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的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正视的是,在陈寅恪之前,石滨纯太郎已经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因而有必要探讨敦煌学出现的背景,即当时国际学术的潮流是东方学,而东方学又是在西方对东方的侵略或占领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殖民主义的成分。虽然东方学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敦煌学也是在西方殖民背景下提出的,但不能因为提出的背景而否认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敦煌歌辞总编》是敦煌歌辞收集与整理的一部集大成著作,是敦煌歌辞研究与整理的一个新的高峰,在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白璧微瑕,书中也多有作者臆改之处。本文通过核对敦煌写本原卷,对《敦煌歌辞总编》中的“玉振”“偷泪”“怱怱”“心肠”“声哽咽”“月柱”“数珠”“酒市茶庄”等八处内容提出校勘意见。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解梦书是晚唐五代敦煌地区的卜师文士对各种传人敦煌地区的解梦书进行修订并吸收敦煌当地民俗而形成的。占梦虽然是一种迷信活动,但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民俗意义。自古至今,婚姻与生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话题,敦煌解梦书中有许多就是就婚姻和生殖而说的。本文主要以解梦书中“水”“刀剑”“社宫”“牛马”等四喻像为例,分析其中蕴含的的婚姻生殖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保德功德记》与隋代敦煌崇教寺舍利塔王惠民隋代重视经营西域,西域也频遣使来华,于是早有“华戎所交一都会”①之称的敦煌成了隋朝中央政府特别关注的一州。裴矩《西域图记》“序”云:“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②莫...  相似文献   

5.
敦煌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祖宗留给甘肃的宝贵遗产。敦煌饮食有巨大开发价值。开发敦煌饮食 ,是振兴甘肃经济和西部大开发的迫切需要 ,是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和继承。敦煌饮食应当成为敦煌文化产业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 ,成为甘肃的名牌和窗口。开发敦煌饮食 ,不能名不副实 ,一哄而上 ,要在“文化”上做文章 ,珍惜和保护好“敦煌”的牌子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敦煌音乐的概念“敦煌音乐”一词并不十分确切。我们今日所研究的敦煌音乐,並非敦煌地区之音乐。我们目前有关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以探索音乐史为目的,研究和解释敦煌石窟中的乐舞资料,或从敦煌的某些文献中揭示古代音乐生活。据此,称之为“敦煌音乐史料研究”较为妥当。但大家已成口语,约定俗成,亦无庸正名。二、外来说质疑现今,有一种倾向,即在论及敦煌音乐之内容,涉及整个音乐发展史时,外来之说甚占优势。“来自西域”“输入”“东渐”之说比比皆是。所谓外来者,一指今新疆一带当时诸小国家,二指波斯、印度、希腊等国家。关于  相似文献   

7.
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敦煌的历史,敦煌人民的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敦煌历史上,曾广泛盛行一种以“社”命名的社会组织,这种组织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其特点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和集体行动来维护成员的各种利益,使这些成员能在敦煌这块土地上得以生存和发展。敦煌于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建郡,而敦煌的结社活动,据一些学者考察,从西汉昭帝元凤年间(前80—前75年),一直到宋、元时期,敦煌地区都有“社”的活动。其结社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十几人至四十几人。结社的名称甚多,有所谓“女人社”、“行人社”、“渠人社”、“兄弟社”、“亲情社”、“龙沙社”等等,其中有以性别为特征的,也有以职业为特征的,还有以同性宗族为特征的,以及以乡邻关系为特征的,等等。其结社的成员亦很广,有世家豪族与寺院高级僧侣等上层社会人物,也有一般地主、一般寺院僧侣和军队、官衙里的中级官员等中层社会的人们,但更多的是依附于寺院的常住百姓及各类手艺人等社会下层民众。然而不论是什么名称的社会,也不论其成员来自什么阶  相似文献   

8.
敦煌地藏图像和“地藏十王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壁画、绢画中绘制了大量的地藏菩萨图像和以地藏菩萨为主体的“地藏十王厅”变相。三十年代,日本松本荣一先生在其《敦煌画的研究》一书中,论述了敦煌的地藏菩萨图像,依据的材料主要是斯坦因、伯希和掠去的部分绢画,利用敦煌壁画中的资料甚少,同时在绢画的搜集方面也有较大的遗漏,因而有缺乏全面之憾,所论述的主题是以“被帽地  相似文献   

9.
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着我和表哥从广州坐火车,一路奔腾向西北,出游西安、敦煌。到了敦煌,我们首先找地方住下来。敦煌是一座古都,有许多名胜古迹,尤其是月牙泉,海内外的游客都称赞它是沙漠中的一盏明灯、一轮月  相似文献   

