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明 《新闻三昧》2006,(5):45-45
“年代”不指具体一年3月19日上海某晚报B5版《老费的小屋》一文配发了数幅照片,其中一幅当代作家张抗抗的照片的释文是这样的:“摄于1980年代”。年代一指较为久远的时代或时期,如抗日战争年代,过去黑暗的年代等;一指每一世纪“十年”,如1990年-1999年是20世纪90年代。上述“1980”已指明了具体的这一年,就不可称之为“1980年代”。应是“二级医院”4月2日上海某晚报A10版《九亭地区看病入学难》中:“……九亭地区前两年投资的一所两级医院楼房已经造好,现正与市内一些大医院洽谈,落实合办事宜。”这里“两级医院”的说法不对,应是“二级…  相似文献   

2.
我们很难给艺术思辨规定一个科学的定义。但是,在关于西部移民和温州经济起飞的两组系列通讯中,我们分明感到了艺术思辨的存在。1987年10月15至23日、11月18至24日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这两组作品,涉及到一个是被称为“资本主义大本营”的、然而是中国最富的地区,一个是被社会主义“优越性”照顾得最多的、然而也是中国最穷的地区。两个颇有争论的地区不  相似文献   

3.
常用字辨     
下面这几组字,在使用中也易发生混淆,必须认真分辨相像“相”有两个读音。读xiàng,指外貌、姿态,例如“长相”、“相貌”、“可怜相”、“狼狈相”、“立有立相,坐有坐相”等;用作动词,表示察看,例如“相马”、“相面”、“相机行事”、“人不可以貌相”等。“相”又读xiāng,表示亲自观看考察,例如“相亲”、“相中”等;用作副词,表示互相,例如“相亲相爱”、“相敬如宾”等;有时表示偏指一方,例如“良言相劝”、“拔刀相助”等。“像”指按照人物制成的形象,例如“人像”、“肖像”、“图像”、“画像”等。“相”、“像…  相似文献   

4.
提问的技巧     
现在有的年轻的记者(通讯员)在采访中提问时,象警察查户口,或象法官审理案件,你问一句我答一句。例如当采访得金牌的运动员时,总是千篇一律地问道:“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答曰:“我什么也没想。”当采访合已救人的对象时,又总是问:“你当时想到了什么?”答道:“没想什么”。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很难收到预期的访问效果的。对此,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烟瘾很大的教徒问牧师:“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答道:“不能。”这位教徒不死  相似文献   

5.
庄正 《军事记者》2008,(11):22-22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军工报》今年新闻宣传的又一“重头戏”。该报打破常规,于9月26日、27日和30日,浓墨重彩地推出了3期共16个版的“神舟七号特刊”,对“神七”飞天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式的报道,大气磅礴,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6.
2000年8月23日《中央电视台》的气象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报道:“……今年第十一号台风22日在台湾东海岸登陆……23日再次在福建黄岐地区登陆。”此处的“再次”用得不时,如果改为“23日又在福建黄岐地区登陆”则更为恰当。“再次”和“又”虽然都是重复的同义词,但它们的用法也有不同。使用“再次”时主体和客体要一致。此句中的主体部分是第11号台风,客体是登陆地点,此次客体有两个,一个是台湾东海岸,另一个是福建黄岐。  相似文献   

7.
笔者曾看到一张某市委机关报,第四版下半版除登广告共发了7篇消息,其中5篇短新闻有4篇是以“为了什么”而开头的,此开头犯了新闻导语写作之大忌,在县级广播站也很难发出来。另两篇,一篇文不对题,一篇  相似文献   

8.
辛文 《新闻与写作》2005,(10):38-38
所谓多面式报道是指在一篇稿件中反映多方面的情况,改变传统的单一方面的报道。而单一方面报道,写成绩便连篇好话,写批评就一片“指责”,写揭露又一无是处。总之,非坏即好,非好即坏。有时提倡既报“喜”又报“忧”.也是报这个单位的“喜”,又报那个单位的“忧”。在一篇稿件里报道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很难看到既有“喜”又有“忧”了。多面式报道却做到“喜忧”同报。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制度层面来研究政治体制,是一种传统且仍具有启发性的方法,它从“静态”的角度揭示出社会与国家被得以管理的“规定性”内容。但在其中我们却很难看清制度的实效性功能以及其中作为主体的“人”的现实作用,从而使本来丰富多彩的政治与社会生活缺少了“操作性”的成分,因之也无法  相似文献   

10.
近来,风靡全国的“熊掌风波”大白于天下,原来这则新闻最初是一个记者道听途说写的简讯,后经一位爱好文学的中文系学生又加以杜撰,遂传遍大江南北。前两年流传甚广的“人肉包子”也已证实,那是研究法学的硕士生在论文中假定的一个有真实地名的例子,结果被有“责任心”的新闻圈里人拿来发表。把这两年颇具轰动效应的“杰作”集中起来思考,不禁大吃一惊。作为读者,深感窝囊透了。 两名女大学生因误吃“熊掌”挨宰4000元,究竟有多少人相信了这条消息?很难估计。连卖羊肉串的都知道“熊掌风波”。奇怪的是,对于这样一条编造  相似文献   

