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三传     
七、新疆之行1938年春天,曾三奉命去新疆工作,他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春秋。1.西出阳关1938年2月,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曾三由延安乘汽车向甘肃兰州方向驶去。乍暖还寒的延安城渐渐隐上了,曾三的心,随着汽车的颠簸也在剧烈地跳动着,在延安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生活画面,不断地在他的脑海里闪现……  相似文献   

2.
曾三传     
自这期开始,本刊连续发表反映敬爱的老前辈曾三同志革命生涯的长篇传记性文章。档案(?)老前辈裴桐同志为本文题写了标题,并热情洋溢地寄语本刊读者。在文章面世之际,让我们谨向裴老和本文作者表示谢意。作者田真同志现在在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赖世鹤同志为中国人民大学挡案学院副教授。他们两人于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就先后开始在曾三同志身边工作,耳提面命,得过曾三同志许多直接的教诲。6年前,为撰写本文,他们开始访问曾老。穷两年时间,从曾三同志处采访得大量第一手文字和音像材料。本文成稿后,曾三同志秘书张文广同志为曾三同志通读了全文,并经曾老亲自订正。本文所记述的内容许多为第一次发表,堪称弥足珍贵。本文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成的,重在史实的记载、叙述。两位作者一再强调,并让本刊转告读者,曾三同志的一生恢宏壮阔,以他们掌握的材料和微薄能力,尚不足于反映曾老的一生。他们采访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抢救史料,他们撰文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以继续修改、完善文章。正当本文编发之际,忽然传来曾老不幸谢世的噩耗。裴桐同志也打来电话,嘱本刊表达他对曾老的悼念之情。本刊谨以此文寄托对曾三同志的哀思。  相似文献   

3.
曾三传     
三、地下红波1930年4月,一个学生打扮的青年人。由汉口乘船到了上海,他就是曾三。从此,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又开始了新的一页。1.初到上海“上海到了!”“上海到了!”一艘从汉口开来的轮船,慢慢地靠近了上海码头。曾三告别同学,随着人流走出了码头。举目一望。迎面是一片高楼大厦,马路上电车、汽车穿梭往来。真是繁华、热闹。可是,人地两疏,“往哪里去?”曾三下意识地摸摸口袋,只剩下三四个铜板了,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上海这个花花世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身上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的。  相似文献   

4.
曾三传     
六、飞往西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张学良立即向中共中央通报,说他们扣留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主张,请中共中央速派代表到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事。  相似文献   

5.
曾三传     
八、在延安日子里1940年3月,曾三在兰州与沈义结为伉俪后,便双双奉命去西安作党的情报工作。半年多以后,又一起奉命调回延安。1.重返延安1940年11月,曾三和沈义一踏进延安,就感到延安和西安虽然相距不远,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时,延安虽临近隆冬,但在曾三的心里,一切都象美好的春天一样,到处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真是“风景  相似文献   

6.
1945年,曾三调到中共中央秘书处后,就一心扑在档案工作上,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彻底改变档案工作的落后面貌,他倾注了全部心血,刻苦钻研,不断探索,使新中国档案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变化:从我们不知道什么是档案、不知道怎么整理档案,到在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档案专修班、历史档案系,各省市至少有一所大学成立档案系或档案专业,再到成立领导全国档案工作的国家档案局,以及省市县的档案局.  相似文献   

7.
由田真、赖世鹤两同志撰写的《曹三传》在《北京档案》上已连续登载一年了,我代表编辑部走访了曾三的家人,想听听他们对这部传记的意见。一间很普通的会客室,摆着几张老式沙发,正面墙上是镶黑框的曾三彩色照片,四壁的书法作品,完全是照曾三在世时的样子悬挂着。  相似文献   

8.
1988年2月25日,中央电视台在《九州方圆》节目中播放了人物专访《默默的耕耘者——曾三》,介绍我国老一辈档案工作者曾三从事档案工作的一生。现特选出一组照片,以表达我们对曾三同志的敬意。  相似文献   

9.
高如曾同志是四川石油地质调查处地球物理高级女工程师。近年来,她在工作中科研成果累累,曾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光荣称号。为了成功地拍摄下这位“巾帼英雄”的形象,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那还是在1986年,高如曾的科研课题《数字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立三的一生风云起伏.大起大落,非常坎坷,为革命出生入死。极具传奇色彩.就连追悼会中国共产党都为他开过四次.其中有两次是周恩来为他主持的。  相似文献   

11.
曾三同志是现代中国名的档案思想家。他非常重视档案史的研究,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历史上名档案工作的优良传统,形成了自己“研究历史,古为今用”的档案思想,对我们当前和今后的档案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档案学研究》1991,5(2):24-24
冬去春来寒尚浓,曾老逝,张老薨。兰台星殒,痛失老英雄。难忘八宝山前会,哀乐奏,悲声重。二老功高创业隆,展宏图,奔大同。而今归去,何其共匆匆?  相似文献   

13.
14.
说起新中国的档案事业发展,我们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名字——曾三。曾三同志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先驱、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拓者和杰出领导人,著名的档案学专家。  相似文献   

15.
王成 《天津档案》2006,(7):50-53
2006年7月22日是中国档案学家曾三同志诞辰100周年的纪念日。曾三(1906年—1990年)湖南益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曾任中共苏区中央局报务员、政委、台长、红军通讯学校政委等职。1934年参加中央红军长征。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西安任红军联络处电台台长。1941年后,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和秘书局局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央档案馆馆长、  相似文献   

16.
《仙剑奇侠传》这个名字对于中国玩家来说应该已经达到了一个无 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了,虽然 每一部仙剑作品的推出都会收 到或多或少的批评,但无可否 认的是总有为数众多的玩家 毫不犹豫的投入到游戏的 辛苦攻关中去。在《仙剑 奇侠传三外传·问情 篇》和广大玩家见面之 时,我们就来回顾一  相似文献   

17.
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有三件嘉庆年间喜峰口驿路传牌。传牌是清代下行公文的一种,三件传牌内容主要涉及差员事务的介绍、沿途驿站凭票接递登注等。三件传牌均由空白刻印"令牌"纸改写,刻印内容除装饰花纹外,还有名称、时间以及"右牌仰""准此""部院""定限×日缴"等固定用语;正文文字多有涂改、增注。喜峰口驿路是康熙三十一年(1692)在蒙古地区设立的五路之一,自喜峰口至哈岱罕,共设蒙古台站19处,三件传牌为挨站清查喜峰口驿路传递公文、登录印花簿迟滞而发,为认识清代传牌制度、文书用语、公文传递等提供了直观的材料。兹将传牌内容辑录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曾三同志是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开创者、领导者.他一贯重视档案理论,坚持用档案理论指导档案工作实践.他为新中国档案事业的创建和档案学理论建设都做出了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的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延续至清末,长达1300年之久。在这1300年之间,人们的印象里,云南从未出现过一位状元,以此说明处于极边之地的云南,文化非常落后。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  相似文献   

20.
我们曾走过     
年前,肖姐(现编辑部主任)告诉我《建设》即将创刊30年了,希望在此工作过的同仁都能留下些文字……或许是慵懒,或许是忙碌,交稿前的最后一个夜晚,我仍坐在苍白的电脑屏前发呆。回首过去,与编辑部同仁一起走过的日子,我收获颇丰,感触良多,所以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我都必须抒写和记录,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