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徽师范大学国家级地理科学特色专业建设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一个高校与中学合作的"H"型教师的职前培养模式,即以"双导师"为抓手构建合作化的培养模式,以"课程群"为目标建设特色化的课程体系,以"大课堂"为理念重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七个一"为基础搭建全程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类专业是教育部新设立的一个专业类.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高校对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借鉴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计算机教指委出台的《专业规范》为指导,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按照"立足地方、分阶段实施、分方向教学、分流培养"的原则,构建"332"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其特点,探索实践该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融东西方教育模式,培养“T”型人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T”型人才资源的开发 ,将意味着全世界掀起一场教育变革。东西方教育各有各自的模式 ,于是培养出不同特点的人才 ;东西方教育模式是相通相融的 ,我们要根据这种互补性 ,扬长避短 ,培养学贯中西的人才 ;为了培养“T”型人才 ,应该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实行改革。培养“T”型人才 ,东方教育要改革 ,西方教育也要改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烟台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订单培养、"2+1"人才培养、"分组教学导师制"人才培养三种模式在专业培养中的实际应用,分析了对于全订单、后订单培养模式及对这两种摸式的补充——"2+1"模式,为隐式订单补充了"分组教学导师制",通过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6.
"三型"计算机应用人才是指具备"创新能力、设计开发能力和好的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实践、师资等方面探索适合学生个体的培养模式,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内容、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一致,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沟通交流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不断探索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活动一个重要课题。计算机类专业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多年的教学与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2211”人才培养模式即入学后用两个学期学习共同课,用两个学期进行方向性学习,用一个学期学习专项技术,用一个学期走向社会锻炼。以此来指导教学,同时又在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经过几届毕业生到社会实践的检验验证,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高校也不断在培养模式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学习及成才特点,提出"四‘YU’"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相互联系的培养模式新理念,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职业谋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并结合具体实际,阐述了学生、教师和管理部门在培养模式中应发挥的作用,对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介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呼唤、知识接轨和专业"涅槃"使得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介入"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介入"模式内涵、形式及特征的辨析,剖析其在检阅课程设置、活化专业知识、开拓教学方法、强化动手能力及养成敬业素质等方面的多维效应,探析了其保障措施:学校大力支持教师把握分寸、企业鼎力合作、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英国、荷兰、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已对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展开了研究,而我国对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还未深入进行。这与高校自身内部“质量文化”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内生型”的质量观对高校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香港中文大学的教与学质素保证模式及其实践的成功个案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保障机制从基于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产学驱动实践体系、产教研融合育人机制、课程与教材建设等方面保证了高校的应用转型,提升了教学质量,加速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保障机制是多年来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考试制度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需要依靠科学的考试制度来促进。当前现代远程教育的考试制度与考试管理存在的弊端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障碍之一。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管理,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良好的思想环境、人文环境,创建合理的考试环境、科学的课程环境以及和谐的管理环境,才能有力地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后发展型地方高校如何以"后来者"的发展优势,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分析后发展型地方高校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构建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多样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需求。我国高校嵌入式人才培养有三个层次,研究生、本科、专科。高职院校培养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人才属专科层次。其人才培养模式要首先确定培养目标,其次要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从而设置合理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86,自引:1,他引:86  
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沿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在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构建上缺乏较为统一的观念。完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需对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重新认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了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改革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日益成为集机房教学、上机实践、上机考试、培训、自主学习与实践创新为一体的高校共享平台,传统的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必须寻求以高水平的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为核心,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支撑,以培训机制为辅助的新的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为了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所开设课程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了一种3 X培养模式,从而真正使学生做到“一专多能”,切实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就业率,是摆在各高校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中针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从更新理念入手,通过培养模式的改革,优化整合课程体系,突出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