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悠远的历史长空中 ,耀眼的明星很多 ,但再从中择其精英 ,恐怕就不多了。我想范蠡应是其中最亮的一颗。范蠡的生卒年不详 ,字少伯 ,楚宛三户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妇孺皆知 ,成为中华的一大美谈。勾践之所以能够演出“卧薪尝胆”一戏并最终灭掉吴国成为春秋一霸 ,其中范蠡及他的好友文种居功至伟。自然 ,在常人的眼里 ,范蠡以后的荣华富贵应是无虑了。但他不仅深谙兵法 ,更善于识透人 ,他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同富贵 ,便率家人乘轻舟远去 ,一切的名与利抛之身后 ,终生不再回越。此等的气魄令人望尘莫及 ,他的远虑更令人叹…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在《史记·越世家》中所写范蠡的事迹 ,多采自《国语》 ,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他特别叙述了范蠡灭吴霸越的事功。倘真如司马迁所说 ,则此时的范蠡就是一个信仰与“实践”完全脱节的人。因为 ,他口头上是个拥护黄老思想的信徒。也许 ,《史记》中的范蠡形象是根据汉代张良的影子勾画的 ,这里显露出司马迁对黄老思想及其鼓吹者的隐隐嘲讽  相似文献   

3.
初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一节,总让人感觉范蠡这个人无所不能:辅佐君王,能够忍辱负重、扭转乾坤、成就霸业;经营产业,能够“居家致千金”“居官致卿相”;从事商业,又能迅速地“致资累巨万”。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他在某一项事业做到巅峰之后,毅然改弦更张,转而从事另一项不相干的事业,竟也能够取得全胜。无怪乎后人称他为“治国良臣、兵家奇才、华商始祖”。但反复读上几遍,便不难发现,他也是有缺点的,尤其是作为一个父亲,他就很不称职。何以见得?  相似文献   

4.
范蠡为越王勾践谋臣20余年,官拜上将军,功成身退,陷居于齐、陶。再战商界,十九年间“三致千金”。他的经营富家思想是其治国用兵思想的延伸,范蠡致富,是其灵活应用经营富家思想的结果。本文尝试从文化资本角度出发,结合之前范蠡研究的诸多成果,推衍出地利资本、人际资本等因素,力图用新观点、新角度破解、诠释范蠡成功地“三致千金”的内外因素及对现当代企业运营的教益。  相似文献   

5.
《黄帝四经》是黄老之学的重要著作,继承了范蠡“天时”“盈溢”“德”的思想,所提出的“民时”“否定盈”“先德后刑”“刑德对立”等是对范蠡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使前期道家思想更加系统。  相似文献   

6.
范蠡是我国古代春秋末期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商人,也是一位有重大贡献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但是在许多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的书籍中都不提他,甚至错误地认为,他是一个阴谋家。本文主要通过对范蠡思想的分析,说明范蠡的确是中国古  相似文献   

7.
    
你可知道我是谁?” “您是范蠡大人。”我清清楚楚地回答。 “不错,我是范蠡,但这一次,我是带着越王的命令来,你还敢违抗么?”  相似文献   

8.
范蠡根据“圣人之功,时为之用”的天道观,辅佐越王勾践灭吴雪耻,并依据“随时以行”的天道观在以后的经商中取得三致千金的巨大成功。同时,范蠡基于对天道泰终必否的理性自觉,尽散其财,富行其德,功成身退,最终“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研究范蠡“富行其德”的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当代商人的道德定位以及产权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机关干部“下海”,现在成了热门话题。认真追溯起来,这其实是古巳有之的。机关干部“下海”第一人,当属两千四百多年前的范蠡。 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当时吴国和越国结下冤仇,争战不休。吴工夫差胜越王勾践,越王困于会稽,死到临头,只是靠了范蠡的出谋划策,越王才保住了身家性命,并靠了范蠡和文种的忠心辅  相似文献   

