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语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已被广大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并提出"立足课内,放眼课外"的口号。而近段时间我通过听课和交谈,了解一些教师对语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有些曲解和狭隘理解。比如,每次学完一篇课文,凭教师所欲,任选一篇课外阅读让学生练习,便就是完美的课内外算是课内外结合教学等。针对上述现象,现就语文教学的课内外结合浅谈于下,与大家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2.
林健康 《考试周刊》2012,(47):34-35
语文教学存在缺失的一面:轻视生活,漠视生命,无视生态。"生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是语文课程的教育价值所在,创建和谐平衡的语文教学内外"生态"关系是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学要很好地把这三者统一协调起来,发挥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  相似文献   

3.
李间欢 《教师》2013,(6):59-59
语文教学是一个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学科,课标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温东林 《成才之路》2013,(17):10-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求在语文课程目标的价值定位上,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语文学习的各种方法,还应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丰富多彩的生活来学习语文,取得语文与生活的双赢,为学生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5.
钱本红 《教师》2011,(16):61-62
新课程推动新改革,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打破那种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做法,教师不是茶壶,学生不是茶杯,教师在课堂内外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主动"中发展个性,在"合作"中寻找乐趣,在"探究"中创新,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和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校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坚持"以教材为主,依托iPad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活"的理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了其学习动机。一、活在形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iPad丰富的教学和自学资源,打破了语文课堂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组织"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以学生在学校和家里都能得到因材施教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了内外合一的开放课堂。i  相似文献   

7.
张立英 《文教资料》2011,(28):38-39
语文教学每况愈下,根本原因是违背了传统汉语教学的规律和语言习得规律,繁琐地分析统治着课堂内外。古时提倡的"日诵万言"变成了今天的"日听万言"。语文教学中过多"分析"是极其有害的。诊治语文疾病的有效途径是改变重分析的旧习气,树立淡化分析,狠抓诵读的新风气。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及科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对教材的安排要求"有开放性和弹性"。除了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王志平 《考试周刊》2011,(81):47-4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两段话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重视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新理念。这种理念的重要性就在于:扩大了语文的外延,丰富了语文的含义,  相似文献   

10.
沈柳燕 《考试周刊》2011,(71):53-53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树立以人为生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的适用性、生动性、开放性上求突破,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有机整合,由"以书为本"向"面向百科"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优化、改进,集校园上下、课堂内外、生活情景于一体,创设学生乐于学习、勤于探究、勇于创新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及听、说、读、写技能,激起语文教学活力。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再是语文教育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吕淑湘先生说:"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因此,构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为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同时,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情趣。深入备课,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受到情感感染。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分析,反复品味"道"之所在。加强朗读,以读传情悟道。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在课外应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语文活动,加强学生思想素质教育。内外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注重暗示、陶冶的外部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减负"成为教育急切需要落实的要求,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认真的探析反思,直面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困境,极力倡导让课外阅读回归阅读主体。课外阅读和语文学习不可分割,它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好语文的一条重要途径。打破课堂内外的壁垒,课外阅读教学就会成效显著。我们要努力让每周一节的校本阅读课成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语文教学的最佳情境就是把语文学习放到生活实际中去,通过具体实践,使语文学习生活化,这不仅是大语文格局构建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本质的体现。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工具,就必须通联语文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为此,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进行了以下实践,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盛欣 《教师》2011,(16):66-6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前提。但不少家长及学生仍重视英语教育,而忽视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甚至被冠以"误尽苍生"的恶名,语文教学也陷入了"少慢差费"的泥潭。事实上,没有语文教学的介入,就不可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重视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成绩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愁眉苦脸:写什么,怎样写?学生作文难成了语文教学中棘手的问题。其实,学生作文难,难在没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收集作文素材,让学生做有"米"之"巧妇"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素养中过去在理论上有争议、在实践上被严重忽视的,首推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实践层面上看,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总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认认真真地记、辛辛苦苦地练,语文教学不讲方法,不留余地,不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不营造思考问题的情境,学生呈现一种"零思考"状态。值得欣喜的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界定"语文素养"时,把"发展学生的思维"作为主要内容明确提了出来。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目前语文教学界迫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文教学必须关照人,必须关注人的生活,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启发学生去主动获取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语文教学要想完成这一目标,必须实现"三个重心转移"。即,由"应试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课堂语文"向"生活语文"转移;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移。  相似文献   

19.
高考对作文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等级标准。其中,发展等级标准中的关键词为"有创新"。"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目标,又是目标定位的指导思想。在作文训练实践中,学生应该"有创新"地对作文内外进行技巧性“装修”,创出具有生活化、个性化的作文,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一直是一个重点,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新课标中,对这个阶段的识字量的要求又有所增加,如何完成新课标的要求,并进一步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摆在教育界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可以引入"跨越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具体就是在课内教学中激发起学生识字的兴趣,打通课堂内外界限,将课文资源引入识字教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