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古文教学中,能否让学生感受文章意境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利用现代媒体探索古文意境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古代的诗人、词人在其作品中所创造的情景、意境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透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窥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所体验和创造出来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细细品读,认真地体味,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都是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在诗歌欣赏问题上,向来把诗的意境看得非常玄妙,认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在诗歌教学中,要让学生对意境能深刻地“意会”,还就必须由教师生动的“言传“作基础才能奏效。这就提出了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再现问题。诗人用艺术形象反映生活的画面或思想境界,即描绘诗的意境,这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教师用深入浅  相似文献   

3.
四大文学样式之一的诗歌,在初中语文基本篇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赋诗言志”,诗歌往往选取现实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片段,用精炼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生活画面,烘托出与这种画面相吻合的情调(氛围)。在这些画面中,有诗人创造的各种艺术形象,并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面面或形象、情调或气氛,几方面有机融合在一起构成诗中艺术境界。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将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教材中编入的古诗 ,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 ,创设了优美的意境 ,表达了深挚的感情 ,千百年来广为传诵。诗中的语言美画面美与意境美融为一体 ,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这应该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现就初中第三册《诗五首》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一、读诗作画 ,再现古诗的画面美 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 ,诗人则用语言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 ,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 ,融诗情…  相似文献   

5.
意境是诗的灵魂,诗的生命,是诗歌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即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感情,它是通过诗人描绘的事物和画面来外化的,这些描绘的事物和画面即是“境”。在诗歌中,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和描绘的物象——“境”融合而成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能从品悟意境这个角度来感受作品字里行间的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学作品,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叶老的这句话从实质上道出了诗歌教学应立足的方向。那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把握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7.
《蒹葭》的美与山水画多有相似之处,它通过画面的远近结合,虚实变化给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仑美奂的,充满张力的画卷,在重章叠句的结构中,诗人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一唱三叹,全诗不着一个思字,却使读者体会到诗人对“伊人”那深深的企慕;全诗不着一愁字,读者却在诗中体会到了那求之不得的无尽的惆怅,可谓是“景外有景”“画外有画”“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蒹葭》创造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完美意境,它是中国诗歌大画卷中的一幅淡烟轻笼的水墨丹青。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而成的让人产生联想的艺术境界。意境型问答题是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最常见的题型。该题型的提问的一般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一、绘一幅图画,以画面激趣诗歌与绘画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者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画沟通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说,教学古诗,可以用“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文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像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山行》这首诗,…  相似文献   

10.
一、绘一幅图画,以画面激趣 诗歌与绘画虽为两种不同的艺术,但二之间有不少相通之处。在古代,许多诗人将诗画沟通起来,融诗情画意为一体。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具有绘画般的意境:绘画中具有诗的情趣。因此说,教学古诗,可以用“绘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品词析句、反复诵读,调动学生生活积累,将语言字中包含的形象和画面进行“复制”或再创造。这一过程,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下自由想像和创造的足够空间,把学生的想像力、感悟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真正成为作品接受的能动力量。  相似文献   

11.
美术是视觉艺术,声乐是听觉艺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者有着很多的共同之处,如果我们将演唱的过程“画”在纸面上,那么它必将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可用的画面有:歌唱“乐器”的形象画面;声音旋律线的流动画面;声音运用的多彩画面;意境想象的生动画面。  相似文献   

12.
七、三无”现象我们在数学课上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无看书。课堂上学生的数学书始终没有打开过,有的甚至一上课教师就说“:同学们,请把书合上,这节课我们讲……”还有的课堂从开始到结束根本就见不到数学书。无板书。一些公开课和观摩课,大多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确给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的特点是形式多样、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可我们也常常发现是课件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教师被课件所累,学生成了课件的观众。课件不断呈现精美的画面,但一幅画面闪过之后,很快又到下一幅画面,一堂课下来黑板上仍旧是空无…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本中一篇好的作品本身就如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画卷,作者用精炼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意境。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打破学科界线,引入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知识,以图解文,以文示图,图文交融,能成功地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暮江吟》,诗人白居易描写了从傍晚到晚上江上的美丽景色,意境优美。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描绘的“一道残阳”“露似珍珠”等美好意境呢?我采用的方法是绘画。在绘画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辅以优美的导语、适时的启发。在学习“露似珍珠月似弓”时,我是这样启发的:“夜晚,哪里会沾满…  相似文献   

14.
蒋慧娟 《广西教育》2012,(13):78-78
很多古诗以凝练含蓄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古诗教学中用上一些有效的方法,相信一定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诗情、领悟意境.  相似文献   

15.
感悟意境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一、展开想象和联想,分析景与情在古典抒情型作品中,情景交融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在古典诗歌中,人们时而触景生情,景中寓情;时而因情布景,移情入景;时而借景抒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寄予浓浓的情感。在面对这类诗歌时,不妨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景与情的关系,让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体悟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发生共鸣。例如,白居易的七律诗《钱塘湖春行》描绘了西湖旖旎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光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并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春色的喜爱。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时,紧紧围绕诗题“春行”,先让学生结合诗歌的上下文,找出诗人在诗中列举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的特点,抓住“初平”“低”“早莺”“暖树”“新燕”“乱花”“浅草”等字眼,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春游的经历,各自描述所体悟到的“春行”画面,体会诗人在景物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有学生这样写到:“我仿佛看见诗人骑着一匹马儿在西湖边漫步,温暖的春日和和煦的春风令诗人心旷神...  相似文献   

16.
收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走上讲台开始讲课:“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请同学们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中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开始了学习,精力十分集中。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学生兴趣上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的美,让学生的情感和诗的意境融为一体。部编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明艳,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教学诗歌,要把学生带进这个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  相似文献   

18.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的语言简练生动,描绘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了明丽怡人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丰富的情感,流传千古,为人称颂。诗中的画面美、意象美、音乐美等与艺术巧妙地融为一体,审美的艺术价值很高。如果能在语文课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古诗词中本有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让学生学会去细细体味,那么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基础,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效果。如何把美育渗透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教学活动,把美育巧妙渗透,让学生融入诗词,感悟诗词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意识。  相似文献   

19.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我在教学实践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古语说:“无情不成文”。“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即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教《观潮》一课,我就是通过形象的录相,把钱塘江大潮来时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地想探知课文内容,想知道课文的精彩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诗歌大多是抒情诗。人生在世,常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心灵感动,这种心灵的感动或源于自然界的“物象”,或来自人世间的“事象”。外界事物触动了诗人敏感的心灵,或喜或怨,或哀或乐,酸甜苦辣,各种情意在心中涌动,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形成了诗。那么,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把内心的情意表达出来的呢?有哪些规律可寻呢?一富于形象、注重意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特点。抒情诗中,一个个饱含作者情意的物象、事象叫做“意象”,它们和谐地组成一幅幅画面,叫做“意境”。这意境实际上就是诗人心灵感动的原因和过程。诗人心灵的感动是因外物引发的,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