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及时了解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以半导体传感器作为检测元件,按照检测要求确定了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开发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实现对氧化性气体、有机气体及易燃易爆气体的实时检测.检测系统具有轻便、操作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针对当前传统的固定式(或便携式)空气质量检测设备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旋翼飞行器的空气质量检测的设计方案。首先详细论述系统设计方案,然后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方案以PIXHAWK开源硬件为多旋翼飞行器的飞行控制系统。多旋翼飞行器室内及室外移动空气质量检测系统,包括空中测量装置和地面遥测装置及室内定位检测,移动检测,定点检测,自动巡航检测,数据存储与实施回馈,并且数据带有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标记。空中测量装置和地面遥测装置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利用多旋翼飞行器搭载高精度气体检测传感器,采用无线通信技术、GPS定位导航技术、光源定位、视觉定位、uwb室内定位技术,进行大气空气质量监测,实现对较大区域的移动气体数据进行连续、自动和快速的监测,进行多点检测,得到空气参数的平均浓度数据,为气体数据统计和分析提供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监测设备。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6)
本文提出了一种热导式气体传感器的全新用法,即使用热导式气体传感器检测气体的浓度。此方式充分利用了气体传感器的技术优势,克服了传统的检测气体浓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款车辆车内红外乘员探测及有害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系统以Arduino单片机处理器为控制核心,融合了红外感应传感器、红外二氧化碳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监测车内PM2.5、PM10、甲醛、TVOC、C、湿度、温度)、内蜂呜器、车外蜂呜器、显示器、独立电源构成实时监测,读取车辆运行状态、车内实时气体浓度和乘员存在情况,通过控制系统数据分析筛选得出危险情况,通过屏幕显示与声音信号来传递给驾驶员与车辆周边的人员,完成危险情况的报警,达到有害气体超标预警及防治儿童老人等成员被困致死的目的,解决了汽车封闭空间内有害气体危害成员身体健康和长久以来儿童围困车内高温致死等类似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数据搜集检测灵敏、数据传输可靠、智能性好、经济性好等优点。功能集成性好,空间占用率低,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空气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在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的发展下,雾霾这一灾害性天气悄然出现。被污染的大气不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还持续破坏着人们生活的环境。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PM2.5这一衡量空气好坏的指标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其的普遍认知是它是量级为微米的极细颗粒物,而半径越小的物质,进入到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若是长期处在一个PM2.5值超标的环境下,可想而知这对我们的健康状况极其不利。本文为了便于设计和测量,选取了PM2.5传感器,研究设计了一种旨在实现检测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浓度的空气检测器系统。其设计方案基于Arduino单片机,将传感器回路输出的信号经由Arduino单片机进行数据处理,通过蓝牙模块将测量的数值传输到手机app上,从而实现对空气质量的检测。文中详细介绍了空气质量检测器的硬件软件设计、app的编写实现、仿真调试和数据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传感伞     
《发明与创新》2014,(11):14-15
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雨伞都可随身携带.这把装了传感器的雨伞能检测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含量,以及周边温度与湿度数据,反映空气质量.通过实时数据传输,空气质量会在雨伞表面的LED灯上呈现,并根据时间和地点的分类上传到云数据库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片机的酒精浓度检测仪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单片机和气体传感器为核心,设计了酒精浓度检测仪.实现了不同环境下酒精浓度的检测.本文主要介绍了酒精浓度检测仪整体结构,设计了系统硬件电路,阐述了各模块功能并着重研究了气体传感器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采用气体传感器阵列采集气体信息,通过以AT89C51和ADC0809组成的核心单元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以LED显示器显示结果,实现了对多种气体的识别和检测.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舒适乘车环境的追求,车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车内PM2.5检测系统,利用光学粉尘传感器实时检测车内PM2.5浓度,并加以显示。为车内人员显示车内空气质量,同时为车主提供汽车保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气体检测仪在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介绍了气体检测仪的应用及组成(包括气体传感器和报警控制器),讨论了气体传感器的主要分类,分析了气体传感器与气体检测仪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瓦斯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对于保证煤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单片机和MQ-4传感器的瓦斯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利用MQ-4型半导体传感器将甲烷气体浓度转化为电压或电流信号,再通过A/D转换电路将其转换成数字量,由单片机对该数字量进行解析和计算得出相应浓度,并由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同时,一旦检测值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即触发声光报警功能。  相似文献   