11.
本刊在1985年第3期刊出李滔《也谈〈中图法〉的加“○”问题》一文后,相继收到江西倪剑萍等同志关于此问题的来稿。现将他们的看法综述如下。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系王渡江认为:《中图法》在复分加“○”问题上至少有两方面是处理欠妥的。①《中图法》的“世界地区表”说明:“在本表所到的世界各个地区下(如亚洲、东南亚),如采用其他标准细分时,则必须在地区号码后加‘○’,以便与该地区所属的国家区别开来”。事实上,由于自然科学部分的各专用复分表的号码前已经加“○”,而这个“○”的作用与世界各个地区号码后需加的“○”的作用相同,这样“世界地区表”的这一段说明并不适用于自然科学各类的细分。例如,对“亚洲气候旬报”这一主题,我们应取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河北一些农村采访时发现,旧社会曾风行一时的“巫婆”“仙姑”正在沉渣泛起,他们钻农村医疗条件差而农民没钱进大医院的空子,打起“救死扶伤”的幌子,不少农民沉迷其中,有病不进医院进佛堂,“大仙”们借机敛财,危害严重。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在河北安新、徐水、容城等县采访时,听当地许多农民说,已经消失多年的“巫婆”“仙姑”等如今又活跃起来,而且队伍不断壮大,几乎是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安新县大张庄村一位姓孙的大娘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家家办佛堂烧香、“修好”,而能给人看病的也就…  相似文献   

13.
“皮”“毛”之理简单吗?谈起“皮”与“毛”之关系,似乎人人都知道,甚至连一年级的孩童也能说出个一二三,不能说不简单。说起报纸的质量及广告收入的关系,似乎每个报人也都非常清楚。报纸生命力的关键在于报纸自身的质量,它在“皮”“毛”关系中扮演着“皮”的角色。而作为报纸之广告收入的大小及增幅的高低,基本上取决于这张“皮”之质量好坏。质量好的皮,自然“毛”扎得又深又壮,长得又厚又密又好看;皮质不好,“毛”自然很难长好,或斑斑点点,让人想起阿 Q 的忌“亮”忌“光”的脑袋;或又黄又稀,病态十足,让人想起“马瘦毛长”。  相似文献   

14.
论“侃”     
侃的定义“侃”字有两解:一言刚直,二言和乐。当把两个侃字复合使用,就又增加一解:理直气壮,从容不迫。人们常使用的熟语“侃侃而谈”,就是这第三种含义。至于把侃侃而谈重又压缩成一个“侃”字,甚至不仅是指某些人说话的心态和神态,而且是指一种人际交流方式,直到指新闻、文艺等方面的一种流派、一种风格(例如有人称它是广播中的“谈话体”),还把推崇和实施这种流  相似文献   

15.
一张面向老龄人的报纸,如何才能赢得读者,我们的做法是强化服务意识。 从形式上看,文章短小是老年人的需要,但是没有服务意识的支配,文章就很难短得下来。编辑愿意编长稿,觉得省事又省力;记者愿意写长稿,觉得有利又扬名。要短就要精心编写、反复推敲,这往往要多付出几倍的力气。例如我们创办的“心理咨询”专栏,文章限制到500字以内,而一版的“滴水潭”则限制为200字,这些文章还要求有观点、有新意,作者、编辑  相似文献   

16.
规章制度属于规章类文书,这类文书是一种运用于社会管理的有力工具。各种规章制度既有共性的写作规律,又各自有不同之处。 规章制度的构成 规章制度一般分为正文和标题两个部分: (1)标题。一般由制订者、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制订者,“一九八二年国库券”是事由,“条例”是文种。有的标题只有制订者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中国作家协会章程》。还有的标题只有事由和文种两个要素,例如,《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标题中没有制订者,而在标题下用…  相似文献   

17.
张治 《新闻前哨》2003,(3):46-46
“品位”和“品味”是近几年来报纸上经常出现但又总是混用不清的两个词。这两个词如何区分,又如何恰如其分的使用,一直是很多新闻工作者的难题。 笔者认为,“品位”和“品味”可从以下几点区别开来: (一)名词“品位”和“品味”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当它们被用于人时,表示意义的倾向不同:“品位”倾向于“人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各方面具体  相似文献   

18.
区域性产业布局的特色,使得中国的报业发展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很难实现大规模扩张。跨地区办报仍然是中国报业的新生事物,虽然已经有数家报社在尝试,但跨地区办报面临政治经济发展限制、资源整合、管理架构、人才团队、经营模式、文化冲突等众多困难。目前已有的模式、方式都不尽相同,效果也参差不齐.当下还没有大家共同认可的“最优模式”。继焦作日报社、鞍山日报报业集团、泉州晚报社等实现跨区域办报之后。六盘水日报社与毕节日报社联合起来,跨六盘水、毕节两大行政区,兴办《鸟蒙新报》,创办一年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初显,如今又在准备向黔西南及云南曲靖、昭通等地区延伸,为地市报跨地区办报、跨省际合作又一次积累了经验,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吃“编辑”饭已二十余载,然仍很难一言说清这碗饭的滋味到底如何。有时觉得这碗饭平平淡淡,却又似有不少回味可寻;有时觉得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却又似无甚刺激可言。要不是两年前一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众编辑一一亮相,恐怕十二亿中国人中大概还有不少人不知道竟还有靠耍嘴皮、弄笔杆子吃“编辑”饭的人吧!恰巧那时我刚迁入别人套出的旧居,新邻居偶尔得知我与“李东宝”、“余得利”、“牛大姐”等同类,便不时朝我投来异样的目光。幸好我非谢顶之外貌,也没油嘴滑舌之习惯,否则非被冠以“李东宝”或“余得利”之雅号了。  相似文献   

20.
报纸差错一直被报人和读者所深恶痛绝,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差错总是难以绝迹。所以,防错纠错被视为报纸出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采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新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闻采编又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出现。一旦记者在采写环节埋下“地雷”,就很难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彻底、准确的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