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在信息化时代,我国教育研究者和改革者们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与教学的转型。在此大背景下,慕课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术英语的崛起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提供了便利,也为英语教学建设提供了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学术英语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更加系统有效。然而,慕课与学术英语相结合,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小觑的挑战。只有客观辩证地认识慕课,并分析研究慕课与学术英语的未来发展趋势,寻找慕课与传统课堂的契合点,才能正确地运用网络技术为学术英语改革创造良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英语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这一组织履行其学术职能的核心,是大学各项学术管理制度的最终落脚点,是大学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形式多样是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首要特征.学系、研究所代替教研室成为我国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主体,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创新团队等新型基层学术组织形式不断涌现,教研室进一步瓦解,一些尚存的教研室也大都风光不再,行政职能大大萎缩.加强与政府、产业部门的合作,致力于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创新,建立更为开放、灵活的基层学术组织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成为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学术语篇的语类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并呈现出研究的多视角和跨学科性,从研究层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对学术语篇性质的不同认识方面形成了"新修辞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体裁分析法"三个主要研究流派,并对科研学术语篇、学位论文的写作与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语类研究三大流派的发展历程为基点,分别讨论和分析了其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关注焦点的异同;同时介绍了学术语篇语类研究新的发展方向,旨在为我国的英语语篇分析、写作课程教学与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湖州师专语言研究室、茅盾研究室于1986年1月正式成立。 湖州师专党委、校行政领导,在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从师专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出发,既以主要精力抓校风和教学的质量,又重视抓学术和教学、教育研究。继成立德育教研室、教育学科教研室之后,又成立了语言研究室和茅盾研究室,校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研室是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基层组织。目前高校教研室在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学术共同体的视野下,教研室建设应遵循"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并重的原则,形成权力共享与共同管理的学术领导力,制定学术自由基础上的制度规范,最终生成互助提高、团结合作的高校教研室文化。对教研室进行评估是提高教研室建设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强我省中青年教学和理论工作者之间的横向联系,增进彼此的交流和学习,促进我省中国革命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由四川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发起,四川省党史研究会、四川师范大学科研处、四川师范大学马列主义研究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联合召开的四川省首届中青年中国革命史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5日至8日在成都西苑饭店举行。会议由四川师大青年教师、马列主义教研部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主任陈万松讲师等主持。会议期间,大家本着宣传有纪律,学术无禁区的原则,在坚持四  相似文献   

7.
蒋松源,男,上海市人,1942年生,1962年7月华中师范大学汉语言学专业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94年12月晋升为教授。1996年5月作为“人才引进”调入福建师范大学任教,2000年增列为博士生导师。现为本校学院中囱古代学教研室教授,中国古代学博士点元明清戏曲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艺术类戏剧戏曲学硕士点中国古代戏曲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  相似文献   