10.
周国平先生有言:“文化是生命的花束,离开生命本源,文化不过是人造花束。”诚然,没有传承的文化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快就会被历史长河冲刷湮没。传承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必须肩负的使命。“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见证了中国的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历经千年风雨,她仍能辉煌浩荡,得益于一批批坚守大漠、甘于奉献的“敦煌儿女”。“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毅然选择了千里之外的戈壁大漠。五十七年默默守护,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她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她用数字敦煌将莫高窟呈现给世人,凭赤子热血让世界见证中国之强盛。  相似文献   

11.
敦煌一名,古取盛大,辉煌之意。是汉武帝设立敦煌郡时命名。《汉书·地理志》释为:“敦,大也;煌,盛也”。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也解释:“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指的是这个地方对开发广大西域地区,有很重要的作用,故名之曰“敦煌”。敦煌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西部,处于东径92°13′至95°30′,北纬39°53′至41°35′之间。东邻今安西县,西部和北部界新疆维吾  相似文献   

12.
彭慧 《语文知识》2010,(3):44-47
“得他一食,惭人一色”是中古时期的一句俗谚,见于《搜神记·管辂》、《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等。蒋礼鸿先生已于文字上给予明确校释,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也曾就其语义进行探讨。然而,笔者以为“惭”的含义当在“感激、感谢”的基础上稍加变通,理解为“回赠、回谢”,“色”则非“神色、表情”,而应解作“物品、东西”。  相似文献   

13.
汉魏敦煌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分“天下”为九州。今天的河西广大地域,属于雍州。因此,秦以前,敦煌为“禹贡雍州之域”。可是,因为《禹贡》里有“三危既宅,三苗丕叙”的记载,《尧典》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记载,《左传》有“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的记载,而自汉以后,人们知道了敦煌,也知道了敦煌的东南有座山叫做“三危山”,所以,后来集注典籍,往往把三危、三苗和敦煌、瓜州联系起来,代代相因,几成定论。其实,“三危远不在敦煌”(注1),秦以前的敦煌情况,还有待于今后的  相似文献   

14.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记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朱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敦煌”一名的含义,学界给出了多种解释,或汉语,或藏语,或羌语,或吐火罗语,众说纷纭,长期为学界公案。综观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前著于史册的五个早期地名——合黎山、黑水、祁连山、焉支山、敦煌,其中四个大体可以确定都属于突厥语,即合黎=Qara,意为“高”,合黎山意为“高山”,黑水=QaraSu,意为“清亮的水”,祁连=Tängri,意为“天”,焉支(胭脂)=yänggä,意为“嫂子”,同于匈奴单于夫人“阏氏”和今天维吾尔语嫂子yänggä。从史书遗留的当地民族的词汇看,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的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说明彼时河西为突厥语分布区,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突厥语中有tawuz一词,意为“瓜”或“西瓜”,敦煌古以产瓜闻名,在相当长时间被称作瓜州。将敦煌解释为突厥语tawuz的音译,或许更接近敦煌地名起源之真义。敦煌原为区域名称,以产瓜闻名,后因作为敦煌郡治而特指敦煌绿洲。  相似文献   

16.
敦煌壁画凝聚了整个敦煌文化艺术最精华的部分.一座座沉睡千年的石窟里,那千姿百态的“菩萨”“仙人”不仅仅是宗教艺术的遗存,也为我们刻画各个时代的舞蹈风貌提供了宝贵的舞蹈形象资料.本文试通过对敦煌舞剧目《反弹琵琶品》的表演实践,以演员创造角色过程的视角,分三个层次分析、总结其人物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鸣沙山夕照     
敦煌古称沙州,风沙构成这里许多特有的景观。当地老百姓有句俏皮话:“一年一次风,年头到年终。”在我们到达敦煌之前,就已听说敦煌发生了一场沙暴,大风挟带着大片黄沙铺天盖地而来的威力是我们这些身居平原腹地的人很难想象的。其实我们倒很想见识见识风沙弥漫遮天蔽日的景致,这样可以真正体会一下“飞沙走石”、“亘古蛮荒”是一番什么滋味。但遗憾的很,我们到达敦煌宾馆时已是风和日丽,没有一点沙暴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敦煌乐舞壁画的形成分期和图式郑汝中一、敦煌乐舞壁画的形成敦煌壁画的形成,学者论说甚多,有“东来”、“西来”、“本土”、“三合一”等说。本文只是探讨敦煌壁画中乐舞画的形成和发展。虽然,它和东来、西来不无关系,但它有其自身的来龙去脉,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背景链接 《孔子项讫相问书》是一篇唐代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说唱文学。“变”指“经变”,是佛教用语,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的俗讲,连说带唱,后来趋向于以故事为主题的方向发展,内容逐渐扩大,也演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清末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即敦煌变文。  相似文献   

20.
10世纪敦煌寺历所记三窟活动马德敦煌文献中,有一批9、10世纪时敦煌寺院的“入破历”类文书(本文简称寺历)。文书所记,为寺院各项活动中有关食品、纺织品、纸品等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在石窟上的活动,是寺院僧徒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这些寺历所记支出项目之一。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