风差异颇大,在细腻之中,李词清爽新奇,朱词柔美娇媚;于哀婉之间,李词内敛深切,朱词坦率激越;而比较重要的是,李词是作文人之思,朱词则展女儿之态。这种差异源于两人不同的身世背景,不一样的人生境遇,从而所形成的不同性格特点,李清照表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文士傲骨,而朱淑真展示的是小家碧玉,女儿娇态。虽成就有高下,然两人皆为词坛留下了各具魅力的华美篇章。  相似文献   

6.
李清照的词有很高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李清照几篇代表作的赏析,说明李词具有情思的沉挚美、意境的宛曲细密美、语言的率真关。  相似文献   

7.
愁情是李清照婉约词抒情的主要内容,无论是抒发闺中少女、思妇的闲愁、思愁,还是表达愁己悲国的哀愁、悲愁,李词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的真实反映,既真切地再现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描绘了苦难民众逃亡流离的历史状况。也对封建礼教进行强烈的抨击,同时李词所浸透着的悲愁也是宋代文人心态的普遍反映,李词的愁具有悲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词屡屡出现“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这是一个“谜”。本文通过对李词若干首的剖析,破译了这个“谜”,认为其谜底在于李清照已然“无嗣”,赵明诚必然纳妾,这就势必令李清照产生某种失落感,同时又有“怕伤郎,又还休道”的情感。文章还以有力的旁证说明了赵明诚确曾纳妾。并申述了探讨李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的词包涵着强烈而鲜明的个体生命意识,时代的、个人的以及诗歌艺术自身发展的原因成就了李词的这一特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极为传神地把个体生命的律动状态表达出来,通过对它的赏析,可以管窥李清照词的个体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词屡屡出现“欲说还休”的难言之隐,这是一个“谜”。本文通过对李词若干首的剖析,破译了这个“谜”,认为其谜底在于李清照已然“无嗣”,赵明诚必然纳妾,这就势必令李清照产生某种失落感,同时又有“怕伤郎,又还休道”的情感。文章还以有力的旁证说明了赵明诚确曾纳妾。并申述了探讨李词“欲说还休”的复杂内涵的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剖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情 ,并追溯了形成这种愁情的时代、社会原因 ,从而对李词的思想、艺术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剖析了李清照词中的愁情,并追溯了形成这种愁情的时代、社会原因,从而对李词的思想、艺术作一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我国南宋词坛的大家,也是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李词的艺术特色,除了历代论者公认的“婉约”特征外,本文从另外两方面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克武 《考试周刊》2010,(43):27-27
词以婉约为尊,《漱玉词》为其正派,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本文对李词在语言和音律上的种种特点作出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她在词坛上的成就,为女性文学争得了一席之地.在对李清照词的评价中,传统的看法认为,李词是婉约词的典范之作,“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①.此论从整体上界定易安词的风格,是符合李清照创作实际的,也为人们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6.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自然清新,感情丰富细致,形象鲜明生动,具有独特风格。她的词作一大特点是"以色写景,以彩传情"。从色彩美的角度来评论李词,揭示了词人在各个时期不同的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17.
<正>世人皆知李清照兰心惠质,在宋代文坛独树一帜,却不知道朱淑真"天资秀发,性灵钟慧",亦能出言吐句,挥笔成章。纵观历史,早期即有人将李朱并谈,但是研究李清照的作品汗牛充栋,研究朱淑真的却寥寥无几。毛晋将朱淑真的《断肠集》和李清照的《漱玉集》合为姊妹篇收录的《诗词杂俎》中,可见早期人们就认同朱淑真的成就。李词"别是一家",朱淑真则不然,她的作品随性而为,打破常规诗词有别的论断,在诗中大胆率真地抒写  相似文献   

18.
<正>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她杰出的艺术成就独步词坛。女性的特质使她对色彩尤为敏感,词人通过一首首精致的小词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婉丽、清秀、脱俗、自然的温婉词风。李词的美学价值可从多方面探讨,本文仅以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探索李清照强烈色彩美意识的特殊渊源,品味李清照词作的形式美价值。一、李清照《声声慢》色彩美意识的渊源1.非凡的身世背景讨论李清照的强烈色彩美意识的渊源,就不得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否定《点绛唇》 (蹴罢秋千 )一词为李清照所作的 ,前人成说逐一加以辩驳 ,认为还是暂将此词定为李清照作为妥 ,同时从词史发展的实际和古人对李词的解读出发 ,对学界将词中抒情主人公等同于词作者本人的倾向提出质疑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词作解读的一般原则 ,认为“模糊性”的解读方法更符合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花”是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意象。本文从三种“花”的内涵及词人写“花”的文化心理两方面对李词中的“花”意象进行解读,并对其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