12.
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气体传感器在工业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关于气体的传感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目前普遍使用的气体传感器的设计原理及 种类,目前气体传感器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气体传感器的发展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电阻式烟雾传感器和单片机技术为核心,设计了一个能够同时监测温度和有害气体浓度的系统.选用MQ-2型半导体可燃气体敏感元件烟雾传感器实现烟雾的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机与从机通过RS-485总线串行通信,设定从机固定发送,主机固定接收.主机设置功能键,分别显示当前时间、温度和有害气体数据.  相似文献   

14.
光纤CO气体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光谱吸收型C0光纤气体传感器。利用CO气体的近红外吸收光谱,用二次谐波与一次谐波的比值来消除光路干扰,建立了谐波检测的数学模型,给出了CO气体的测量结果,实现了CO气体浓度的较高灵敏度测量。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6,(2)
本文分析了造成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别应用相应的传感器,设想了一种能同时检测这些有害气体的集成智能传感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高大空间建筑中,当存在遮挡和环境干扰的时候,常规的感烟、感温探测器由于火灾燃烧产物在空间传播受空间高度和面积的影响,很难对火灾发生快速响应。近年来,由于气体传感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气体传感器和传统火灾探测器结合形成多元参数复合探测技术以及开发研究新型火灾气体传感器已成为火灾探测领域的新动向。 1.气体传感器燃烧产生的可用作火灾报警的燃烧释放气体主要有CO、CO_2、NOx、CH4、H_4、H_2O、胺(-NH_2)等,目前可以用作探测可燃性气体或火灾燃烧释放气体的气体传感器主要有:半导体气体探测器,红外吸收式气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以及正在发展的智能气体传感器或电子鼻。  相似文献   

17.
刘菲 《科技通报》2012,28(7):80-83
针对当前传统的化工厂危险气体泄漏检测系统中,在多层爆炸性气体和弱爆炸性气体的条件下,传统的智能检测方法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虚拟仪器的气味挥发类中药品质测量系统,利用气敏传感器组成阵列进行前端数据采集,采用USB-DATA AD816数据采集器实时采集信号,以LabVIEW2009为开发平台,通过改进K均值聚类对多层爆炸气体聚类分析,通过弱爆炸信号加强,对混合爆炸气体信号进行有效的分类测量,实现化工厂挥发类爆炸性气体泄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的实现检测功能,克服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救援机器人对井下有毒有害混合气体的感知问题,采用双气体传感器减少部分气体的交叉灵敏度,同时考虑了温度、湿度等可变因素带来的影响,结合煤矿救援机器人实际应用提出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算法与k聚类算法优化RBF神经网络,搭建了一种传感器阵列结合GA-RBF神经网络的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将GA-RBF神经网络算法应用于混合气体定量识别的训练中,收敛速度比RBF神经网络算法要快,而且学习精度更高,提高了RBF的性能及混合气体检测系统的检测精度。在规定的检测范围内,该系统可以担负CO2、H2S、CO与CH4四种气体及其混合气体的定量检测任务。  相似文献   

19.
目前可燃气体气体探测器主要是通过催化燃烧和电化学传感器,但是这种传感器在缺氧和中毒的情况下无法进行测量。文章中设计基于比尔-朗伯红外光谱吸收原理,以3.9um作为参考红外波长,以3.3um作为测量红外波长,通过外围电路以及软件对信号进行处理,最终达到检测甲烷浓度的目的。文章详细介绍了探测器硬件,软件的设计以及系统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9)
本文对微悬臂梁传感器在三类气体检测领域中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对微悬臂梁检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模式进行了叙述,并对该类传感检测技术的前景做了展望,为微机电系统中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