10.
范蠡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本把他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了范蠡魅力永存的内在原因在于他非凡的智慧、意志和道德力量,并回顾了近十年来,有关范蠡研究出版的简要情况,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独特人物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文学花开“吴越角”,声名鹊起“五彩螺”。范蠡湖水文化汁,骄子挥毫写新歌。著名作家茅盾、郁达夫、章克标、金庸就读过的历史名校嘉兴一中校园,有一条散发着浓郁文化意蕴的范蠡湖。传说春秋末期,协助越王灭吴后,范蠡携同西施退隐,住在这个湖边。每天早上,西施梳洗后,将脂水倾倒在湖中,湖中的螺蛳吃了那脂水,日久天长就成了五彩螺。嘉兴一中的一代代文学爱好者,就以五彩螺为旗帜,汲取五彩的文化营养,培育健全的文化人格,使得全校的文化氛围长兴不衰。在开始第二个百年之初,学校承先启后,在新校园又开挖了一条“范蠡湖”,引来了“范蠡湖水”,…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一生是跌荡起伏的一生,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进退得失,他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一种诗意的、审美的人生态度来应对各种现实环境。其一生的审美人生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适意”。  相似文献   

13.
唐大鹏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137-138
深入探讨“商圣”范蠡的战略思想对中原经济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发掘范蠡思想中的精髓,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区位资源优势为基础,促进中原体育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他博采众家思想之长, 从而形成了他在人生态度上达到了超脱旷达的境界, 在处世方式上做到“独善”与“兼济”的统一。他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并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瓢泉自被发现之初,就不断被辛弃疾赋予着陶渊明的符号,最终成为“剩有渊明趣”的私家园林。“渊明趣”是指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方式,以及“不喜亦不惧”的人生态度,这也是瓢泉的园林意境。在承载“渊明趣”的瓢泉生活,辛弃疾接受的不仅是陶渊明的诗文,还有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这对他瓢泉期间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让他不仅在词中引用、化用陶诗字句,而且推动稼轩词闲适平淡、说理议论风格的形成。在辛弃疾的陶渊明接受中关注瓢泉及其“渊明趣”的作用,也是陶渊明接受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林语堂一生致力于“中西合壁的文化体系”的建构,其笔下的“理想女子”姚木兰,集闲适自然的道家人生态度、忠贞贤良的儒家伦理观念和自由开放的西方精神于一身,形象地体现了他中西兼融的审美取向,反映了他独特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与酒     
酒在陶渊明的生命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在他涉及饮酒的诗作中能把握到三种意绪:感性愉悦、忧勤自任、逍遥自得。在饮酒中,诗人更多地流露出一种逍遥自适的心境。酒帮助诗人达成逍遥自得的生命境界,但起决定作用却不是酒,而是诗人“闲”、“静”、“远”、“虚”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人生态度,使得陶诗的风格有别于李白等一些以饮得名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8.
五月里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我来到山东陶山拜谒范蠡墓,既领略了大自然的美好风光,又感悟了人生的真谛。关于范蠡,史书上多有记载:范蠡,字少伯,战国时期楚国人,越国大夫,著名政治家。他辅  相似文献   

19.
范蠡是“逐于智谋”兼争“气力”的春秋、战国之交,在实际斗争中产生的,兼具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商业家和智谋家、实干家型的杰出人物。范蠡致富,是儒家德行、兵家谋略和墨家力抒综合作用的结果。此乃近代“儒商”精神的历史渊源。继承这笔遗产,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商业文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范蠡是先秦时期杰出的政治权谋家和理财家,又是一位具有哲学思想并力行实践的思想家。一、范蠡生活在社会剧烈变动的春秋末期,能够不拘旧说,大胆地探究天人关系,成为新时代的促进派。首先,给予天道观朴素唯物主义的阐释。西周的灭亡,春秋初期周天子的衰落,霸权的兴起,加之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无”的神圣观念动摇了。人们已不相信天,认识到人事是人自己可以把握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有所发展。范养认为天道并非神秘不可捉摸。他说:“天道是皇,日月以为常”①,天道是惶惶然显而易见的,就像太阳的出没、月亮的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