8.
学者风采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5):F0003-F0003
杨忠谦(1964-)山西省应县人,文学与传媒系教授,文学博士。1992年获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古代文学硕士学位,2007年获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辽金文学、唐宋文学。曾任山西大同大学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山西大同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辽金文学学会”理事和山西大同大学辽金文学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9.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教学学术成为影响大学教学和学术职业最重要的命题之一.从国际发展的情况看,教学学术的价值逐渐显现,它不仅转换了大学教学质量保障的范式,而且驱动了大学组织的学术变革以及重塑了大学教师的发展模式.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学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面临着许多困境,表现为在定义上存在模糊性和多样性,没有明确的方法和方法论,同行评价的方式饱受争议,参与群体不断分化.为了避免这些困境对教学学术发展带来的阻碍,教学学术应转向制度整合,即整合教学学术与"回归教学"理念、教学学术与学科组织规范、教学学术与教师发展制度、教学学术与具体制度语境和结构.我国发展教学学术,应将其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理念予以重视并推广,重视学科协会与组织在推进教学学术中的作用,在制度整合中实践教学学术,做好具有中国语境的教学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奠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黄济先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系统研究了我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精髓,批判分析了西方教育哲学的各种流派,创建了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体系,成为新中国教育哲学的重要奠基人.黄济先生三十年的探求为解决何为教育哲学、教育哲学的指导思想、教育中的古与今、东与西等事关新时期有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发展的前提性、战略性和关键性问题指明了方向.同时,黄济先生的明白、朴实的文风和谦逊、民主、包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学术共同体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文化财富.因此,研究黄济先生的教育哲学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教育哲学乃至教育基本理论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 changing times for higher education that are dominated by a neoliberal ideology, we set out to uncover how Heads of Departments (HoDs) perceive their role with respect to supporting their staff and their academic freedom. Freedom to pursue academic research is seen as key to the generation of new knowledge yet it is potentially constrained by funding regimes and university accountability systems. As HoDs operate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university systems and individual academic projects, how they perceive their role can have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working environment of their departmental staff. The research study is located in two successful departments in a research intensive university in Englan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oDs were not captured by the neoliberal discourse and aimed to protect their staff so they could ‘get on with their work’. In so doing they interpreted university demands to the best advantage of their departments but were not active in challenging university driven changes, thus raising questions about the effects of accommodating to change, so risking incremental change, and of how less successful departments might be able to protect their staff and their academic freedom.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陶行知研究领域走出了上世纪后20年激情缅怀的学陶师陶活动,以史学的思维、理性的态度、学术的精神,重新还原陶行知的历史世界,重新认识陶行知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乃至于思想史上的地位。同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潮流中,重新认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意义,在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赤脚医生是活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历史上的重要群体,他们对当时农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术界对这一群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很多薄弱环节。要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应该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以及研究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呈现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研究的新趋向。思想家的研究继续受到学界的关注,思潮史研究蔚成风尚,学术思想史研究成为热点,思想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也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如研究中的非历史主义倾向严重、盲目“创新”、评价标准的错位等等。本文在检视过去十几年中近代思想史研究成果与问题的基础上,对今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趋向作了展望。这必将有利于近代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张舜徽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注重学术创新,深入挖掘了清学史中的创新因子和创新元素,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风气的形成,为后代学术创新研究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研究的百年回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和农民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知识界和政府十分关注并致力于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成为国外研究中国问题的热点。文章认为,在20 世纪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次高潮,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并由此带动了相关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发端——一种知识社会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产生于上个世纪20年代,但是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发展有自身学术逻辑,学科的反省是必要的。从知识社会学视角来回顾这段学科发展历史,就会发现除却社会、学术的独特背景之外,参与主体的特质以及其产生的历史作用也得以突显。从教育社会学产生的运命、译介与中国化并行的研究特点、研究者群体所具有的多元知识视野与丰富教育实践的特质、教育社会学发端的开拓与奠基之功分析新生伊始的中国教育社会学,以期对当今教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反思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Although most teachers adapt curriculum, we know little about teachers’ rationales for modifying materials, how these rationales align with actual modifications, nor whether any patterns exist in the modifications that teachers make.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in history/social studies, where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s scant and research on teacher adaptation of curriculum is virtually non-existent. This paper addresses that gap.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a large-scale survey on curriculum use with over 1900 history teachers. The online survey focused on how and why teachers use and adapt lesson materials from a free online history curriculum and prompted teachers to upload examples of curriculum materials they had modified. We found that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teachers correlated with particular types of modifications. Moreover, we found that teachers were motivated to modify materials to address their students’ needs, and that their modifications rarely affected the core structure – or theory of content – of the lessons. We argue that such alignment between teachers and curricular materials represents an example of curricular fit. We discuss what curricular design features may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high level of curricular fit among users as well as the implications of this construct f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fforts across subject areas.  相似文献   

19.
In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there is a widely-held belief in a “gold standard” for evaluative studies of curricular innovations. In this context, “appropriate” assessment is understood to refer to experimental designs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roup outcomes. Yet in our evaluative study of a medical undergraduate program, we did not find these concepts to be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Based on our experience, we now feel that it is appropriate to assemble an eclectic mix of scientific findings, show how they have been used for program improvement, and articulate the program’s theoretical rationale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In the absence of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his comprehensive argument can be used to justify the deployment of curricular innovations. The same may be true of other educational programs that target hard-to-measure changes in affective domains.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高等院校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标志应该是:明确本学科研究的基本范畴,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学理论;确立基本的学术规范、运作方式,具备比较充分的学术积累和一定的学术影响;拥有一批从事女性学研究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获得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