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师生交往得以进行的工具,但如果只是从工具的视角来认识师生交往中的语言,可能会使语言单纯充当了教学的工具。语言不仅构成了人的存在,也构成了师生交往的根本存在。从存在的角度来理解语言和师生交往,不仅开辟了另一个思维路径,也使师生交往过程更富于沟通和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活动中,不同的师生关系常常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而师生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形成的。因此,本文拟就英语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手段、类型及建立良好的师生交往的条件等方面作一番探讨。一、师生交往的手段师生交往的手段有两种:一是语言交往手段。自古以来,教师都是借助语言“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语言不仅影响学生对信息的理解,还关系到学生能否对信息产生共鸣。同时,教师也通过书面语言(如板书、评语。文章等)传递信息。二是非语言交往手段。目光、表情、体态、动作等非语言符号的手段,同样能…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日常交往过程中,有声语言交流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无声语言交流,有时还可能是无声语言占据主导地位。譬如,聋哑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失去了有声世界,但他们用无声的“语言”可以展现出同样的、甚至加倍的精彩。看过2005年春节晚会的人们一对全部由聋哑人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记忆犹新,他们精湛而步调一致的动作同样能表达出他们的心声,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具有历史意义的毛主席的挥手之间定格在那一刻,向全国人民表达了一种我们必胜的信念。  相似文献   

4.
5.
谈研究性学习中的新型师生交往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使教师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一员。我们需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必须能很好地体现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所起的作用。为此,文章构建了一种"倒锥—网络"型师生交往模式,这种模式从宏观上较好地体现了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交往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过程根本上是人际交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师生交往便是一个重要方面。在这种交往关系中,教育、教学才得以实现。所以,重视课堂和课堂以外的人际交往规律,对于教育理论和实践都是很重要的。布鲁姆曾说:“从前注重研究教师和学生的特点,现在转为对课堂里师生之间相互影响而发生的学习进行直接观察。换一种说法,这便是从对行为者(教  相似文献   

7.
闫云刚 《考试周刊》2011,(87):157-158
在课堂这样一个特殊的场合中,师生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具有重要的意义。平等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教育情景。  相似文献   

8.
师生交往有助于建构学生的品德,养成学生健康丰富的个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并努力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凸现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在批阅学生《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时,发现其中有一位学生在作人中这样写道:“童年的回忆总是令人难忘的,那是我上小学一年级时的事情……一天,语文期中考试的成绩公布了。我听到自己得了100分,真是喜出望外!下课的铃声刚响过,我就赶快背起书包,连蹦带跳、争先恐后地向教室门挤去(我当时多么想立即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爸爸妈妈呀)……不料,这时还在教室里收拾教具的老师神态严肃地大声对我说:‘×××,今天怎么了,你好得意哟,小心下次考不及格。’听了这话,我象烧红了的铁放浸了冷水中——一下子从100℃降到了0℃。我伤心极了。路上,同学们谈笑着,嘻闹着。而我  相似文献   

11.
12.
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师生是否具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师生课堂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和教师个人的影响力及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身心发展。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语文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4.
颜刚 《教书育人》2000,(24):24-24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与形成的过程,是学生个性自我实现与自由发展以及完整人格得以塑造的过程,而学生的这种主体性发展离不开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播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成果即“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把本人的品质修养、道德观念、情感体验、社会观念、人生价值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本人修养程度和基本素质在与学生交往中显露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交往便不仅仅是文化科学知…  相似文献   

15.
在师生交往中会产生效应的偏差,弄清并矫正这些偏差,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直感效应偏差人们在首次交往中,会相互留下第一印象。它主要是人的直觉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因此称之为直感效应。直觉的参与使直感效应只是对人的一种整体看法,它反映的是一个人外在的东西,如一个人的谈话语气、举止风度等;而主观情感的投入则会使人们在开始接触对方时就感到喜欢他,或讨厌他,即“以貌取人”。由于直感效应具有表面性和片面性,因此,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注意矫正这种偏差,不要将所“喜欢”的学生理想化,以免造成无谓的失望甚至苦恼;也  相似文献   

16.
交往,即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是课堂生态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共生性、平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师生是否有交往的能力、交往的心态、及交往过程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是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前提条件,交往中师生的同理心水平、教师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值、教师个人的影响力与交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师生交往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网络教育中的师生交往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得以展开、生效的前提。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交往是不够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师生之间是权威型、依附型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模式,师生交往的性质、角色、地位以及交往的方式、手段呈现若干新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教师》2016,(36)
<正>人们把用人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动作等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进行社会交际的方法和手段称之为肢体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曾制定了这样一个公式:传递信息的总效果=7%词语+38%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肢体语言是教师展现课堂艺术、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交流的有效手段,从而使课堂趋于一种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