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科技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已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本课程的知识,也要加强对学生科技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真正学以致用,将来运用所学的知识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社会(STS)──一门新兴的学科魏宏森一、科技与社会(STS)的兴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其对人类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日益加深。“科学技术与社会”不仅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新课题,而且已成为政府部...  相似文献   

3.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即将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使我们的未来充满机遇又富于挑战。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知识经济社会的特征会越来越明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导致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带来了全新的思维与观念。科技的基础在教育,社会成员的教育与学习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根本。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总量的迅速增加,社会劳动者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因此,毫无疑问,继续教育在知识创新、知识传  相似文献   

4.
物理知识在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高考物理在考查能力方面,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考查物理知识与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注重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交通车辆有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等.下面以交通车辆为例,说明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驱动力 例1 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的自行车,则( )。  相似文献   

5.
在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系统已经普遍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实现与促进电子商务在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能够使企业快速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且还能使企业信息系统更加完善;不仅能使企业信息系统更加方便、快捷,而且还能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引领文化是我国大学的重要使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学,不仅在发展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力方面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弘扬和发展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始终承担着先进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就是它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和崇高道德的高度,不仅是社会的知识权威,而且是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将当代科学技术当作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当作造成发达工业社会及其思想文化单向度的根源,当作工具理性和实证主义思想基础加以批判,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种以剖析科学技术的消极社会功能为着眼点的科技一社会伦理观。马尔库塞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已扩展至控制与调节系统,并创造出一些生活和权利形式,而且还导致“新阶级结构”的生成。同时这种技术理性形成了单向度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到社会的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发达工业社会对人实行全面奴役和统治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媒体技术的应用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群体,不仅迅速接受了这种新型媒体传播技术,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广范运用。现代社会中科技媒体不仅服务于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科技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科技媒体技术给现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科技主战场和知识生产第一线的工程科技人员,不仅是科学技术的直接发现者、发明者、传播者、推广者,而且是把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生产,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的开拓者、设计者、调控者和实践者,因此工程科技人员集知识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于一身,与当代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生产方式相适应,他们是新型生产力的代表,是创造第一生产力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0.
所谓STS教育就是研究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者相互关系和科学技术服务于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不仅必须传递科学事实的知识,而且要传递科学方法、知识的性质和局限性、科学的历史以及科学和技术的社会作用。因此STS教育强调学生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STS教育教学     
什么是STS教育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几个方面可以概括为:内容/说明科学的性质/科学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知识的探索技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将学科教学与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他们较强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在2004年人教版《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了STS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地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然而促使科技的发展和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对人才的培养,因此促进教育的发展则是我国科技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对于高中生物这门学科,将来所用到的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医学方面还是自然科学方面等,都需要生物这门学科的相关知识作为理论支撑,因此,作为教师要加大对生物这门学科的研究力度。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要放到社会实践当中来,通过实际操作来进行科技的创新,所以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作品的翻译是指翻译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论文、专著、学术报告、技术标准等。翻 译科技作品要求翻译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汉语语言水平,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 知识,掌握俄、汉两种语言中的一定的科技语言。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如实地翻译出 原文的实际内容,确保译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和人才日益成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的决定性因素和最主要的资源。教育作为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社会发展进步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不仅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雪蓉 《教育评论》2014,(4):145-148
戊戌时期日益高涨的新民舆论,不仅成为维新变法的推动力,而且促进了以造就新民为目标的近代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科学技术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科普书籍、报刊、学会、科技小说和直接的器物接触等手段,开始全面而深入地影响民众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开阔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民众沿袭已久的传统观念,导致社会价值观念发生变化;破除了民众积习已久的陋习,冲击了封建迷信,有效地发挥了近代社会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杨国平 《甘肃教育》2011,(14):43-43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STS),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使学生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而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们则肩负着在物理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8.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与社会、科学和技术联系非常紧密。在生物教学中,我们不仅应重视科学、知识的教育,更应重视生物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重视技术教育和重视素质教育,使科学知识有效地转化生产力。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以它引领生物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能及时触摸科技发展的最前沿,感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健步迈入二十一世纪,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随之变化,不仅要求人才的知识渊博,而且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不仅保留了原来的自然与劳动课的内容,而且增加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人体自身的认识、环境保护教育等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素养,充分体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